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小故事

2016-12-28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功创业小故事。

成功创业小故事1:90后大学生创业 网售土鸡蛋月赚三四万

第1回合

开发社区消费APP

在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彩电中心附近一栋老居民房里。“墙是我们自己刷的,很简陋。刚起步,既是创业地也是住宿点。”一名戴着黑色眼镜、穿着黑色T恤的小伙迎了出来,露出有点尴尬的笑容。两室一厅简陋清水房里,四张拼凑的桌子在客厅,其他3个年轻人各自工作着。

小伙叫曹席斌,90后,2013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化学工程系,没有回贵州老家,选择留在重庆创业。

2013年初,曹席斌把创业目标瞄准了互联网市场。在他看来,互联网市场投入成本低,只要研发出一款消费APP软件,就能带动时尚的消费观念,靠广告效益轻松盈利。

“3个合伙人,3万元创业基金,就想着创业。”曹席斌说,当时把目标锁定在社区APP开发上,想着把社区的吃喝玩乐聚在一起,让社区居民形成一种消费群,却卡在了支付功能环节。只有硬着头皮推向市场,推广和物料成本没钱了,加APP的人寥寥无几。一年时间,他的团队以失败告终。

自我总结:“当时创业有点盲目,没有精准市场调查,见到效果慢,资本回收困难。又尝试为很多高档小区,单独做一个消费APP,结果陷入死循环。”曹席斌说,创业伊始,国内移动广告平台非常热,大家对市场很乐观。事实上,一款优质软件站稳市场耗时长成本高。

第2回合

靠咨询策划想赚钱

去年3月,心有不甘的曹席斌想在创业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他找来另外两个合伙人,凑齐5万元,想着做实实在在的项目。

曹席斌想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客户做咨询策划,构建项目体系。在这条路上,很快又遇到挫折。首先是合伙人之间的分歧,其中一人是60后,彼此代沟太大。很多项目因意见不一,最后不了了之。

“更不幸的是顾客找我们做项目,中途不愿意做了,公司垫了钱,最后一分收不回。”曹席斌说,有次顾客想在沙坪坝区大学城做一个文创项目,建设创业咖啡馆,在前期策划形成双方敲定后,公司垫钱建设,结果顾客想法越来越多,改动了原策划,最后执行困难,顾客也不付钱。

自我总结:“那个项目下来,几乎亏了公司大半的前期盈利。”曹席斌说,这种亏吃了几次,因为不懂商务谈判,靠着承诺客户完成项目后再支付,乞求似的取得信任。一年后,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

第3回合

高大上转卖土鸡蛋

“年轻人创业,不能眼高手低。洋有洋的活法,土有土的价值。”曹席斌的父亲是贵州省地道农民,家里靠着农产品维持生活,他这样告诫连续创业失败的儿子。

父亲的话给了曹席斌启发,“为何不把土的有价值的东西,靠着互联网运出去。”经过在沿海城市的调研,结合重庆特色,曹席斌选定了卖土鸡蛋。

曹席斌分析,土鸡蛋非常具有互联网精神。首先,现在大城市很难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其次,土鸡蛋价位很高,能否把土鸡蛋从生产源头直接送到客户手上,省掉中间环节的钱。

再次说干就干,今年4月初,曹席斌组建了创业团队,创建了姜戈互联网生态农场服务平台,开卖土鸡蛋并赚了钱。

自我总结:养鸡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如何让农民养鸡来保证生产源固定呢?曹席斌说,“采用分包的形式,和农民签合同立标准,对农场进行视频监控,可长期固定的为大城市提供土鸡蛋。”

第三次创业

更容易成功?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成功者大部分的年龄是30岁~38岁,创业成功最高的概率是第三次创业。

年轻人创业并不是连续两次失败,第三次创业便一定会成功,这只是个概率问题。创业更多的是需要人的洞察力和市场判断能力。创业,创字旁边两把刀,成功失败都是正常的。年轻人创业要认识市场,融入市场。多次创业经历了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

很多年轻人投资打水漂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应该通过相关渠道掌握多样的全面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掌握二手信息,也要实践调查掌握一手信息,多请教学界业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周围的同学朋友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向有创业经验的人学习请教市场规则等。

一枚土鸡蛋的电商路

“要把电商做活,最重要的就是物流、资金链和信息流。”曹席斌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取得农场主们的信任。

农场主杨洪彬表示,当时几乎没人相信曹席斌的话,几十个鸡蛋怎么可能在几天内,从重庆区县完好地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曹席斌用自己方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团队设计出独特的包装,用谷糠保护鸡蛋,装在特别设计的箱子里,然后和物流公司谈好运输合作协议,把物流成本压缩在最小成本范围内。

“1个鸡蛋成本控制两元内。我们40个鸡蛋起送,3元一个,注重质量,走电商路,靠口碑营销。”曹席斌拿出营业记录,6月卖出1万枚,7月卖出4万枚,增加很大。要延展信息流,除了客户间的口口相传,更重要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搞营销。

“我们现在APP的资源是利用前两次创业,积累剩下来的,涉及了运动、休闲、教育等功能的,共有7款,虽然每款人数不多,但加在一起就有500万下载量。”曹席斌称,比如这款别忘运动APP,研发了有一段时间了,下载人数也超过百万,团队先借助这些APP推送信息。

“线下选择做活动,做活动就会有成交,有成交自然成交率就很高,这是电商的黄金定律。”曹席斌分析,互联网上的营销渠道不外乎三种:社交软件、大的网站平台和自己的平台。为了提高知名度,我们在线上线下都做活动,做过活鸡快递的话题来收集用户体验。”

“这个月估计能赚个三四万元吧。”曹席斌笑笑道,“下一步就要选择公司的定位了,是发展成农产品平台公司,还是土鸡蛋农产品专业公司,这次要按流程踏踏实实走。”

成功创业小故事2: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程世莲老人当过基层妇干和民办教师,1993年,她退养回乡务农,在平静的岁月里,老人却命途多舛,屡受挫折坎坷。1986年,程世莲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丢下程世莲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娶妻生子后,虽然一家人日子过的清苦,也充满了天伦之乐。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程世莲49岁的儿子患骨髓癌,为给儿子看病,程世莲欠下20多万元债务,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儿子病逝离她而去,这一年陈世莲已是74岁。在遭遇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后,命运再次将老人逼向绝境,2015年,儿媳吴华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莲又借债2万多元为儿媳手术。面对巨额债务和儿媳后续的治疗费用,坚强、乐观的程世莲毅然决定创业增收还债,为儿媳撑起一片蓝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于没有经验,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程世莲是名老党员,在她心里,信义如天,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她不顾年事已高,到几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种基地学习技术,总结失败的教训。

2014年,她又扩大种植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种植的万株茶苗喜获成功。2015年,她培植的3万余株茶苗被周边乡村的茶农抢购一空。取得成功的程世莲看到了希望。今年,她又承包了4亩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种茶树。在程世莲的带动下,200多户周边村民纷纷前往程世莲家订购茶苗,在自家房前屋后的山地上开辟茶园,增收致富。

为了让儿媳早日康复,程世莲老人买来食谱,变着花样给儿媳做营养餐,看着年迈的婆婆没日没夜地操劳,吴华清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让老人得以解脱。程世莲得知儿媳的心思后,心痛地劝导儿媳,有困难咱们不怕,现在医疗技术能让你的病好起来,有你俺们才有一个家,有希望,我们就要坚持。每天,程世莲老人一边照料儿媳治疗康复,一边打理自己的茶苗培植基地,本村的不少留守“大妈”们也前来基地打工,程世莲按每小时8元给付工钱。一年下来,除去成本,程世莲可收入2万余元。

目前,儿媳吴华清经过5次化疗后,病情稳定。她说,自己病好以后,要和婆婆一起把茶苗培育基地做大,打出品牌,早日还清债务,了却婆婆的心愿。

在程世莲老人心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丈夫、儿子走了,儿媳就是自己心头上的肉,不能撇下不管。老人说,自己身体硬朗,还能撑个几年,年近八旬创业,也算是潇洒走一回!看到年迈的婆婆每天辛勤操劳,病中的吴华清无能为力。

儿媳吴华清将婆婆紧紧地搂住,丈夫去世后,婆婆成了她生命里的靠山。

成功创业小故事3:“80后”夫妻开店“切水果” 组团创业责任至上

当得了老板就能干得了粗活

今年30出头的邓超是正宗的“80后”。“我叫邓超,邓是邓超的邓,超是邓超的超。”第一次见到时,正在水果店里挑拣水果的邓超说,这个小店是他和三位朋友一起创业开办的。店铺虽小,可创业人却有着巨大的责任心,店里出售的水果,从进货、到卸货、拣货、送货,邓超都要亲自来过一遍,尤其是送货阶段,邓超说,同行业竞争只有认真负责有诚信才能击败对手,所以在配送时,一定要在与顾客约定的时间内提早送到,让顾客有惊喜还能尽早尝尝鲜。

“都说‘80后’娇生惯养,靠着父母过活,现在作为‘80后’的我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事业上应该做出点样子来!”如今自己创业当了老板的邓超,对自己的小店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全身心的投入。他透露,为了保证水果小店的配送品质,骑车子送货的活由他亲自上阵才算放心,每次启程前,邓超都要动脑子规划好行车路线,争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顾客手中。

说到亲自送货,邓超自信地笑了起来,“当得了老板就能干得了粗活,只有自己创业了才知道‘创业’不是个省心的活,每一个环节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对自己未来有着一番规划的邓超说,虽然合伙人各自都有稳定的工作,但是大家仍然小想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

员工都是“关系户”

四对小夫妻组团“切水果”

“鲜果切”是邓超小店的特色。操作台边,两位员工熟练地挑拣、去皮、切块,一盒盒哈密瓜、葡萄、蜜桃组装成的水鲜果切片盒在他们手下飞快的完成,随后再由前台为这些“鲜果切”贴上信息标签,方便邓超配送。

小店里几位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她们有的在擦洗水果,有的挑拣退货,有的在电脑前接单下单,而这些员工并不是外人,她们都是邓超的“关系户”。

说起“关系户”就不得不说与邓超一起组团创业的其余三位合伙人,小店里的前台、理货员、“鲜果切”员等三位“关系户”正是三位合伙人的妻子。

“很多长辈都说合伙的生意不好干,可是我们却觉的这才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自己的生意,一起干起来才会更用心!”邓超说,这几位“关系户”员工年龄相仿,都是“80后”,她们之中有全职妈妈也有职业白领,如今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立志要把小店的市场全面打开。

从拍板到开业用了不到4个月

“走心”的工作证明不是脑子发热

“去年11月份那一场大雪把我们四家困在了济南的一家宾馆里,回不了济宁也出不了门,当时天很冷,买的水果也吃的差不多了,大家都想,要是有一份剥好皮、切好的水果外面送到面前该有多好。”邓超说起起大伙提议开水果店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四个人觉的这种配送好像叫做“鲜果切”,在大城市里很流行,在小城市里也会有需求。当时四人一拍即合,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直接去了云南、广州去做市场考察,另一路回了济宁选位置找房子。

从拍板到开业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几个年轻人就把一家水果店的门面“撑”了起来。“做水果生意和普通生意不一样,尤其是‘鲜果切’,必须要保证水果的新鲜,满满一盒里,只要有一片有异味,这单生意就砸了,小店的信誉也就毁了。”邓超说,当时他们选择开水果店作为创业项目并不是头脑发热,他们前期考察了许多市场,开业后对每一个水果都严格挑选,绝对不允许“走眼”。

“开业到现在,小店的生意很红火,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客户都来之不易,我们几个都很珍惜,所以在各个环节,我们都是攥着心仔仔细细地去做,把对顾客的健康负责到底。”邓超和他的合伙人清楚的知道,开业当天迎来的五十多单里有不少是朋友捧场,小店开业后几个人放下身段,轮流拿着做好的小份鲜果切去人多的商业广场上让市民免费试吃,慢慢的有了口碑也有了市场

东到黄屯,北到岱庄,南到六四农场,西到豪德商贸是邓超小店的配送范围,1小时是他们的承诺时间,邓超指着他的电动车座驾指出,开车配送成本太大,为了遵守与顾客的承诺,只能自己辛苦一点。

最近,邓超的八人创业小队接到了社区里为他们即将办理创业贷款扶持的喜讯,早就想扩大规模的“80后”老板们对自己的创业前景更加期待了。“无论今后如何发展,我们的八人小队对顾客和对事业的责任都要放在第一位,因为80后有一种精神就叫做责任。”邓超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