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发声原理

2017-04-09

提起鹦鹉,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种动物会说人话,那么,为什么鹦鹉会说话呢?鹦鹉发声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鹦鹉发声原理的相关信息吧!

鹦鹉的发声原理解析

鹦鹉为什么会说话,其实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生理构造———鸣管和舌头。虽然都会说话,但鹦鹉的发声器与人类的声带有所不同,鹦鹉的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由最下部的 3- 6个气管膨大变形后与其左右相邻的三对变形支气管共同构成。一般的鸟儿能够发出不同频率、高低的声音,那是因为当气流进入鸣管后随着鸣管壁的振颤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而鹦鹉的发声器官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鸟类特征之外,其构造比一般的鸟儿更加完善,在它的鸣管中有四五对调节鸣管管径、声率、张力的特殊肌肉———鸣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鸣肌收缩或松弛,发出鸣叫声。

在整个鸣管的构造上,鸣管也与人的声带构造很相近,只不过人的声带从喉咙到舌端有 20厘米,呈直角,而鹦鹉的鸣管到舌段 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钝角。而这个角度就是决定发音的音节和腔调的关键,越接近直角,发声的音节感和腔调感越强,所以,鹦鹉才能够像人类一样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音节。

再说舌头,鹦鹉的舌头非常发达,圆滑而肥厚柔软,形状也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标准的发声条件,鹦鹉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音节了。

鹦鹉的外形特征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 ,身长仅有12厘米,这些鹦鹉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情侣鹦鹉,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侏鹦鹉属有6种,全长都在10厘米以内。6种仅见于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泰国2001年发行了一套鹦鹉邮票,分别是绯胸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短尾鹦鹉、花头鹦鹉;其中绯胸鹦鹉、花头鹦鹉在中国境内都有野生种群。绯胸鹦鹉分为大绯胸和小绯胸两种,尤以大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笼鸟,主要产于中国四川省及西藏东部云南北部,也称大紫胸鹦鹉、四川鹦鹉。

鹦鹉的生活习性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在取食过程中,常以强大的钩状喙嘴与灵活的对趾形足配合完成。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在树冠中攀援寻食时,首先用嘴咬住树枝,然后双脚跟上;当行走于坚固的树干上时,则把嘴的尖部插入树中平衡身体,以加快运动速度;吃食时,常用其中一足充当”手”握着食物,将食物塞入口中。

曾有人观察过饲养下的10多种鹦鹉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脚的频率,发现超过72%的个体多向于用左脚抓食。对后肢肌肉的比较解剖发现,常以左脚抓食的,其左脚明显长于右脚,善用右脚抓食的,右脚仅微长于左脚。

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澳洲新西兰地方山区灌木丛中的鹦鹉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

猜你感兴趣:

1.怎样养鹦鹉

2.世界上活得最长的鹦鹉

3.鹦鹉养殖有什么前景

4.饲养鹦鹉注意事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