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英语最好的方法之让你的右脑动起来

2017-03-20

学习英语你用对大脑了吗?来看看大师用右脑学习方法来颠覆你以往的虚席误区

听力不好是说不好英语的最大原因

最近, 我常常在报纸上读到一些消息, 说是 40% 的公司招聘都要求应聘者能够说英语,不会说英语的中年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等等。毫不夸张地说,今后如果你不会说英语就没法在一流的大公司谋得重要职位。

但是,许多人的英语很差,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人们这么不善于学习英语是由于他们性格内向、害怕犯语法错误,所以很少开口说英语造成的。但是,这个性格上的因素是真正的原因吗?我认为不是。最大的原因是英语听力不好,所以人们说不好英语。 《速听英语》(松本道弘著)一书指出,人们不会说英语是因为听的能力不够。松本道弘先生就人们英语听力差的问题在书中这样写道:“美国举办 TOEFL 考试的机构 ETS 于 1981 年 3月所做的英语水平调查表明,亚洲各国英语水平最差,日本留学申请者的总分在 106 个国家中位居第 85 位, 这在号称水平最差的亚洲各国中也排在最后一位。韩国和中国考生的成绩仅稍好一点儿。

真是让人没话说了。” 他得出的结论是: 人们听力“五音不全” 就是因为没有抓住英语的节奏。

现在看来, 这已经是 17 年前的老话了, 但是在这 17 年间, 人们的英语水平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进步。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没有理解“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听觉问题”这个道理。

对外紧锁大门的耳朵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东西。你要明白:是否能够说某种语言是一个和听觉有关的问题。如果你抱着做学问的态度来学语言,你就不能真正地掌握语言。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听觉系统上的问题。

各国语言在说话的时候传会产生不同的音域频率。我们耳朵的结构让它不能接受其他语言的频率,所以耳朵对于其他语言是紧锁着的。不能听也就不会说——听觉系统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不能理解到这一点,你就没法学外语。

怎样才能够打开平时紧锁起来的耳朵,让它变得对其他语言敏锐起来呢?声音信号在被正确解读之前是不会同化到谈话中去的,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大脑工作起来,让它对听到的词语进行吸收、解码并再现。 完整地听取声音信号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这一点大家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学了 10 年英语却还是听不懂、不会说。

正确听懂语言就容易再现语言。要想说好外语,就必须要去体会讲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听觉世界,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他们的语言、声音、语法和心理。要理解语言就一定要把感知装置动员起来,感知装置就是听觉器官及与它相连的所有神经组织。

学习语言就是要为自己打造出一副新的耳朵。学语言是耳朵的问题,我们不需要用眼睛来看教材,因为它没有让我们用上耳朵。

语言的学习和知识(左脑)没关系,我们其实不用看铅字,重要的是要能够听准。只有能够听准、听对,才能够开始学习语言。

英语是高频率语言

人们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忘记了耳朵的重要性。世界各国语言都具有不同的声音频率,因此说话时产生的振动音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解释一下。

不同语言的频率处于不同的声音领域。日语和法语、西班牙语都是频率在 2000HZ 以下的低频率语言,而英语则是在 2000HZ以上的高频率语言。这两种语言所在的频率带完全不同,由此造成他们学习英语也比较困难。

使用低频率语言的人生了一副听不懂英语的耳朵,这副耳朵只能听懂母语的特殊发音。他们的耳朵、大脑和听觉中枢也都已经适应了母语的听和说,对未知的声音根本就听不进去。

俄国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好几门外语,因为他们的语言频率带从低频率跨越到高频率带,音域很广,所以他们学习语言也就变得比较容易。

人们刚出生时都有一副完美的耳朵

不论出生在哪个国家,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都能够听到从 16 赫兹到 1.6 万赫兹的所有声音, 而 且他生在哪个国家就会适应哪个国家的语言。各国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频率带”和音域,其他音域的声音只居于次要地位。

人类的听 力具有绝 对音感和 相对音感 。绝对音 感必须在 0~6岁之间培养, 过了 6 岁, 听觉机能已经固定, 就会出现耳朵听不懂的声音。 婴儿则没有这种限制, 婴儿或 6 岁以下的儿童的耳朵还很有弹性,能够很快适应陌生语言的频率数。

一般人都认为听外语很难,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听觉受到了民族特殊环境的限制。 不会说外语只是因为我们的耳朵还没有被打开。

学习语言时语法固然也很重要, 但训练自己能够正确地听音和再现,培养良好的听觉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胎儿把母亲的说话声当成身体的回音来听

法国心理语言学教授、音响音声学权威托马迪斯认为,人的耳朵上有两扇大门, 一扇叫做“鼓膜”, 另一扇是锤骨和镫骨。 鼓镆是一个语言的超感觉接收器,它和锤骨、镫骨的肌肉相连,上面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副交感神经。通过听觉器官,语言能够传达到神经组织和所有自律神经上, 也就是说不是只有鼓膜在听。 托马迪斯认为,通过第二扇门——即锤骨和镫骨——来听声音也是很必要的。

人类并不是出生后才开始听声音,当我们还在母亲的身体里时就已经开始聆听母亲的声音了。胎儿听母亲说话时,不是把它当做空气的振动音,而是当做一种身体的回音。这就是语言最初的过滤音(体内振动音)。 实际上这些在胎儿时期听到的过滤音对我们日后学习语言非常重要。胎儿在母亲身体内听到的语言被称为“过滤通过音”。

托马迪斯说:“如果我们的耳朵具有婴儿一样的感受力, 这会对我们学习语言很有帮助。” 就是说 成年人也能够学外语。 通过“过滤通过音”来听是最好的音声学习,通过“过滤通过音”来学习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因为“过滤通过音”是语言的母体。

学习语言始于正确听音

胎儿在母体内听到母亲的声音,当内耳耳蜗接收到声音以后,相应的神经组织就开始工作,内耳镫骨的肌肉就会受到影响。同样地,中耳里面控制腭的活动的锤骨也会受到影响。镫骨和锤骨是耳朵的第一扇门,它们把听到的语言当做体内振动音。

语言就是这种与神经学、听觉神经学等都有关的东西。学习语言一定要从正确听音开始起步。但这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正确听音有两种方法。第一是通过鼓膜不断地、大量地听,就像每天都要洗澡一样形成习惯。 这样只要 3 个月就能够形成新的听学神经网。听觉系统的音韵反应固定下来就能够形成一种对特定声音频率的感受性,也就开始具有说这种语言的机能。而这种机能的形成最终还是从掌握语言的正确发音开始的。

通过体内振动音学习新语言

另一种方法就是在锤骨和镫骨上制造体内振动音,形成新的听觉回路。这样我们在学习时就要使用大声朗读的方法。

有些人虽然学了英语,可是只能从嘴里一个个地往外蹦单词,不能够流利地说出成串的句子。要想能够流利地说英语,就需要每天朗读,进行发声训练。因为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语会通过回声渗入身体内部,并形成某种记忆。但是如果想获得发声能力,我们一定要发出足够大的声音,这样才能够引起身体的连锁同化反应。

听和说的回路是完全不同的,说话回路只能通过说的训练来加以强化。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听磁带来训练自己听的能力,而训练说话能力需要我们在听磁带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背诵一些句子,并争取能够说的和磁带一模一样。

每天边听磁带边按照磁带的节奏和发音朗读,这样慢慢地你就能够说出外语来。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

我们在学习外语时, 多数不是“生理上的学习”, 而 是“头脑的学习”,也就是按照教科书,通过学语法来学外语。

那么婴儿是怎样学习的呢?婴儿不会使用这种方法。他们听着妈妈说话的声音,然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就是“生理上的学习”。

自然的机械的学习比“我要学”的学习有益多了。记住:语言的学习纯粹只是一个听觉系统的问题。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

学校里的学习不注重耳朵的作用,而是让学生用眼睛看着教科书上的铅字来学外语。 这种方法当然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

学习语言要先学会正确地听,听不准确当然就不能正确地说出来。

让我们从生理学和音响学的角度出发来学外语吧!

人们不会说英语是因为没有采取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我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只是把它当做一门知识,用脑子学习;但是我们真正地应该从人生理上来学习。语言这种东西,如果你只是学到了关于它的一些知识,是不算真正学会的。只有从生理上机械式地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一门外语。

学外语是纯粹的机械作业。 学外语要在脑子里大声喊“我要学”,并让大脑对这个声音形成机械反应;或者通过不断地听某种外语,机械地形成新的语言回路,而这种语言回路在你说话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