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茶道的步骤_日式茶道的程序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经过日本人的精心改造之后,在日本开出了独具特色的优雅之花。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式茶道的步骤,一起来看看。
日式茶道的步骤
在唐代时,日本派出的大量遣唐使到中国,遣唐使回到日本,带回了唐代的文化,同样也带回了日常的生活饮品—茶。从此,饮茶之风就在日本的贵族和僧侣中流传开来。
到了宋代,禅师荣西将宋代的点茶之法带回日本,日式茶道仪式的雏形,便是始于此时的。
日本茶道正式深受宋代的影响,至今以喝抹茶为主,而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在中国却消失殆尽,明代以后的中国人开始更为简易方便的泡茶之法---用沸水将茶叶直接冲泡开引用。
日本的茶室,开设在松竹相间的庭院中,这庭院称为“露地”,意为佛语中菩萨过了世俗宅院到达的清静之地,走过露地,会见一方洗手池,在池中洗过双手,可涤荡内心的杂尘,方可进入茶室。茶室的小门,不足三英尺高,不管达官贵族或是平头百姓,都需躬身膝行着缓缓进入。这就体现了“空寂茶”的要义,凡进入茶室者,都需抛开世间一切,放下“我执”方能超然物外,享受这片刻的愉悦与宁静。
当主客都进入茶室,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各自落座,正式的茶仪便开始了。主人坐在风炉旁开始煮茶、生火、加水,不多时便可听到沸水之声打破宁静。主人会将事先洗净的茶具当着客人的面再用丝绸擦拭一遍,再用开水消毒一次。这才正式开始点茶。
点茶时,主人用精致的小勺把浅绿色的抹茶粉放入茶碗内,经沸水冲泡后,再用茶筅搅拌至起泡,使之浓如豆羹。
之后,主人以双手捧起茶碗,献给客人,客人要向主人致谢后才可接茶。客人品茶时,双手捧住茶碗从左向右转一周后,以示观赏茶碗的花纹和质地。饮茶时也要分三口,最后一口还应发出轻叹表示对茶的赞赏。
茶有浓茶和淡茶两种,主人以浓茶待客时,所配置的茶点常为糯米粘面的豆馅儿小点;若是淡茶,点心多为小脆饼。
完成一套最简单的点茶仪式,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如规格较高的,则需要三个多小时。
日式茶道的历史
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
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
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
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