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设计

2017-03-07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诗词的朗诵技巧,能够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美读。

2、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3、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美读,并能通过美读,体味诗词意境,得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诗人的豪情,唤醒自己内心的情绪积淀,体验胸怀天下的伟人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每一个年轮转过,都留下一个秋天的印痕。不同的人,对于秋天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看破世事的“诗佛”王维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那他笔下的秋该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

要求背诵《沁园春-雪》(1936-2)《长征》(1935-10)

2、检查词的常识,教师予以补充。

(1) 词的发展及别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2) 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 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4) 词一般分两段,即为两阕,也叫两片。

(5)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诗词。

3、检查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中的生字词,读音,注释情况。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沁园春-长沙》

三、朗读

1、听录音范读或师范读。

2、学生自读,抽读课文。

3、PPT显示读书的要求

(1) 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

(2) 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

(3) 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4、你了解毛泽东有多少呢?

PPT显示毛泽东生平事迹简介

5、回顾历史,走近1925。写作背景介绍

6、再抽同学来读词,读出你对于这首词的理解。

注意:字音、节奏、重读、感情

7、试着品读这些词语: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8、熟读背诵上阕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抽查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上阕背诵情况。

2、品位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二、学习品味上阕

导入:诗歌——语言之母,语言的钻石。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体。(美学大师朱光潜)

1、赏析上阕: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成份也常省略,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这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2)“看”字统领了下文诗词的哪几句?也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彻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2、上阕写景有什么特色?

(1)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

(2)通过那些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湘江秋色图”。

A、“争”——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

B、“击”——刻画了鹰的矫健。

C、“翔”——形象地描绘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自由自在的神态。

3、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作者面对寒秋时节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感慨的心绪。)

怅——词人深思感慨,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提问。这是由“看”而产生的“问”。

这一问,能看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三、学习品味下阕

1、抽读下阕

2、学生自读下阕,注意品味重点词语。

携 侣 峥嵘 稠 粪土 遏等

(1)携、侣——点明人物关系的亲密友好

(2)峥嵘、稠——表明时代的政治环境和艰难时世,反衬出英雄人物的奋发有为。

(3)粪土——表达出年轻的诗人们对军阀官僚和统治势力的蔑视。

3、内容理解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字,统领后面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答:问当年的诗人同学们,也可以是问现在的年轻革命者们

写尽豪情壮志,展现意气风发。

补充材料:PPT显示

“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概括下阕诗意

一幅“少年学子图”

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

下阕,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来主宰大地的重任。

上阕——写景为主 生动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下阕——抒情为主 回忆往昔生活,突出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

PPT显示本词的主旨: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 意象品味

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如果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也就广博,宏伟或雄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客观景物,或者是借助客观景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

2、找出上阕中的意象,以之为例进行分析意象。

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

这些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情境中被关照,被表现才是“意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