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打假演讲稿:撕去伪创造的画皮
朋友们,学术造假正在腐蚀着中华民族创新的机体!打假不力,灾难将殃及子孙。为了让这样的恶梦结束,该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学术打假,撕去伪创造的画皮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向社会发出通报:“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牵涉的三位学者——浙大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他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媒体评价这是浙大从2008年10月16日收到贺海波学术不端举报信5个月“阵痛”后,终于服下的“一帖猛药”。
学术领域本来应该是一方圣洁的土壤,她是孕育人类理想的摇篮,肩负着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神圣使命。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圣洁的学术殿堂,名与利也悄然登场,导演了一幕又一慕“伪创造”的丑剧。
朋友们,学术造假事件不是从贺海波开始,也不会在贺海波结束,贺海波也绝对不是造假中最严重的一个。在近几年的造假事件中,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四川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大学的某些教授、副教授也是“榜上有名”,至于还有多少所谓的“专家学者”在蝇营狗苟中建立着自己的学术地位,掠夺着公众的学术财富,我们都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学术造假这股歪风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向整个学术界蔓延。所涉人员不但包括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还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们。
早在2007年12月19日,到北大交流的耶鲁大学教授斯特恩斯就曾经在北大BBS上发表了一封致修读其课程的全体同学的公开信,指责北大学生剽窃成风。接着是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校园网上发布了“2007年第1号”通告,通报对该校三起学术剽窃事件9名师生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
高校的学术风气由此可见一斑,但尴尬的境况却不仅仅发生在高校,从中小学到幼儿园老师,再到其他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人员,为了评职称而造假论文的事,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连许多中小学生作文,都存在剽窃、造假的现象,为了在考试的时候“一展身手”获得高分,他们在老师“作文高分宝典”的指引下,甚至不惜编造自己父母离异、出车祸、贪污公款、吸毒等离奇的故事,让父母哭笑不得。我们不否认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但从这些事情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学术研究,不,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待学问的态度似乎都出了问题!
科学需要“真”的精神,创造需要“诚”的态度。毛泽东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它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居里夫人也说过:“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但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学术氛围里,在喧嚣的“名”与“利”里,造假者们明目张胆地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别人的心血书写自己的“功勋”吗?
朋友们,究竟是什么让学术造假者灵魂堕落而不知羞耻?究竟是什么让学术造假者身陷迷途而不知回头?
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钱与名利的驱使;二是责任与良知的丧失。
不得不承认,在有些人的眼里,金钱与名利正逐步成为生活的主角。“学术成果”牵动着职称的评选、官职的晋升、科研费用的下拨、工资的涨幅……而真正醉心于学术的人,却因为短期内出不了所谓的“成果”而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公待遇。在这种环境下,又有谁心甘情愿地坐上几十年的冷板凳呢?在金钱与名利的驱使下,造假者们也就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钟敬文先生说:“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今天的学术造假者们却无视责任与良知,不顾学术的昌明与民族的命运!学术本是科学探索钻机上的钻头,但腐烂了内核的钻头如何担此大任?
朋友们,学术造假正在腐蚀着中华民族创新的机体!打假不力,灾难将殃及子孙。为了让这样的恶梦结束,该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我们必须首先培养对学术的尊重。纯正的学术来源于学术人的良知与自觉。没有了对学术的尊重,学术将会变成一些人招摇撞骗、谋生进阶的幌子,这样的市侩心理“创造”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不值一提的蝇头小利!
我们必须全力扭转今天的学术风气。污水之中不会荡漾盎然的生机,污浊的学术空气里也不会孕育明丽的学术花朵。只有澄净了学术空气,学术界才可能拥有蔚蓝的天空!为此,我们应该永远将那些对学术造假不以为耻,甚至在伪成果面前,还敢吆五喝六、弹冠相庆的造假者们钉在耻辱柱上!
我们必须让法律负起自己的使命。沉疴还须猛药医,当学术造假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时,整个学术体系就面临着行将崩溃的危险了!学术打假已到燃眉之急,无所作为,就是坐以待毙!面对这样的学术毒瘤,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撕下“伪创造”的画皮,对造假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希望我的演讲能引起各位的重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