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金色的脚印教案
导语: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全身棕红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怎么写金色的脚印教案?希望以下的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怎么写金色的脚印教案
教材分析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狐狸可能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男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后,给小狐狸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歌颂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说明了“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同时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叙事的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老狐狸给被抓的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日益亲近,并救了正太郎的故事。赞扬了狐狸的善良品质。
文章结构
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至3然段):起因:正太郎家的男佣抓到一只小狐狸。
第二段(第4至18自然段):经过:狐狸的父母来给小狐狸喂奶并且为救小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窝。狐狸和“我”日益亲近并救了“我”。
第三段(第19至21自然段):结果: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狐狸留下一串串金色的脚印。
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事情感人。
2、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词语注释
目不转睛: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黯淡:暗淡。
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无影无踪:一点影踪也没有。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惦记: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近义词
大概—大约 居然—竟然 缘故—原因 黯淡—暗淡
徒劳—白费 仍旧—仍然 脸颊—脸庞 悲伤—伤心
反义词
悲伤—高兴 黑暗—光明 轻松—紧张 粗糙—细致 冷清清—热乎乎
迅速—缓慢 温暖—寒冷 惦记—忘记 朦胧—清楚
教学建议
一、从交流对狐狸的印象、讲狐狸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故事大意。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3、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三、深入探究:1、“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2、理解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
四、课后扩展:1、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2、收集、阅读一些有关珍惜动物的资料,呼吁全社会来保护它们,还可以把这些文章集中起来办手抄报或墙报。
教学设计示例
11*金色的脚印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解决办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
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3、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4、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讲一个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展示阅读问题提纲、挂图。)
展示生字卡
2、汇报初读情况。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那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初次给小狐狸喂奶和咬铁链救小狐狸;后来又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冒着生命危险做窝,喂养和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正太郎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正太朗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邻居讨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小、老狐狸不再以正太郎为敌,我们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狐狸通过正术郎的帮助和爱护,体会到正太郎对它们没有伤害之意。)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金色的阳光表面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在课文中“金色的脚印”体现了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体现了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对人类的友善。因此,“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总结: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美丽。
2回顾非典对人造成的危害。
3评评上次某同学抓来变色龙对不对?
4各人回顾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布置作业
出示练习挂图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分小组开展活动,每组经过协商后任选其中一题:
1、搜集有关狐狸的各类故事,开个故事会。
2、搜集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召开故事会。
怎么写金色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
3.将学习本文所用的方法,运用到推荐的文章上。
教学重难点:同上之2, 3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策略
一、谈话导入课文
1.出示狐狸的照片: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故事的文章。学了之后,你也许对狐狸会有新的了解。
二、讲读课文,深入探究
1.齐读导读提示,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任务?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2)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3)找出文章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预设:
1.老狐狸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引导学生:在这些场景之中,哪一个场景,最让你感动?
(通过交流、朗诵,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
2.充满敌意——在正太郎家里走来走去——老狐狸救了正太郎。
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如此变化?抓关键语句。
(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题目《金色的脚印》,何解?
三、拓展迁移,深华主题
1.同学们,刚刚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总结:读课文 画词句
谈体会 悟情感)
2.运用所归纳的方法,勾画圈点,批注学习《人与狼的母性较量》,并交流。
3.我们为人、动物之间的亲情所震撼。其实,动物也是和人一样。除了亲情,它们的自尊心也是和人一样的。勾画圈点,批注《军犬黑子》,体会黑子的心路历程与训导员的认识变化。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三篇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和义,更让我们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
生根据以往的认知,思考: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思考并回答:导读提出了哪些任务?
学生勾画圈点,并在组内交流。
小组抓重点语句,组内汇报,并朗读相关句子。
学生思考:狐狸一家与正太郎关系为何会有变化,从而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批注并交流《人与狼的母性较量》《军犬黑子》
快读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弄懂导读提出的任务。
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语句,并写下个人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从书中获得的信息。
从《金色的脚印》连结到《人与狼的母性较量》和《军犬黑子》,既是学法的迁移,也是主题的深华。
怎么写金色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记本课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
狐狸和“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解决办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师生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
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3、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4、课外读关于保护珍稀动物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那些关于狐狸的故事?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印象很差哦!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的。
二、板题,解题:这脚印是谁的脚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 汇报初读情况。
(1)说说故事中有哪些重要角色,你对他们的印象。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 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 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 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狐狸一家和我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4. 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
①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处的境遇。“嗥叫”是“大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声叫着,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觉察到它是无助地叫着“妈妈——妈妈——”,这清脆的、悲伤的声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
②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回读时,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
③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肯定有千言万语,但这个情景一定温暖了正太郎的心,坚定了要送小狐狸回家的决心;也一定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触动了孩子的心怀: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美好。)
④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这是故事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5.启发理解课题“金色的脚印”的含义。
(1)学生谈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总结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
师: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儿,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是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充满了爱,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六、拓展与延伸
阅读《我喜欢你,狐狸》。(配乐)
七、布置作业
1. 小练笔:
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
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狐狸一家回到密林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和感受写成短文。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阅读一些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用自己的方式呼吁大家来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