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急救方法

2016-11-06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龋齿急救方法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龋齿的急救方法

1.若齿龈红肿热痛或有寒热,口有秽臭,或齿孔出脓,苔黄腻,脉弦数者,为风热实火,治以清泄阳明实热。方用:生石膏30克、竹叶6克、生山栀9克、银花16克、连翘15克、赤芍10克、胡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

2.若齿龈不肿,其痛日轻夜重,徽寒不热,口无秽臭,齿根易于动摇,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生地25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丹皮9克、知母9克、黄柏6克、川牛膝9克、金石斜10克、肉桂3克,水煎服。

3.龋齿止痛方:

①生地12克、冰片1克,共捣为小九,痛时将丸放于龋洞处。

②花椒1粒,放于龋洞上,用力咬住。

③白胡椒末1克、青盐0.5克,棉花包塞龋洞内。

④樟脑末1.5克、薄荷2克,共研末,棉花包咬痛齿上。

⑤蜂房1个,研末塞入龋孔之内,亦可煎汤含漱。随即就可消除龋齿疼痛。

4.针刺治疗:实火痛,上齿取下关、内庭,下齿痛取颊车、合谷,均宜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虚火痛者,在上方基础上加补太溪穴、泻行间穴一定要分清虚实,不可混淆。

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咬面小窝、裂沟中,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前者称为窝沟龋,后者称为邻面龋。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齿极少,只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才可见到。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临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深龋未经治疗,则牙髓继发感染或牙髓坏死。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坏或只留残根时,应将其拔除。

龋齿的修补时机

牙齿龋坏了,应该尽早修补起来,因为龋洞经过适当修补后,可阻止牙龋病变发展,恢复牙齿功能,保持完整的牙列。因此,修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性意义。

牙龋坏是个慢性过程,可不断地表现出色、形、质的改变,其表现与龋坏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与治疗的选择亦有关。

(1)牙齿发生白垩色改变,是牙釉质龋的表现。

(2)食物嵌塞是牙龋洞形成或龋洞较深的表现。

(3)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时敏感,说明龋坏已达到牙本质层。

(4)嵌塞或受刺激引起牙痛,说明龋坏接近于牙髓,也就是说洞底薄弱。

以上4种龋坏表现中,有第一种表现时,及时补好,可控制龋病发展,使龋坏停止在釉质龋程度。但第一种表现没有主观症状,自己不容易发现。如果单位组织查体发现牙齿白垩色改变,应尽早充填治疗。第二种表现常常是就诊的原因,因为嵌塞后,引起牙齿不适,此时牙髓组织一般不受影响,作龋补比较合适。第三、四种表现的龋坏比较严重,牙髓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而发生结构性变化,作龋补为时已比较晚,补后的问题是出现牙髓不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