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孩子的文章

2017-05-27

高考是一条人行道,往左是成功,往右是失败。取决于你怎么选择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励志孩子的文章,供大家参阅!

高三励志孩子的文章:此刻,出发

在青春的隧道里迷茫、悠游,转眼已到了高三的十字路口。

面对因自己的狂妄不羁而惨不忍睹的成绩,我开始反思。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虚度了两年的光阴,入校时的理想与豪情都被搁浅在了沙滩上。我着迷于凄婉的诗歌,疯狂在人潮如海的街道,热衷于自己美好的友情。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伤心,我徘徊,黑夜因此更加漫长。我不想就此沉沦,不想十多年来的努力最终只有一个逗号,我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害怕对不起自己的承诺。

因此,我必须站起来。

诗歌被锁进抽屉,因为我相信大学美丽的清晨更适合它的旋律;不羁被抑制,因为生命的活力应该绽放在最美丽的夏季;友情依然继续,因为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因距离而沉寂。

不在乎烈日灼伤的痛,不去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吝啬给自己一个梦,因为哪怕是像芥末种子一样微小的希望也可以茁壮成光彩万丈的彩虹。不能给自己任何借口,因为有了一次的妥协与退让,便会有无数的理由来助长失败。

坚信我们是最美丽的太阳,将经过凤凰涅槃,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我们是夜驰千里的骏马,将经过千山万水的飞奔,练就风驰电掣的速度。

一切从现在开始,从此时开始,让搁浅的梦想与激情开始扬帆。

此刻,出发!

高三励志孩子的文章:我是如何从“失败的高考”中受益的

有人说高考虽然重要,但是不至于影响你的一生。也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赛点,对你人生的转折承前启后。

高考的影响到底深远几何,我决定用我亲身经历去回答这个见人见智的问题。

时间退回到2005年我结束高考走出考场的那一刻,看着焦急等待的父母,我的回答是:发挥平稳。那一年我在我们市里一所上游学校最好的文科班,除了数学之外的另外三科成绩优秀。我上高三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就对我母亲说,根据木桶理论,我能不能上重点大学完全取决于我的数学成绩。

于是那一年,我一头扎进数学里猛学。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做数学题,上语文课的时候对着数学尖子的答案消化思路,上政史地则满脑子回味着数学老师上节课最后一道大题的解题思路,晚自习的时候就把一天的数学题目整理下来,回到家直至晚上十二点半,我又对着一天整理出来的数学题目复习一遍。压力大到不能自己的时候,我会哗啦哗啦地留一通眼泪,看上几集犬夜叉,然后继续看数学。

于典型的文科女生而言,数学就是一种变态的精神虐待。

二模的时候我的数学竟然有一次破天荒的及格,竟然直接前进到全年级前二十名,成为老师眼中破天荒的黑马。大部分的月考模拟考,我发奋努力而来的数学成绩依旧只占卷面满分的五分之二,而因为投入数学被我一再忽视过的其他三科成绩,则永远是我立足于全年级前五十名之内的有力保障。

你擅长的学科,学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且乐在其中,它们会源源不断带给你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而你不擅长的学科学起来,费力不讨好另说,关键是它会对你的自信带来毁灭性打击,甚至开始让你怀疑人生。

在真枪实战的高考,纵使我其他科目相对优秀,在高考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我实在是没有天赋的数学成绩只能让我同重点大学失之交臂,去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那一年,人生灰暗。

我浑浑噩噩地穿梭在那所二本学校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感受着与自己期望值相差甚远的学校硬件软件,每天都处于周期性循环苛责自己和否定自己的焦虑之中。除了用吃填补自己失落的空虚把自己吃胖20斤,我还患上神经衰弱失眠症。

我不止一次试图让自己沉静下来,尝试着进入沉睡而短暂地忘却纠结,但是丝毫没有作用。大段大段的焦灼的空白,在疯狂的意念里歇斯底里,质问着我近二十年来存在的意义。我习惯了整夜整夜地睁着眼睛,听着室友们此起彼伏的呼吸声,从漫天星辰看到东方逐渐明朗的鱼肚白。

将近半年多的自我折磨,长时间的失眠和肥胖让我真整个人精神状态极为不佳。我试图说服母亲让自己退学补习,但是得到否定的回答。她反过来问我,是不是要拿高考当借口,消沉堕落放纵自己一辈子?!

我羞愧难当,不得不狠狠地直面自己。我承认我在数学上的天赋屈指可数,但不至于如此之一败涂地。逃避与拖延,才是我失利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可以自我安慰自己当初无时无刻不在捧着数学,学数学,磨数学。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因为数学曾在我学海之路上给予我沉重的打击,让我对数学本能的排斥性日益增强,同时我又不得不妥协于数学成绩在分数中占比重要性的现实。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能自知之明,带着一股子戾气的“刻意刻苦”蛮干不注意方法,其本质其实就是小和尚念经一般的磨洋工,高投入低产出的粗狂型“努力”,但是却从未彻底融入这门学科,从未下过狠心决心将其吃透学透。

那些投入在数学里的“无时无刻”其实是一种低效率的努力,是一种近乎有口无心的逃避,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所谓的刻苦,不过自己感动自己的努力,不过是草草给自己一个肤浅的“努力过”交代,数学成绩不见气色后更是加重了自怨自艾的悲剧色彩。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努力,越是发觉天赋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努力过,我们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天赋是什么。比如同等程度的努力,我文综可以轻松考到240英文拿到120,但是同等程度的努力显然不足以让我对数学开窍,这就是个人天赋与短板的差距,不承认不行。

成长步伐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权去做我们自己自己擅长的事情,在人生的答卷里扬长避短。高中的数学可以决定我的生死去向,大学的数学只可能会影响我拿奖学金的几率,但是考研的时候我自己完全有自主的选择去考没有数学的专业,等到后来步入工作我则因为表达能力出色被安排到行政岗位撰写材料发挥自己所长。

所以我们在正视自己短板的同时,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长处,保留自己的实力,把目标转向自己擅长的地方,而不是钻牛角尖一般地妄自菲薄地跟自己死磕,早早灭了自己的自信跟志气。

最后,我必须坦率地承认,因为高考失利滑档到二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刺激我后来前进的动力。因为切身体会过消沉和失落的滋味,深感无力与悔恨,这让一向懒散的我为了不重蹈覆辙而迸发出惊人的潜力。之后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三级以及人力资源部师二级考试等势如破竹一次高分通过。

如果当初高考考进一本,以我得过且过求敷衍的性格,每天极其自律趴在自习室18个小时以上一年多的时间,比高考还要拼命地去考研究生。在把自己折腾瘦10多斤的那一刻,我终于拿到能给自己一个交代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然而是要说到那年高考失利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我对数学这门神奇的科目始终挥之不去的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恰恰让我做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选择。

那年冬天,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咖啡厅,百无聊赖地等待着我的第18位相亲对象。因为我一直抗拒着这种古老保守甚至赤裸裸的社交仪式,所以我并未对这次约会抱有太大期望。

这时候,一个白净瘦高带着黑框眼镜的男孩子轻轻地坐到了我的对面。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们各自安静地突兀着静默的尴尬,不知该做些什么交谈。

最后有尴尬恐惧症的我,决定在开溜在之前给这次约会一个面子上的寒暄。

我没有像往常例行相亲那般世俗,没有问他的兴趣爱好,也没有问他的工作学历,也没问他到底有没有房车。那天我神经错乱,稀里糊涂地瞎胡乱逮住大脑里漂浮的脑电波,问了一个脑残无比的问题。

我问他:你高考的时候数学考了多少分?

他显然是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138。

看着对面这位跟我截然不同的生物,我瞬间被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冲击波震撼得无以复加,继而一种无以名状的触动从心底荡漾开来,浮到面颊上散发出一个复杂而又羞涩的微笑。作为一个被数学虐待无数的文科女生,此刻是无法从本能上抑制住对一个长相端正的异性数学学霸天然的崇拜。

之后我们相聊甚欢,我向他吐槽自己那些年被数学虐过的日子,他对文科女生的数学审美表示不解。我们发现彼此最爱的美剧都是老爸老妈,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都是朱厚照,最不喜欢的天气都是南方的梅雨季。

后来这位数学学霸,帮着我表弟省了请理科家教的钱不说且百问不厌随叫随到一级敬业,会在睡前给我讲爱因斯坦相对论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帮我催眠,会将我原先靠着百度修炼出来的处理电脑故障的各种神功藐得渣都不剩,也会在我拿着计算器算线性绩效的时候直接甩出编程给我输入数字得结果……

暖心之余我总是在想,在那个寒冬遇到他时,能问出那么弱智的问题而没有错过缘分,不正是应该要感谢我曾经“失利的高考数学成绩”吗?

嗯,综上所述,影响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我们面对高考的人生态度。

高三励志孩子的文章:高三有多“高”

上了高三就开始大把大把地脱发,不敢轻易洗头,害怕一年以后就真的成为纳塔丽?波特曼那样的娇艳光头,而对于没有纳塔丽那样丽质娇容的我来说,脱发无疑是雪上加霜。去见学校的心理医生,诊断结果是:自身期望与现实之落差产生的精神压力及相伴随的对于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否定和对于自我存在的失望。扼要地说,就是源于所谓的压力。

没有电脑、钢琴、小说、电视机,只有参考书和10年前买的“红灯”牌收音机。晚自习结束后洗洗刷刷,准时收听一档名叫“爱在10点”的节目。主播节目的男女主持人虽是DJ界新人,却也是道中好手,播读水准堪称艺术。只是节目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放歌就是在播广告,致使一个星期就能播完的小说硬是在“小说连播”里撑了两个多月的场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期间我书架上的参考书源源不断地前仆后继,我的意思是说,换得很麻利。

在高二时很讨厌用一种叫“Basic color”的水笔,一元一支的廉价品,损耗速度非常了得。但到了高三就一直只买这种笔,一盒一盒地买,因为看着它们随参考书一批批“阵亡”,心中有种主宰他物命运的快乐感觉。

学长把高三比作一次海峡横渡:下水前觉得一切易如反掌,到达彼岸后,回想一路真的是易如反掌,而我正在拼命横渡中,所以会有窒息玩命之感。

语文老师说:没有生活经验的文章不要写,想也别想,想出来一定是假的,连类比也不行。英语老师则鼓励我们唤醒想象细胞,他管这叫“遐想”,其实就是“瞎想”。英语老师有句名言:回忆总是美好的。初三的时候苦苦苦,待到真的考入附中后,回想过往的一切都是甜蜜的。我们都甜蜜了两年了,所以高三苦苦苦,挺过了,迎接我们的就是那四年精彩的大学生活和甜蜜的高三回忆。于是全班同学在英语老师的指引下天马行空地憧憬起缤纷绚烂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尽管有时觉得英语老师的“甜蜜论”和历史老师讲的圣西门之类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缥缈得极为相似,但就是这每课必有的“遐想”,对于高三的我们竟也有望梅止渴之奇效。看来人有时真是得自欺欺人,或者说,得有理想地活。就是类似“幸福的日子不远了”这种50年代电影结尾时主人公画龙点睛的经典台词,依然把我的心照得跟电影中广大父老乡亲的一样亮堂堂。现在回想这些,温暖备至,果真甜蜜美好。

当模拟考的分数“惊为天人”时,我平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念被阿兹海默症带走的祖父,想着想着,泪水就会一点一点溶解着失落与悲伤流出眼眶,尔后整个身体如脱水海绵般失去能量,连续睡上10个小时,醒来时又是崭新的一天,新的考卷与参考书正等待着我的挑战。老师似乎谙熟于把握时间的技巧,总是在周五公布考试分数与名次,允许我有足够的时间反思与忏悔。不过后来随着考试频率的增加,数字本身再也无法勾起我有关前途的任何联想,而烦恼与反思的时间也被全部有效利用,这才明白一模二模纯粹是小试牛刀,也难怪老师能够面对如此耸人听闻的分数岿然不动。正所谓:年年有高考,岁岁人不同。

高考最后一天考完后,回到寝室里,极度兴奋,躺在床上,高兴地筹划着游玩计划。忽然瞥见满架的参考书与考卷,一瞬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了一块,惆怅,不舍,不知不觉,泪盈于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