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化学术论文字体格式

2017-06-14

学术论文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而其中的学术论文格式是必须要规范的,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期刊文化学术论文字体格式,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期刊文化学术论文字体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1.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关于文化的学术论文范文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美国俄勒冈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被希腊官方授予“希腊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及“雅典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文化是什么

从内涵上来看,文化有文化表象、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这也是我们讲的国民性的要素。

如何把一个文明和另一个文明区分开来,从文化上来讲,首先就是文化表象。中国有佛学,有民乐,有书法,国外有交响乐,有芭蕾舞。这些是文化表象。

价值观也非常重要,判断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真与假,都取决于价值观。

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特别重要,还有宗教信仰。

从文化的作用来看,首先文化有一种先进的理念,在先进理念的带动下,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变化。从西方的历史上来看,有文艺复兴,有启蒙运动,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有五四运动。所以文化强国在历史上是被证明的,任何社会出现大的变化的时候,文化总是走在前面,然后再产生各种社会运动,然后再产生制度的变化。社会是这么演进的。

文化的另一个作用,它产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促进统一。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被文化的规则所控制。规则有显性的规则,也有隐性的规则,显性的规则是各种文件,隐性的规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文化也是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从国家来看就是国家的文化实力,从个人来讲,就是个人、单位的创新能力。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教授的说法,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的软实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建立一个培养高素质人口和先进生产力的完整教育体系;2、建立一个具有知识创新和贡献能力的科学研究体系;3、具有独创吸引力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4、较高的人口素质(体质与心理)及和谐有序的社会架构;5、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传播体系;6、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政治与经济的经验、模式、理论和观念;7、自主独立的外交政策和成功的外交活动;8、政府、社会与公众的良性互动;9、道德声望或者诉求产生的全球号召力;10、全球负责的担当能力与话语权。

文化也告诉大家真善美。美在西方有一个纠错的作用。我们经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美学往往放在文艺欣赏的领域里,但是在西方,美学是放在哲学的领域,因为它可以纠错。文艺复兴时期有个雕塑家叫米开朗基罗,雕塑了一个大卫的塑像,结果意大利人民看到这个雕塑,就觉得自己应该向大卫的形象靠拢。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拉菲尔,他的圣母像很有名,使意大利所有人看到圣母像,就觉得圣母是美好的。所以美学的重要作用,就是树立一个榜样,指明一个方向,树立一个目标,因此有很强烈的纠错作用。

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强势文明

欧洲在从中世纪晚期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发生了两场文化运动:一场是发生在意大利,后来又变成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以后就是启蒙运动。所以文化在欧洲由衰及兴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确实可以推动文明的腾飞,文化的这个力量虽然是无形的,但确是根本性的。

欧洲文化推动文明腾飞,它奠定了很多,像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科学这样一些东西,它对于建立现代的社会体制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在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很弱的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是很强的欧洲,也就是说文化使得欧洲变成了一个强势的文明,我们现在说西方文明是强势的文明。

什么是强势文明呢?强势的文明有几个特点:第一,历史悠久,文明有其深厚的根基,中华文明是强势文明,西方文明是强势文明;第二,制度自成体系,内部不矛盾并且协调一致;第三,跨国别,能对周边地区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第四,强大的抗危机能力,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补能力,一般的弱小文明,碰到危机就崩溃了,强势文明总有办法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第五,开放,越强越开放,越弱越封闭,所以现在的强势文明没有一个是不开放的;第六,榜样性、示范性、主动性、透明性,社会越往现代发展,它越透明,越具有示范性;

第七,具有鲜明的国民性的标志,无论在思维模式、社会伦理、文化表述、文化表象方面都具有鲜明个性,中国的国画、京剧,别的国家弄不出来,西方的交响乐、芭蕾舞我们要学,这里也不对称的问题。中国人学外面,是很认真的在学,为了学芭蕾舞,成立了北京舞蹈学院,为了学油画,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为了学西医,办了无数的医学院。中国这个民族,要么不来,要来就动真格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相反他们就不行,他们来学中国的武术,哪一个外国人真正把中国的少林武功、武当太极拳学会了?他们学中国的京剧,哪一个能真正唱中国京剧,真有这个功底吗?他们也学中国的民乐,哪看见外国人拉胡琴拉得好?反倒是中国的小提琴手屡屡在国际比赛上获奖。

在全球文化里面,文化如何沟通?我觉得有两方面我们要注意,过去有句话经常这么说,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其实不对,或者只有一半对,应该说越是优秀的,越是国际的。随地吐痰能流行吗?世界上的文化交流取决于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化的优秀性,像这些先进的东西,都能流传,比如梅兰芳的京剧,齐白石的虾,贝多芬的音乐。只要做到极端的优秀,它就能完成三个超越:时间的超越,古代人喜欢,现代人也喜欢;空间的超越,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小题材、大题材的超越,你只要做到极好,无所谓小题材还是大题材。还有一个问题,文化能够流行,在于它的互补性,我们没有,那就得学。所以我们从奠定一个强大的文明出发,我们也要了解这些问题,有鲜明的国民性的标志。

第八,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使得一个民族与时俱进,长久不衰,始终能够成为世界体系的核心,不创新马上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文明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强势文明

有人说,最后世界的 文化一定是变成统一的文化,我觉得不对。

有一种说法叫做文化的认同感问题,说全球文化一来,民族文化就被削弱了,就变成普世文化了,其实不对。因为真正的全球文化,它必须是在各个地方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球文化,而这种全球文化,也不是仅一种文化,而应该是按照文化 发展的自有规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西文化相比,两个都是强势文明,但是这两个文化里面,中国讲中庸,一步一步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西方的文化老是一招一招的,求精求异,他要搞高精尖。中国的文化底座很大,高精尖可能不够。这两种文化的互补性是显而易见的。

对文化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我们不能保守,必须开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把中国的文化看成是一个落后的文化。其实中国的文化,它是另一种类型的、非常有个性的一种强势文明,它通过千年摸索出来的一种 经验,立于世界上,而且越来越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不能说中国是传统的,西方是先进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定中华文明、西方文明这两种强势文明之间的互补和异同。

我国许多城市在建立“国际大都市”,我们在处理对外交流问题上,发展 经济问题上,经常要做的就是“一把钥匙开万把锁”。你不了解人家的个性,人家的国民性格,弄不好还要用中国人的思维去取代人家的思维,你怎么建立国际大都市?你需要做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要知道法国人、俄罗斯人、美国人、英国人性格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国家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情况下,我们对欧洲历史、世界历史的研究跟不上。过去长期把世界历史变成二级学科,经过学者数年的争取,现在世界历史又变成一级学科了,又“招兵买马”。我们觉得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化,我们对于欧洲文化、世界文化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不仅不应该削弱,而且应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世界,同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最前沿的、最国际的阵地上,去打拼。这样才能为世界性的文化发展做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一个多元性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做加法

创新的原意,主要是指三种创新,第一种是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比如人类起源说,那是重大理论的创新,重大理论的突破,这是创新的第一种含义。第二种含义是技术突破,一个学科可能就卡在某种技术的难关上,我们把它叫做瓶颈现象,你把这个障碍一下子拔掉,整个学科往前一泻千里。比如说X光机的发明,或者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这都是技术创新。第三种创新,对于从事科技领导干部可能更重要,这叫引领性创新。什么叫引领性创新呢,就是通过某一点,组成一个学科群。比如刚才我们说到的基因密码的破译,这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各种跨学科通力合作,才能建立一个学科群。北大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室,这里面就有研究猴子的、研究大脑的、研究解剖的、研究 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搞出来,就是一个新的学科群。这种引领性的创新,特别需要跨学科、多文化、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所以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不完全是传统的。

我们不能说科学上的很多发展,孔老夫子都解决了,因为孔老夫子没有搞过这些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古代的一些东西放弃。我们可以改变角度,改变视野。

比如说研究历史,当一种 社会的结构基本不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编出像《资治通鉴》这样的著作,因为古代的经验可以直接为现实所服务。但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速度是飞快的,历史学对我们还有没有用呢?古老的那些经验对我们还有没有可以 总结的教训?这个方面我们要辩证地看。比如当我们说地球是怎么绕着太阳转的,我们考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叫历史考证学。但是等到社会发展很快的时候,我们同样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得出新的见解,比如,我们不再研究地球是怎么绕着太阳转的,我们研究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样的转法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可以利用之处,那就把历史变成历史 哲学了。

所以,同样的命题,各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角度,来加以利用,可以从传统的命题里面产生出无数新命题,学科群,引领性的创新。

我们人类的文化发展,应该是做加法,而不应该做减法。很多人就喜欢把文化变成做减法,罗马时代就是这样,把希腊非常丰富内涵的那种文化,简单的军事化、单一化,做减法。但是真正的社会发展,一定要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繁荣、人类幸福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文化是向一个多元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做的是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当然做加法里面,会有更加复杂的问题要加以解决。我们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我们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人的主题、情的自觉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搞一种新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只有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深刻的背景之下,不是我,是由你们去当时代的英雄,把我们的国家,把全世界,建设成为一个更加辉煌的、文化腾飞的人类的大同世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