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4试题答案
政治必修4是学习的重点,高二学生可以通过试题加强训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4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4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9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90分。
1.国务院2010年4月17日发布《___________》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A. 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B. 关于防范泡沫扩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C. 关于进一步加快住房建设的意见
D.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的通知
2.核安全峰会于2010年4月12日在___________正式拉开帷幕。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发表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
A.北京 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
B. 日内瓦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 华盛顿 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
D. 纽约 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
3.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自产自销的粮食产品 B.赠送同学的礼物
C.向地震灾区空投的援助物资 D.药店里过期的药品
4.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我国限用塑料购物袋的意义是
A.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国家控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
C.有利于引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D.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
自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央行已发行五套人民币。据此回答5~6题。
5.在全国发行的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
①是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③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是我国的合法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人民银行称,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同时流通,都是中国法定货币。这意味着新版人民币与旧版人民币一道执行 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7.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3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6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流通次数减少一半,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6.6万亿元 B.12万亿元 C.13.2万亿元 D.3.3万亿元
8.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本质上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B.纸币发行量多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
C.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必须靠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抑制通货膨胀
9.从今年7月1日起,持卡人持由交通银行发行的世博信用卡可以通过信用卡网站等足不出户购买上海世博会门票。信用卡
A.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安全方便
B.持有即可以办理各种贷款
C.可以到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D.减少了现金交易和居民的消费
10. 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增至2.818万亿美元,面临着巨大的美元贬值的汇率危险。汇率是
A. 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B.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C.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D. 两种外汇之间的兑换比率
11. 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这样形成的
A.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B.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使用价值成正比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决定
D.由价值规律和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
12.在商品交换中,假如“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为原来的一半,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现在1双皮鞋可以换______件上衣。
A.2 B.4 C.8 D.16
1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需要
③促进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④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右图描述的是某商品的价格走势,下列对该图理解错误的是
A.该商品很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B.生产者可能会缩小该商品生产规模
C.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15.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幅度。依据这一理论,下列做法能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利润并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价格,粮食的需求弹性小
B.企业大幅度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汽车的需求弹性小
C.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价格,粮食的需求弹性大
D.企业大幅度提高汽车销售价格,汽车的需求弹性大
16.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7.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经久耐用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商品的使用价值优于乙企业
D.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18.根据2007年12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结果,全国网络购物人数总规模为4641万人。网络购物属于
A.钱货两清的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C.租赁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D.贷款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19.下图反映了我国近期消费品物价指数的增长。(注:消费品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下列对CPI上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定下降
B.其它条件不变,一般说来,人们的需求量会有所下降
C.CPI越高越好
D.CPI的上涨与否与人们生活水平没有关系
20.买房可以自行设计,旅游可以自定路线,穿衣服可以自行设计,使用手机可以自选铃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定制”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现象的出现
①说明体现求异心理的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导
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生产者要针对客户的个性需求,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④有利于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节约社会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据此回答21~22题
21.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理解正确是
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归根到底是由_____ 决定的。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C.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23.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异常困难。对此,出口企业应该
A.抓住机遇引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
C.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降低出口生产成本
D.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产品倾销
24.在第90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影响的讨论仍在继续。该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①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③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对用人单位的权利做出了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2010年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扩大消费需求的是:
①提高存贷利率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④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6.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下列对于公司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B.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社会团体
C.它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D.非公有制经济一般采用公司制
27.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两类公司的共同点为
A.公司的资本均划分为等额股份 B.公司的股东都承担有限责任
C.通过发行股票公开募集资本 D.公司的股东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8.国内某微软代工厂工人劳动强度大,被强制每天15小时轮班,周一到周五工人们每天加班4小时,周六加班12小时,周日加班8小时。远超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该工厂的做法侵犯了劳动者的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9.“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超时无报酬,提高信誉和形象无保障”,这“三无”经常成为农民工、私营企业职工、女工等劳动争议的焦点。要解决这些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途径有
A.劳动者依法履行义务 B.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C.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等
30.近年来,“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普遍。如果请你据此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最恰当的题目应该是
A.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B.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C.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
D.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