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5篇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下面小编整理了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篇一
《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本书即是一本很好的帮助您认识国学、了解国学的入门书。什么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样编成的?达鲁花赤是何意?斋醮是怎样的仪式?人有哪七情六欲?古代有“立子杀母”的俗制吗?八段锦是一种丝织品吗?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谁?……诸如此类的国学问题你都了解吗?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系统精选了2000个国学常识,贯通古今,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各个方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活泼,是帮助您进入国学大雅之堂的捷径。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很厚,五百好几十页,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等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过前面的彩色拉页算是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拉页背面作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图解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图解,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本书是一个本值得推荐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篇二
读《国学常识》,学经典知识,对我个人来说,有不少收获和体会。一方面,从国学经典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素养,特别是书中的管理理念,可以学以致用,对于我做好车间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有用;另一方面,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要学。《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长足提高。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作为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暴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踏实。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他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特别想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古汉语文学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经典拿出来细细品品,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我一直认为学习掌握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篇三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在图书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了,题目吸引,而知识点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余饭后看上几篇,很是惬意,非常感谢《好书抢抢看》栏目!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本书即是一本很好的帮助您认识国学、了解国学的入门书。什么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样编成的?达鲁花赤是何意?斋醮是怎样的仪式?人有哪七情六欲?古代有“立子杀母”的俗制吗?八段锦是一种丝织品吗?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谁?……诸如此类的国学问题你都了解吗?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系统精选了2000个国学常识,贯通古今,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各个方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活泼,是帮助您进入国学大雅之堂的捷径。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很厚,五百好几十页,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等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过前面的彩色拉页算是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拉页背面作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图解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图解,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本书是一个本值得推荐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篇四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国学常识读后感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国家对传统经典教育的恢复,慢慢对孔孟之道的了解多起来,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们鄙夷的称作孔老二。后来,自己买了《论语》,也就是为了看《论语》而看,好似在学习古文,在记忆其中的经典名句,对孔子学说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系统,也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国学的天空》这一本书。应该说,我们对于孔子学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不足。傅佩荣老师对于孔子学说的演绎,深入浅出,他总结了孔子学问的三个特点。即学习传统、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学习传统,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学习五经六艺。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技能。所以他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现在需要学习的传统,就应该包括我国自古至今所有文化的经典之作,也应该包括其他文明的经典之作。学思并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仅仅知道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思考,
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一,难免导致混乱。在这一点上,就要按照哲学中的“扬弃”处理,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既要有发扬、保留和继承的“扬”的过程,也要有抛弃、克服的“弃”的过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学行并重,是要注重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的欲望,还要在言行上磨练自己,然后在向良师请教的基础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象书中讲的老人粘蝉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就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还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研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经典学习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主动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时引领大家一起造福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学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不是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拿来运用,而是在学习中领会书中的精髓,读经典,悟人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责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在创先争优实践中自觉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篇五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对于中国的士人来说,儒家之学可立伟业,道家之学养天年。两家之学为中国读书之人提供了两条可以选择的路,此路不通还有一条,众人又何乐不为呢?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看了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1.学习国学智慧心得800字
2.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分享
3.学习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4.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