日本文学研究论文_日本文学鉴赏论文
日本文学是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类文学类型的代表,日本文学由于受到日本本国具体国情的深刻影响而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独特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篇一
《 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
摘 要:文学是一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是文化、社会的反映。从大和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质。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平安时期成为了王朝女流文学的全盛期。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
关键词:日本 文学 特质
日本文学的历史从第一部作品《古事记》(公元712年)的诞生算起,已走过了近一千三百年的路程,而《古事记》成书之前就广泛流传着歌谣等口头传颂的作品,其历史则更长。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总体来说,日本文学虽不如中国文学的历史悠久,但却在接受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形成了独创性的特色,开辟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创造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形成了日本文学独特的价值体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一、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有着友好的交往历史。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汉魏时代。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更是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技术、政治制度等,中国的经史子集等浩如瀚海的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哲学的作品也早已被介绍到了日本。这些“遣隋使”、“遣唐使”把从中国学来的先进的知识带回日本,不仅给日本的政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日本的国语教材上,必定要选入《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还有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及司马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日本人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学的一部分,当成“国语教材”来学习。
对当时的日本贵族来说,掌握汉文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养之一。日本人模仿中国唐诗的创作方法创作汉诗,其中创作高明者即使在中国人看来也堪称佳作。对当时的日本文人来说,能写得一手汉诗是一种骄傲的资本,便会受人尊敬。汉学名家菅原道真便写得一手好汉诗,被人们称为“文学之神”。他的作品如:
闻雁
我为迁客汝来宾 ?摇同是萧萧旅漂身
倚枕思量归去日 ?摇我知何年汝明春
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学影响之深远从日本人所创作的汉诗集也能看出。日本最早的汉诗集为《怀风藻》,成书于天平圣宝三年(公元751年),共收入“大津皇子”、“文武天皇”等64位作者的120首汉诗。之后有小野岑守的《凌云集》,藤原冬嗣的《文华秀丽集》,良岑安世的《经国集》,菅原道真的《菅家文草》、《菅家后集》等。
另外日本的许多小说中依稀可看到中国文学的影子,如,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高杰作的《源氏物语》的“桐壶”卷中描写的桐壶帝和桐壶更衣之间的爱情故事,明显可以看出是在模仿白居易《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故事;近世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是受中国小说《水浒传》影响所创作的作品。
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女性,尤其是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据说日本人现在所使用的文字“假名”就是由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所发明的。当时的女性为了写作方便,就从汉字草书的偏旁中抽离出一种新的文字,即“假名”。由于是由女性发明的,所以“假名”最初也被称为“女手”。假名的出现对日本文学的创作、发展、流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10世纪末,开始迎来了假名文学的全盛期。假名的普及使那些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汉语的贵族妇女也拿起了笔,用假名写出自己的悲欢,并进行了艺术水平令人刮目的文学创作。
平安时代天皇的妃嫔为了吸引天皇对自己的注意,便在自己身边搜罗了许多有文学修养的女官。妃嫔们借这些女官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声望,以达到吸引天皇的目的。这些后宫女官们便尽自己所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数一条天皇的妃子藤原彰子身边的女官紫式部、何泉式部、赤染卫门,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清少纳言等。紫式部所创作的《源氏物语》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它诞生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宋代的真宗年间,比《水浒传》的出现早了约300年,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了600余年,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早了700多年。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紫式部列为“世界伟人”。和泉式部的和歌也受到很高评价。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集之一。另外,还有一些贵族女性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所创作出的日记文学,如藤原道纲之母的《蜻蜓日记》,菅原孝标之女的《更级日记》,以及《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等。
日本女性在日本文学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所做出的贡献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三、日本人创作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体裁
如同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赋”、“诗”、“词”、“曲”等一样,日本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一提起日本文学,人们便会想起日本的“物语”文学。“物语”文学的确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物语”(物�)一词,既不同于汉语的“小说”,又不同于英语的“novel”,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因此翻译时一般直接译为“物语”。日本有许多物语文学作品,如《竹取物语》(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物语作品)、《伊势物语》、《源氏物语》、《宇津保物语》、《平家物语》等。
古代日本人以日记形式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日记文学。日记大多以日常作歌时的备忘录为素材,带有类似回想录、物语的倾向,多是回顾人生的文学、自我反省的文学。纪贯之的《土佐日记》是日本最早的日记文学作品,其后有《紫式部日记》、《蜻蜓日记》、《更级日记》、《十六夜日记》、《明月记》等。从这些日记文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是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重要途径。
日记文学发展到近代时,衍变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私小说(也叫心境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坛上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流派的作家发现了日常的阴暗现实,描写自己孤独的心境。葛西善哉的《悲哀的父亲》、广津和郎的《神经病时代》、宇野浩二的《苦难的世界》等都是私小说的代表作。
四、日本诗歌――和歌、俳句
和歌、俳句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与日本人所作的汉诗不同,和歌、俳句是真正属于日本人的,是在日本土生土长出来的。和歌的歌体形式很多,有短歌(5・7・5・7・7)、长歌(5・7・5・7・5・7・7)、旋头歌(5・7・7、5・7・7)等等,内容涉及祭祀、战争、酒宴、劳动、恋爱等有关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日本许多和歌集是在天皇的命令下编纂的,被称为「�撰和歌集」,如《古今和歌集》、《拾遗和歌集》、《金叶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等。而由个人自己编写的和歌集被称为“私家集”,有藤原俊成的《长咏和歌集》,西行的《山家集》,藤原定家的《拾遗愚草》,慈�的《拾玉集》等。
和歌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长歌、旋头歌等消失了,仅剩下短歌。现在我们提到和歌,一般都指的是短歌。到近世时,发展成一种更短的诗歌:俳句。俳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短的诗,由5・7・5共17个音组成,创作时需遵守季语(表示春夏秋冬某一季节的词)、切字等规则。创作俳句的人被称为俳人。著名的俳人有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等。
世界各国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日本也不例外。从大和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质。文学是一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是文化、社会的反映。从日本这些文学作品的特质中,我们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以及日本人,更希望我们为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发展能开辟出新的途径,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稻贺敬二等监修.新订综合国语便览.2000年,第一学习社.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篇二
《 赏日本文学之“花” 》
【摘 要】 我们生活在花丛中,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纵观文学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花」是永恒的话题,众多的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的文人对花的印象是不同的。在中国,我们钦佩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惊喜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中国人似乎对花有一种博爱。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却并非如此。本文试通过赏析文学作品之「花」,来了解日本人对花的印象。
【关键词】 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一、梅花
梅花是在奈良时代之初,从中国的四川传入日本的。当时正值盛唐,遣唐使往来频繁,盛唐文化备受推崇。“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人赞扬梅花的傲雪凌霜、高风亮节,此种豪情也为日本人所接受。因此,平安时代以前,文学作品中的花都特指梅花。在上陸和太宰府首先有了梅林。天平二年初春,太宰府长官大伴旅人邀请三十一人,召开了「梅花之宴」,每人做一首赞美梅花的和歌。就写成了『万葉集第五巻』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万葉集』中收录的有关梅花的和歌又一百二十四首之多。试赏析两首短歌:
梅の花夢に語らくみやびたるく
花と吾思ふ酒に浮かべこそ
——大伴旅人
试译:梅花梦中语,吾自认高雅脱俗,优美而风流,请君浮吾于酒盏,后一饮而尽。
赏析:此歌令人联想起道教经典『庄子』。庄周夜里作了个梦,梦见自己在追蝴蝶,可是,不知何时却成了蝴蝶追庄周了,到底是谁追谁分辨不清。这体现了老庄思想的顶峰――万物齐同。旅人的短歌中,梅花所说的是梦还是现实,到底是旅人是梅花还是梅花是旅人,同样令人难以分清。
我が園に梅の花散るひさかたの
天より雪の流れ来るかも
——大伴旅人
试译:我家梅园中,梅花纷飞齐下落,纷纷扬扬的,疑似从遥远天边,潺潺飘来的雪花。
赏析:盛开的梅花很美,落下的梅花同样美。同样面对着落下的花瓣,戴玉葬花未免有几丝伤感、几分无奈。而此歌却平添了几许浪漫与壮美。“从天而降”更给梅花增添了神圣、高洁之美。
二、樱花
梅花受到贵族、歌人的喜爱的平安时代之前,并不是说樱花被冷落。赞美樱花之美的文章也有,只是不太多罢了。当时,樱花与丰收息息相关,被庶民特别是农民视为一种卑微的、切实的植物。说起花就特指樱花,是从平安时代初期开始的。
这种主角的更替,决不是什么自然而然就形成的,而是有某些人为的原因。在古代,提起人为原因,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仪式活动等习俗的变化。嵯峨天皇在弘仁三年(八一二)二月十二日,自身作为优秀诗人的天皇在神泉院举行了「樱花之宴」,让文人墨客作汉诗,这是最初观赏樱花。这次「樱花之宴」以后,在紫辰殿、清涼殿,以天皇、东宫为首的贵族文人、女房也陆续召开了「樱花之宴」。在『源氏物語』的「花宴」一卷中,描写了「樱花之宴」的场景。
二月二十日あまり、南殿の桜の宴せさせ給ふ。(中略)日、いとよく晴れて、空の気色、鳥の声も心地よげなるに、御子達、上達部よりはじめて、その道のは、みな探韻給はりて、ふみ作り給ふ。
——『源氏物語』
这是光源氏二十岁的春天,在紫辰殿举行的宴会。阴历的二月二十日是阳历的三月末四月初,正好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与春寒料峭时期的梅花相比,更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更适宜举行「曲水宴」这样的户外活动,加之,樱花是本土的植物,种类多样无论是盛开,还是落下都让人感到有一种大和的美,这是樱花的一个优势,另外,唐朝的衰落使文人墨客开始重视国风文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武士社会中,樱花的速开速落的美,也被作为武士一生的象征而备加推崇。梅花与樱花都很美,可是樱花与稻田丰收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农活开始时最重要的花,可以预祝五谷丰登,占卜吉凶。赏花喝酒被视为与田里的诸神同乐的重大活动。因此,樱花不仅受到贵族、武士的喜爱,更受到农民的喜爱,随之,作为晚春盛大活动的「樱花之宴」被固定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花見」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已经失去了以前祈祷丰收的作用,但作为春天的一项盛大活动,仍为众多日本人所津津乐道。
三、桃花
桃花的姿色不亚于梅花和樱花,其自身也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但日本人对桃花似乎并不是很喜爱。追本求源,“桃”字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木”字旁表示属植物类,“兆”是怀孕之兆的意思。三月三日的女孩儿节,要装饰桃花,现代日语当中的「桃色遊戯」、「桃尻」,还有中文当中的“桃色新闻”、“桃花运”都是缘于此。
松尾芭蕉有一个文笔出众的弟子叫森川許六。他写过一篇题为『百花譜』的短文,将各种花比作女人,并加以评论。他对梅花和樱花都是大加赞许,对桃花却不然。原文如下:
「桃は、元来いやしき木ぶりにして、梅桜の物好き、風流なる景色も見えず。たとへば下司(身分低い者)の子の、俄に化粧し、一戚(一式と同じ。ありったけのいい着物)を著飾りて出たるがごとし。爛漫と咲き乱れる中にも、首筋小耳のあたりに、産毛のふかき所ありていやし」
如此对桃花饱含仇恨的恶毒的说法,着实令人难以理解。俳句是一种庶民文学,俳句作家也应该有与庶民相同的审美观。而对元禄俳人許六来说,桃花是一种极其卑微的花,是不能与梅花、樱花相提并论的。这种审美意识和他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他出生于彦根藩的一个有权有势的有教养藩士家庭中,精通枪术、剑术、马术,书法、绘画也出类拔萃(据说,芭蕉的绘画也是向他学的)。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之崇尚平安时代以来的古典主义审美观。
另外,江户中期(明和年间),竹本座上演的浄瑠璃『三日太平記』中有这样的台词。
「何とごろうじませ、花は桜と賞翫いたし、桃などは一向賤しめども、かく咲き乱れし有様は、梅も桜も及ばぬ詠め、よい景色でござりませうが」
这段话赞美了桃花盛开的美,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一般常识:从一开始,桃花就不是梅花和樱花的竞争对手。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桃花背负着一世恶名,似乎从来就没有受欢迎过。其实不然,与梅花一样,桃花也辉煌过,风光过。桃太郎是从桃子里生出的强壮的男孩儿,「桃太郎」的传说说明了桃树是万葉時代有灵性的树木。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脱离了世俗喧嚣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可见,桃花的神秘与高贵。在中国审美观的影响下写成的『万葉集』第十九卷有大伴家持有名的短歌:
春の苑紅にほふ桃の花
下照る道にいで立つ乙女
——大伴家持
试译:园中春意浓,粉红桃花开满园,香气溢满园,粉红桃花映照下,少女立于小路间。
赏析:这是家持在越中生活四年后,接来久别的爱妻后,内心波澜起伏,而创作了一首罕见的咏桃花的短歌。此歌,色彩艳丽,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美学思想早已渗透到日本。读此短歌,令人联想起“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脍炙人口的佳句。
平安时期的汉诗集『凌雲集』中有平城天皇亲手创作的「咏桃花」:
春花百種何をか艶となす、綽綽たる桃花最も憐むべし
由此可见,从奈良后期到平安初期,受唐朝文化的影响,桃花曾一度被视为高贵的花,这也反映在了文学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安朝以后,文学的中心就从汉诗移到了和歌上,如前文所述,樱花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
参考文献
[1]「C」『大岡信の日本語相談』二〇〇二年九月大岡信
[2]「M」『万葉集巻2』一九七六年六月
[3]「M」『シグマ総合国語便覧(増補改訂新版)』国語教育プロジェクト文英社
有关日本文学研究论文推荐:
1.大学比较文学本科论文范文
2.浅谈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本
4.日本文化毕业论文
5.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6.浅谈文化产业研究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