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载体发生的变革与创新。小编整理了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篇一
金融产品创新
论文 关键字: 金融 产品 创新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为应对挑战,加快了和整合的步伐,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多方配合,全面推进,以增强竞争实力。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抢滩设点,与中资银行展开了面对面、肩并肩的竞争,应对挑战,我国银行业加快了产品创新的步伐,产品结构和服务品种渐趋多样化。平心而论,两者相比,我们居于下风。本文以 中国 农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为例,拟对和整合的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和整合就是指银行根据金融产品的固有特性、 发展 规律 ,运用 经济 、金融、管理等多种手段,变换产品要素和组织方式,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表现形式。国际上理论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主要有:1、“规避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内因是由于银行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管制所引起的。2、“技术推进”理论。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3、“交易成本”理论。20世纪80年代,汇率、利率剧烈波动, 计算 机技术突飞猛进,为控制投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金融业陆续推出了可变利率抵押贷款、期货交易等金融新品。
纵观我国银行业,是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的加剧,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体的单元收入结构已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强,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和货币的特殊 企业 ,但它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一样,也是通过出售产品和劳务来实现发展的,金融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新产品的设计、包装和推广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又是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有利于金融部门通过多种途径来消除风险,增强流动性,实现风险的分散化。
二、现状与成因
近年来,我行遵循“三性”原则,结合业务发展的实际,大胆进行探索,推出了一大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但是,结果依然不尽人意。首先,科技开发力度不大。受现有系统技术、安全和费用等因素的限制,产品创新相对滞后;其次,业务运行机制不活。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无法满足产品创新快速、灵活的要求;产品创新整体规划性差,功能单一,不能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拳头”产品。再次,产品管理模式滞后。没有形成一套针对产品创新的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监测体系,产品难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五个多、五个少”:1、业务品种多,品牌产品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行逐步改变了经营传统业务的局面,银行卡、票据贴现、个人房贷、个人理财等业务不断发展,给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是,与他行相比,往往大同小异,社会认同度较低。相比之下,招行的“一卡通”等产品已形成品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较高。2、单一产品多,复合产品少。最近几年,我行对产品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但从整体上看,功能单一,缺乏深度挖掘;产品之间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联系,整体竞争力不够。我行的银行卡可谓琳琅满目,但功能专一,与此相反,光大银行推出“一卡七通”银行 电子 化产品,集“航旅通”、“汇市通”、“理财通”、“银证通”、“存贷通”、“缴费通”、“一柜通”于一身,丰富了银行卡的功能。3、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我行金融创新的重点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对财务顾问、投资融资顾问、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4、负债类产品多,资产类产品少。在已有的中,负责类创新明显多于资产类产品创新,而且,在资产类创新产品中,真正能够兼顾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型产品寥寥无几。结构的不均衡破坏了银行本应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的功能和作用。5、模仿产品多,特色产品少。我行的范围虽广,但大部分是通过“拿来主义”的方式进行的,属于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低层次金融产品,体现 现代 金融业务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创新进展不大。
我行在产品创新和整合中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我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格局,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沟通不多,单兵作战现象突出,创新和整合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我行缺少既通晓金融理论又具有金融实践,既熟悉金融业务又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素质、高智力的复合型人才,不少经营者还不能以战略的眼光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态势,对产品创新和整合的系统性、可持续性认识不足,而一般员工对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认识模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我行的信息科技水平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和整合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言
为加快我行产品创新和整合的步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升实力,我行要及早制定 科学 的策略,采取可行的措施,化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健全组织架构
金融 产品的创新和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需要整体协调、统一规划,利用多种资源,整合多种力量,发挥整体作用。因而,我行要通过组织再造,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机构,统一规划产品的创新和整合。这包括:(1)总行、省分行设立产品研发部,其主要职责是:本行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协调各业务部门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关系;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对我行产品 发展 状况进行检查、督导、奖惩;关注国内外银行发展趋势,搜集同业产品创新信息, 总结 经验教训;搞好产品营销的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市场反馈信息,以优化产品和服务;指导下级行产品创新和整合工作;开展市场调研。(2)二级分行设立产品创新和整合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深入研究当地市场动态,全面搜集他行信息,并报上级行;结合本行实际,有效开展产品营销工作;因地制宜,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新产品,报上级行研发;配合上级行做好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做好各类产品调研。总行、省分行研发部门要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加强对创新过程的跟踪,确保进度和质量;加强队伍管理,促进人才成长。
(二)实施产品管理
要建立金融产品库,通过对现有金融产品的种类、运行状况、盈利状况、市场反映、发展趋势及同业金融产品信息等的收集,提供研发依据与手段;要加强对新产品的成本效益分析,真正把握好立项评审关,加强对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控制,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通过对产品的后评估,了解产品的运行状况、市场状况、盈利情况等,以便及时对产品策略进行调整与完善;要建立一套产品监测体系,对主要金融产品进行市场跟踪,及时反馈客户及系统内部的意见与建议,使产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三)加大开发力度
要加强对市场需求、同业金融产品及自身金融产品状况的研究力度,以产品研究促进产品管理。针对高新技术 企业 及员工的金融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方案;对已有主要产品的特点、运营状况、客户满意度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结合同业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研究。
要合理组合现有产品,发挥产品的整体作用。我行应根据各个产品的不同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分门别类,合理组合,推出系列“套餐式”服务。以个人理财为例,在“金钥匙”这一品牌下,将个人消费信贷、个人投资、休闲消费、个人家政、子女 教育 贷款、个人及家庭保险等整合在一起,推向市场。这样,既通俗易懂,容易被客户接受,又可发挥产品的整体作用,为我行创造效益。
要细分客户市场,提供差别化服务。随着银行经营理念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要求我行在产品创新和整合时,实施差异化策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和时间而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1.以财产实力为标准区分客户。西方金融界流行所谓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而80%的客户仅创造了20%的利润。这就要求我行对高、中、低端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1)锁定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式服务。高端客户和我行的利益休戚相关,因而我行要全力以赴,提供全程服务,抢占优质市场。我行应由金融专家、高级客户经理或专门部门负责,提供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服务。包括:在税金对策方面,提供适当的金融资产组合,进行合理避税;在投资以及资产运用方面,提供资信证明、投资理财、代理保险、外汇买卖等组合;在贵重物品保管及事业或财产继承方面,提供诸如保管箱之类的业务;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或预定,设计适合该客户的产品或服务。(2)接待中端客户,提供大众化服务。这些客户可以给我行带来一定的利润,是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对象。针对这一群体的客户,我行可考虑由金融专家提供各种可行性计划,帮助客户进行理财,包括:信用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渠道;第三方存管、银保通、汇市通等投资工具; 旅游 信贷、消费信贷等适合中产阶层的信贷工具。(3)针对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对此,我行的基本对策是,挖掘科技潜力,拓展服务渠道,尽量提供基本的、不占用人力的自助服务。2.以年龄为标准区分客户方面。以单一客户为研究对象,针对每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日本朝日银行根据生命周期设计、开发的特色金融产品很有借鉴意义,本文提出如下设想,将人生分为5个阶段,并设计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第1阶段(18~25岁):这一阶段的消费群体刚刚成年,踏入社会不久,生活内容以教育、创业、个人生活娱乐消费为主,需要一定的开销;思想比较活跃,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超前消费的意识。为此,我行可考虑向这种类型的客户推荐零存整取储蓄、整存整取储蓄组合;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组合;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组合;借记卡、贷记卡等 现代 化支付工具。第2阶段(26~35岁):这一阶段的消费群体,有一定的积蓄,收入水平较好,投资上也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并进入大规模的消费阶段,要买房、结婚、购置家具等。为此,我行可考虑重点提供住房贷款、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等贷款组合;水电、工资、电话等费用转账服务等中间业务的综合服务;代理保险、代理基金、黄金投资及其衍生产品等投资工具。第3阶段(36~50岁):这一阶段的客户群体事业有成,需要一定的投资计划,面临着孩子成长、教育问题,需要相当投入,自身开始考虑退休问题,需要适当的养老计划。为此,我行要考虑提供教育储蓄、教育贷款、养老储蓄等储蓄产品组合;债券、股票、保险、基金等包括在内的投资理财计划;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家居银行产品服务。第4阶段(51~65岁):这一阶段的各户群体已经临近人生事业的尾声,需要考虑退休生活的安排,我行可以开发提供一些储蓄计划、理财服务。第5阶段(65岁以上):这一阶段的客户群体已经退休,子女已经成家立业,整个人生已经进入安度晚年的时期。为此,我行可适当开发个人财务咨询服务、财产综合管理账户等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篇二
论金融产品的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一个民族因为创新而富强。各行各业要发展,要突破都需要创新。创新意味着先机、意味着机遇,同时,创新也伴随着风险,一是对未来无法预期的风险,和竞争的风险。就近两年国内出现的创新金融产品---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而言,这个新型金融产品在为不同的人群带来利益、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去分析这个创新金融产品背后的风险。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产品创新 资源配置 额宝 金融危机 货币市场
一、金融产品创新概念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载体发生的变革与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各方金融要求多样化、金融交易制度与金融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分配了可支配的金融资源,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适应了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金融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多样化需要和投资风险管理的各种要求。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的论述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三中全会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进一步向市场化的目标迈进。未来金融改革也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围绕利率、汇率市场化方向开展。市场经济以价格为导向,利率、汇率又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基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
近一段时期以来,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重启国债期货交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种种举措均指向市场化改革方向,意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进一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在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后,存款利率虽然制度上没有放开,但众多理财产品也变相突破了存款收益率,我国距利率市场化仅差最关键的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逐步完善,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正逐步发挥。
在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有望提速,因为这是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的前提。汇率市场化改革或稍缓,近期重点将放在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上。
利率、汇率市场化或分阶段推进。比如区域性试点,可能会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另外也可能采取先机构后个人的方式,分阶段放开以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在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利率、汇率期货期权,银行间利率、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品,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机构对相关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期货市场也随之迎来扩充品种、做深做细定价和风险对冲功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一脉相承。
三、创新的金融产品――余额宝
余额宝简介。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 ,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余额宝理财的潜在风险。余额宝,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个创新的金融产品。但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算是创新的金融产品。大名鼎鼎的第三方支付先驱Paypal在1999年创立第一支MMF(Money Market Fund,货币市场基金),到2007年规模到10亿美元。不仅仅Paypal,美国市场上MMF规模蓬勃发展,在8年内从政策开放时的一片空白到2008年3.75万亿美元规模。中美两国在金融体制、互联网技术上有诸多差别,但互联网本身是无国界的,而金融的本质与服务人的金融需求也是一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通过分析介绍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具体形式,期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在2008金融危机时,撑起MMF快速成长的两大基石──现金级别流动性和保本纷纷垮掉。由于MMF为了提供给客户比市场无风险基准利率更高的回报,不可避免投资在短期的政府债券、企业短期商业票据等高质量短期资产。
在2008-09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往被认为安全的资产全部陷入困境,大量MMF 破天荒第一次Break the buck(1元MMF不值票面价),不再保本了。投资者习惯假定MMF是保本的,哪怕损失一点都会产生极大恐慌。
在当时金融危机环境下,Only Cash is the King(只有手里持有现金才是王道)。大量投资者的蜂拥赎回让另一块基石──流动性也垮了。最后美国财政和美联储不得不联手对其中一小部分MMF提供暂时担保,保住72个MMF的命运。当时MMF市场也被毁得差不多了。后来再加上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把短期利率压倒接近0%,Paypal和其他在金融风暴后幸存的MMF都大幅亏本,先后都无奈地退出这个市场。
最近国内MMF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7%甚至10%的MMF铺天盖地而来。但是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谨记金融界最重要一条金科玉律:No Risk No Return(任何高回报都伴随着高风险的)。
由于新事物没有严格的监管,国内的业者为了抢夺MMF这个大蛋糕,用了各种各样办法“创造”出较高的回报率:协议存款,用回购方式加大杠杆,买卖上时间差,收益和成本的不同计价方法,甚至自己倒贴钱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以投资者承担较大隐形风险换来的,这种方式在美国的监管体系里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业者为了让投资者放心,有的MMF还提供企业担保。但是这些担保在真正危机和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还能独善其身吗?他的担保有多少可信度呢?Lehman(雷曼兄弟)在倒掉以前够大牌,它担保的企业债券最后还不是惨不忍睹!只有央行和美联储动用国家信用的担保才是唯一可以靠得住的。
不过,国内MMF倒是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国内利率水平整体偏高(一年SHIBOR,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都可以在5%),这给老百姓摆脱低存款利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虽然目前短期看不到市场下跌的趋势,但是利率本身也会上下波动也是一种风险。美国的经历对国内MMF从业者的启示在于:注意市场和信用风险的防范,加大教育大众其产品风险并彻底公开其操作方式,同时注意监管的变化。
四、金融产品创新要注意规避风险
综上所以,目前创新的金融产品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风险规避:
金融产品创新要与国情相结合。在金融领域,我国特殊国情的主要表现,一不是我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特别强,而是特殊金融制度下形成的国际金融风暴传导机制的“假性失败”,二是金融产品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外资银行相比都相距甚远;三是国民金融素质比较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首先要注意减少存款者风险,避免心里恐慌带来“金融雪崩”;其次要考虑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承诺使“假性失败”结束可能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影响,尤其要注意国际游资对我国的“金融狙击”;另外大众产品要适应国民金融素质现状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金融产品创新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律。在金融现代化历程中,我国作为“后发者”,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面对国际金融业(先发者)所创造出的上万种金融产品和规避抵御金融风险的无数成功经验,完全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比较、总结等方法,从中找出既符合国情又能规避风险并带来利润的金融产品,缩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较高阶段。这种借鉴性创新应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渠道和捷径。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大力发展符合国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创性金融产品创新,而且也只有借鉴性与原创性创新都上去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大大提高。
规避金融产品新风险主要在于强化内控。虽然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相伴相生,但在产品创新时就注意规避和有效金融临管都能使风险可控,而最重要的是强化内控。只要内部管理监控合理到位,即使杠杆效应强风险大的衍生品风险也可以控制:国际金融业中如此众多的银行进行的如此众多的衍生品交易,导致倒闭的毕竟只有一个巴林银行!而这个巴林银行恰恰是因为官僚主义引起的管理混乱,内控不严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周欣著.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法律出版社,2013.
[2]姚良.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范[J].上海经济研究,2009.
[3]余波.论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约束[J].财贸研究,2002.
[4]厉以宁,巴曙松.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J].新财经,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