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2016-11-11

【关键词】个性化 老年 转子间骨折

由于社会的进步,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伤致转子间骨折的发生比逐年上升。社区个性化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规范操作与合理选择内植物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很重要。老年转子间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骨折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多由较大暴力所致;而骨骼本身因某种疾病,髋部发生病理性骨折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转子间骨折对老年人生命的危害最大,因为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由于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粉碎性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高,所以如何个性化治疗,降低骨折后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是临床骨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风险,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术前骨牵引1-2周,内科治疗慢性病,加强沟通,术中加长柄人工关节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内外科兼顾治疗等个性化、灵活方法处理30例,效果较满意,现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1~93岁,平均71.7岁。左侧22例,右侧8例,双侧1例,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合并左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2例;右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例。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7例,脑血管2例,其他2例,两种慢性病以上4例,合并复合伤3例。休克1例。术前平均住院8.96天。致伤原因:跌倒18例,车祸11例,其他致伤1例。伤后均于24小时内就诊或转诊。

2 治疗方法

2.1术前处理 入院后积极抗休克,快速常规检查,健康宣教以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同时抬高患肢局部冰袋冷敷,消炎,脱水等治疗。及时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积极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复位后石膏固定,尽可能缩短术前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寻求医患配合,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治疗方案及并发症,力求积极配合。

2.2手术方法 在全麻或连硬麻下先行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纵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阔筋膜张肌及股外侧肌,暴露大转子大骨块,切开臀中肌,臀小肌部分止点,切除部分关节囊,清理关节腔,用摆锯沿股骨颈基底部切断,保留1—2cm股骨矩,取出股骨头,用钢丝捆扎修整后缘小转子及股骨矩,脱位后开槽扩大骨髓腔,由小及大试股骨加长柄,双氧水冲洗骨髓腔并吸尽,远端放置自体股骨头做成的髓腔,调制骨水泥,用骨水泥抢由内向外打入,体外控制骨水泥凝固时间和硬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植入假体,并固定好位置,当假体放置距正常位置1-1.5cm时收紧钢丝[2],清除多余及残留的骨水泥,待凝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尽,检查前倾角及假体的稳定性,选用人工双极股骨头后复位,检查活动度满意后关节腔置一根硅胶管引流,层次缝合创面,加压包扎。

手术时间1—3小时,术中静点广谱抗生素,术前后均用速避凝皮下注射。

30例均一期愈合,平均2-5天床上床边活动,2-3周cpm机训练后下床扶习步器行走。15-20天出院。

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内外科协同治疗,即时静脉点滴20%甘露醇脱水,广谱抗生素消炎,控制血压,纠正血糖,改善心脑循环,用速避凝皮下注射或肝素钠静滴抗血栓,勤翻身防压疮,1周后使用cpm进行下肢被动活动,结合微波,中低频脉冲治疗仪活动关节,2周后拆除缝线。嘱床上活动下肢关节,术后4~6周患肢非负重站立锻炼。

4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8.7个月,伤口均达一期愈合,术后患肢活动均不受限制,有1例大转子处钢丝断裂,但不影响功能。23例无疼痛,7例外旋活动有轻微疼痛,无一例发生骨不连,骨坏死.。按harris评分标准[1]:优15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有1例7月后摔倒致双股骨干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治愈。

5 讨论

5.1术前骨牵引很有必要,可以减轻疼痛,减少手术中复位的时间,保证下肢等长。

5.2尽可能鼓励病人消除手术恐惧,配合手术,及早下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5.3张力带钢丝修复关节囊前后缘骨块,成本低,可控性好。可在骨水泥填充假体后收紧钢丝,保证复位效果,重建股骨矩,防止假体下沉。

5.4选用自体骨块做成的栓子填塞骨髓腔相容性好,成本低,稳定性好。

5.5选用加长人工股骨柄植入,与骨水泥镶嵌包裹范围广,压紧后能防止假体松动和下沉。

5.6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减低植入骨水泥后周边的温度,保护周围组织,增加骨水泥的稳定性。

5.7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如加压空心螺钉、DHS、螺钉与角钢板联合等,因稳定性差,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较麻烦,采用个性化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愈合较快,住院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

参 考 文 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0.

[2]曹斌,刘永辉,张守平,魏京军.高龄股骨颈基底部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国骨伤杂志,2006,19(5):299.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