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专业毕业论文_化学教学研究毕业论文
化学史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应试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本文将结合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来阐述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和做法。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很多教师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完全推翻过去的应试教育,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再出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过于片面,不考试并不能够说明学生的素质就能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学生,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应试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不是要完全推翻应试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思想意识的改革和更新,现在学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考试的侧重点转移到了测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上,所以,高分低能的现象正在不断地被改善。从这个方面来说,对学生的测试和我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并不相悖。那么作文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化学考试呢?我认为教师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
过去很多老教师有着多年丰富的化学教学经验,他们对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对于考试的重难点内容把握相当到位,所以在备考环节,这些教师往往能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成绩高高在上。可实际上,学生考试得了高分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点什么,只知道成绩好了教师喜欢、家长高兴,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一旦学生进入高层学府,就要一切又从零开始。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产生了自主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考试成绩自然会提高,因此,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六个方面,就一定程度来说,智力因素更倾向于是学生的一种先天性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品质、道德情操等等后天可以培养的个性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智力因素发展迅速、非智力因素逐渐培养、形成和发展成熟的时期。
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大部分教师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非智力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成长的,学校和教师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另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一方发展不均衡,就容易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由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后由对化学的兴趣转变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化学学科其实是一门手脑并用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光学、声学、颜色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以好奇心驱动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以及用化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和巩固,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或者考试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成功的喜悦感,以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学生把学习化学成为自己的热爱,把对化学的热爱和学生的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这种持久的兴趣就能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也需要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只有让两方面协调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一)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教师认为中考更注重卷面得分,因而忽略了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相反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来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化学理论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真观察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动手的机会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化学实验的指导者,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重视化学学科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活动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很好形式,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化学手抄报竞赛、化学魔术表演、化学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便利,激励学生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平时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最基本的阅读材料就是课本,阅读课本的过程也就是预习的过程,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来为正式上课打好基础,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自信心;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总之,在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学到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实现对他们的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
基础医学专业是我校为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新开设的专业,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潜力,将来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临床医学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1]。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
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有力保证[2]。如何建立适合基础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适应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是生物化学专业教师亟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目前,医学院校的传统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理论课程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却不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使用方面,基础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同样的教材,无法满足基础医学专业培养的需要。另外英语授课的比例不高。多年来,在对生物化学的授课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课件和参考资料中除了专业名词做了英语注解外基本上都是中文,课堂上也是以中文授课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英文文献、英文论文的撰写以及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②实验课程方面:实验课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的需要。
部分实验内容陈旧过时,不少生化实验仍然采用已经被淘汰的技术方法,与生物化学的理论发展完全脱节,与临床实践也毫无联系,因此这些实验需彻底摈弃更换。另外实验教学模式大都是课前实验技术人员做好准备,上课时教师照本宣科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照方抓药”式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整个实验模式貌似紧凑完善,但学生思维参与度不高,很多时候都是应付差事似的操作,这样的教学突出实验技术的过程,而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的连贯性,无法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以及高级生物化学两门相关课程。我们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1.1理论教学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高级生物化学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前者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的阐明,后者主要侧重于学科的前沿进展和技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基础理论-临床科研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首先介绍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帮助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接着具体讲授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完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然后在临床案例和科研论文情境中讲解各种疾病或技术,总结和提炼具体案例中的研究思想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对于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对基本内容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部分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加深理解。②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部分内容应结合具体科研文献进行讲解。③疾病的发病机制,该部分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系统介绍,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3]。强调关注疾病具体的分子机制。由于生物化学发展非常迅速,由此衍生出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最新成就、最新进展不断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使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实验教学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技术,更新整合
现有实验内容我们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去除陈旧过时的实验,下一步将尝试:
①在每个实验开始引入合适的案例,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实验意图,有效地和临床、科研联系起来。
②尽量保证实验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前次RNA提取实验获得的RNA可以作为下次RT-PCR的模板。
③为了使实验内容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对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两个实验,均增设高剂量组,通过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之间的比对,加深学生的印象。
④在高级生物化学实验安排中,尝试将有内在联系的多个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如可将原有的质粒抽提基础上增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连接产物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整合为完整的分子克隆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提供合适的科研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⑤依托我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开展创新性实验,尝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
2全面优化调整教学方式
2.1理论教学方式
基础医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与自学能力,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可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
2.1.1PBL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年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规模在40人左右,而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使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采用PBL教学模式。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疾病案例的提供,一些具体的科研实验也可以作为案例,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1.2启发式教学采用“简述-自学-总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讲课的主动性。例如酶的竞争性抑制章节中,可让学生主动查找临床上以竞争性抑制为原理的药物,让学生加以比较,加深学生理解。
2.1.3互动式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例如在讲解了DNA的生物合成的基本内容后,把整个班级分组,让每组学生主动查阅与逆转录有关的文献和最新进展,制作成PPT,每个组派一名代表用20分钟时间去讲解逆转录章节的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口头表达能力。
2.1.4加强英语授课比例在科研工作中,无论是查阅文献、撰写科研论文还是学术会议交流,对专业英语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尝试全英文PPT,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专业名词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2.2实验教学方式
将PBL教学的理念引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把每个实验设定在有意义的科研问题或临床案例等情境中,通过学生的彼此合作解决问题,进而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案例引出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等。采取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并行的教学方式,融合“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21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基础医学专业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我们需要对生物化学教学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以便把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部分研究性人才进入更高层次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有关化学教学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2.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化学专业学年论文
4.化学工程教学毕业论文
5.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6.化学教学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