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山水画作品_名人山水画图片

2017-05-15

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山水画以及山水论的出现,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名人山水画作品,希望我们的图片你能喜欢。

名人山水画作品欣赏

名人山水画作品1

名人山水画作品2

名人山水画作品3

名人山水画作品4

名人山水画作品5

看了“名人山水画作品”后,小编分享“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造”文章!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造

一、境象传神是意境生成的形象基础

一定的景境创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境象描绘上的,并依赖于画面境象给人以美感,引起主体与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而意境的描绘又必须由一系列事物的“行”所构成。形的一层意思事物象的形状、形态。从“行”的分类看,中国画属意象美术范畴。所谓意象美术指表现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所见的对象不一致,但仍能视觉表现样式的客观对应物,正如齐白石所说“似与不似之间”的美术样式。这里的不似,是主题为了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强化客观对象具有表现性的特征而采取的夸张、省略和变形。这就是说对对象表面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而是要“以形写神”,因为神(神韵、神采、精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神就无处可附,神是在形中体现出来的。从形和神的关系上说,它们是对立的,形是事物外在的、表象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因此,历代画家无不以“神似”作为绘画的最高要求。它们认为一幅画“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可见“神”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形的第二层意思是形式,即作品中潜在的结构,包括造型关系等。

二、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山水画作品要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从而表达主题的思想情感。景是情的“物质外壳”情是景的“精神内核”北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评王维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中有诗”就是景物里蕴含着诗情。山水画成熟以来的创作无不都是以自然之景抒情的,使画境与诗情高度的融合在一起。画史载,从宋太宗雍熙元年所设立的画院“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即以诗为题。徐复观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中国以山水为主的自然画,是建立于自然地感情化之上。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表现出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认识是融入了画家的情感、理想、愿望。是画家胸中丘壑的呈现,画中的境界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恽寿平说“作画贵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正是这个道理。

三、虚实、藏露是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段

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必须追求含蓄隽永,给人以“观于象外,得之还中”的艺术效果,不仅能让观画者看见生动的形象,还要让观者联想起画面上没有直接出现的东西。中国画论中所谓“宜藏不宜漏”,“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等都是运用藏露使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将意境拓展到画外。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一幅画面的留白不仅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同时也扩大的画面的意境,是形象的延续因此给人产生联想。山水画于不着笔墨的留白处,造成山川、灵气往来的空间,达到一种既存乎世间又超脱世间的境界。相传,宋徽宗赵佶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院的学生。一个学生画了整个寺院,另一个画了寺院的一角。还有一个画了深山中一条石径,尽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不知寺院在何处。结果得了魁。这是因为“深山藏古寺”意在“藏”字上最后一个学生体会其要处,使画面意境耐人寻味,唤醒了观者的联想、深化了艺术意境的绝妙途径。此外,在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中章法、色彩、笔墨等技法的运用以及画家个性修养等对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外,意境一词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开拓意境的新内涵、新外延,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