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全传》读书心得

2017-03-14

《水浒》乃是明朝施耐庵之作品,书中好汉恰好百单八,人物情节栩栩如生。本文是《水浒全传》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水浒全传》读书心得一:

《水浒传》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全书反映了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的基本面貌,是一部宏伟壮阔的农民革命的史诗作品,它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朝中权贵肆虐凶残,专权误国;中层官吏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交结官府,鱼肉乡里。

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烈火,正是在这沉重压迫和剥削下爆发的,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官逼民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从这一点来讲,《水浒传》写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作品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林冲、鲁智深、武松等的个人反抗发展为小规模起义,并最后形成燎原之势,揭示了农民武装斗争的基本规律。作者虽然肯定农民起义投降受招安的道路,但又写了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写了起义军受招安的悲剧结局,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紧扣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生活环境,成功地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一系列英雄的光辉形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且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众所周知,四大名著各有千秋,《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的史学价值,《西游记》的奇特想象,而《水浒传》很强的故事性,都是光彩照人。其实对《水浒传》中的不少故事我们早就知道,如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表演),俗话说得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今天在这儿,我想在给大家讲一些英雄故事的同时,就我个人读《水浒传》的感受,来谈谈其中的一些门道。当然门道很多,由于时间问题我不能谈得太多,由于水平问题我也谈不了很多。下面我就围绕“人”、“逼”、“义”、“智”、“悲”五个字试着带着大家走进《水浒传》,体味《水浒传》。

一、《水浒传》里的“人”

为什么先说人呢?因为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呀!

俗话说得:名字有叫错的,但外号却没有叫错的。(联系学生生活)。梁山好汉108将个个是英雄,人人有外号,那么说英雄我们就先从他们的外号说起。

作者给这些英雄们加上外号,不仅简化了称呼,省了读者的力气,叫起来更顺口,有利于记忆,且提高了英雄们的“知名度”,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外号确实涵盖了相当大的信息量,具体说来,这些绰号:

有以长相命名的:如长着豹头环眼的豹子头林冲、黑如炭团的黑旋风李逵等。

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如背上刺有花绣(纹身)的花和尚鲁智深、“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的青面兽杨志、鬓边有搭朱砂记的赤发鬼刘唐等;

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智多星吴用、祖代屠户出身,杀得好牲口,挑筋剐骨的操刀鬼曹正,神医安道全、鼓上蚤时迁等;

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铁扇子宋清等;

有以性格命名的:如拼命三郎石秀、母夜叉孙二娘等;

有比作名人命名的:如小李广花荣、病尉迟孙立、小尉迟孙新等;

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如菜园子张青等。

大家还可以更细一点对他们进行分类。这些外号代表性强,有趣,一看外号便对人物了解一二,自然成为《水浒传》的亮点之一。

其次,从性别比例来看,108将中只有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三位女性,占总数的2.8%,而男性有105人,占总数的97.2%,可谓比例严重失调,但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性别有时与“职业”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毕竟他们是“匪”,自然男性多一点,退一步来讲,尽管只写了三位女英雄,但是他们也都清一色具有“男性化”特点,(从外号上就能体现出来)让我们从她们身上看不到林黛玉式的阴柔美、病态美,她们的故事也没有太多的缠绵和多愁善感,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水浒传》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便真越发凸显出来。其实,说到这,我们不难想到里面的另外几位女性:与西门庆通奸毒死亲夫的潘金莲、与张文远私通的阎婆惜、与和尚有染的潘巧云等均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潘金莲被小叔子武松砍了头、阎婆惜被宋江摘了脑袋,潘巧云更惨,被杨雄一刀一刀剐了去,如此一来,“男尊女卑”思想在这些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再者,从英雄们的特长来说,正如文中所说: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人都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且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优劣互补,相得益彰,也正因如此,所以水泊梁山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气候。

此外,我想谈一下文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吴用、晁盖、宋江、方腊、柴进和高俅。

名为吴用,实则用处大大,正如文中所说: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从“智取生辰纲”的锋芒初露、晁盖感谢王伦时的冷笑、引文:“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林冲火并王伦时的煽风点火,“不要火并”“头领不可造次!”,这些语言当时当地无疑是火上浇油。到后面宋江放走高俅时的预言,无不说明他是智慧的化身。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智慧的高低,有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看他的预见性如何,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吴用绝对无人可比,他把一切都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可他却始终以“难得糊涂”的境界来做个“独醒人”:跟着晁盖,他游刃有余,随了宋江他不去做强硬的反抗,而去做宋江的忠实信徒,轻松应对,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活得流线,活得圆滑,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吴用这个人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梁山壮大他功不可没,梁山衰落他责不可脱!这很容易让大家想到一个歇后语:梁山军师——无用,他又确实无用!

晁盖作为“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他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切口碑较好,心胸豁达,坐上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理所当然,众望所归,然而忠肝义胆的他却偏偏欠下宋江一个大人情,“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并且这个人情自然延续到他的弟兄,于是乎,宋江的地位便因为晁盖的影响而逐渐抬高,尽管“及时雨”早已声名远播,但我们还是不可否认晁盖给他拉了选票,宋江之所以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我认为晁盖则是他最高的一块垫脚石!

退一万步讲,假如晁天王能多活几年,结果可能会有些改变,可是他却提前撒手西去了,也正是他的英年早逝,为后面悲剧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所以从过渡这一角度来说,我认为正是晁盖这块“砖”而自然引出了宋江这块“玉”。

宋江是个好人,这一点我不怀疑,正如文中所说: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但小官吏出身的他,始终有着为官的意愿,为他宋氏家族光宗耀祖,始终寄希望于朝廷,正如宋江所言:“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此外,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也都有所体现,别人只要有侮辱朝廷的言谈举止,他都加以制止,或者不悦,文中有这样一段:“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并且“小吏”“受了招安”几乎成了宋江的口头禅,尤其是抓了高俅的所做所言,多次大喜拜谢,更是让人跺地捶胸,我们大胆试想,林冲与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如何能同朝为官,从这一点来说,不难看到宋江的自私!由于大家都“义”字当先,谁去与他直接对抗呢?因此说“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由于作者的“拥宋贬方”思想,使得方腊并不被人称道,方腊不与朝廷为伍,自立门户,从这一点来讲,方腊也可与宋江等人相提并论,堪称义军,水浒英雄大量死于“征方腊”,让我们不得不叹服方腊力量的强大,两股正义力量的较量不仅突出了水浒英雄的勇猛,更让我们在“自已人打自己人”的情境中体味水浒传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性的悲剧力量。因此,我觉得方腊这个人物设计精妙,位置特殊,而且重要。

柴进号称柴大官人,作为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他“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可见他有过硬的政治保证;同时他又是个大财主,又有着厚实的经济后盾,但是他却没有利用这些去作威作福,而是嘱咐酒店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尽可投到他的庄上,并给予资助。让“犯人”欠人情,足见他的与众不同。不过他确有这个实力,因为用现在的话讲他“钱”与“权”两样都占,自然威力强劲!从林冲入伙梁山时他的举荐等很多事例,我们都不难看到他的活动能力,如果是现在他一定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社会活动家。所以他能够“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他的家也便成了江湖好汉信息交流的窗口,从而把众好汉由单独的个体逐渐连在一起形成整体。

下面再谈谈高俅。提起高俅,大家都义愤填膺,文中恨他的人也不少,但看问题我们要有两面性,在我们鄙视他的阴险狡诈毒辣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折服他的能量:一个街头小泼皮到当朝手控大权的太尉,不可否认里面有幸运的成分,但细细想来一个人的成长仅靠运气是不够的,正如文中对他的描述:“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说明他确实也具有一定所谓为官的“基本素质”。

我们知道人物、环境和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而要想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有矛盾,而文中的大量矛盾都是高俅制造的,作为统治者的代表,他便成了水浒英雄的对手,在长期的反复的斗争中,他给水浒英雄们做了绿叶,然而,他的胜败与水浒英雄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失败正是给水浒英雄的光辉史增添材料,而他的一时或最终胜利却造就了水浒英雄最悲惨的结局。宋江最终不还是死于高俅的毒酒!

站在这个文学角度来说,我说高俅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像这些英雄们一样,是个成功的典型!因为不少时候,我们都要感谢对手!

二、《水浒传》里的“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

尽管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设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争夺,从而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的了,这也是这部作品中好汉们揭竿而起的原因所在。小说中梁山好汉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被逼上山的经历,但是,这些“逼”作者并不是千篇一律,我试着对“逼”进行了分析,却惊奇地发现“逼”得巧,“逼”得妙,完全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从“逼”的步骤来看,有直接逼、间接逼:

如高俅等人对豹子头林冲的“逼”当属直接“逼”;而秦明的入伙便当属间接“逼”。

从“逼”的形式来看,可分为文“逼”如徐宁上山当属文“逼”;、武“逼”或软“逼”如牛二逼杨志;硬“逼”: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而一丈青入伙便是武“逼”了。

从“逼”的目的来看,可分为善意的“逼”、歹毒的“逼”:智多星“逼”公孙胜劫取生辰纲明显便是善意的“逼”;而高俅对豹子头林冲的“逼”归入歹毒的“逼”大家不会有异意吧?

从“逼”的对象来看,可分为自己“逼”自己、敌“逼”我、敌“逼”敌、我“逼”我。

从逼的结果来看,有逼死自己的、有逼死别人的;也有把别人逼发达的。(如牛二对杨志的逼)

其实,真正在写“逼”时,作者并没有孤立来写,而是把它们巧妙杂合,写成连环“逼”。以《智取生辰纲》为例详谈。

一位名人曾说过:人有时候要学会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看来生活中有时也需要“逼”,我就是被“逼”又把多《水浒传》读了几遍。

三、《水浒传》里的“义”

纵观梁山英雄,我们不得不肯定他们是一群血性男儿。梁山及江湖人士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个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自己不是好汉。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在“义”这一层上,他们是相同的。可以说抱打不平是梁山好汉的共同人格追求。尽管他们个人的出身、禀性、喜好不尽相同,但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点上却惊人地一致。鲁达拳打镇关西、宋江私放晁天王、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个人行为都是如此,梁山好汉前期的几次大规模行动,都集中表现了聚义群体的抱打不平精神。如江州劫法场是为了营救宋江和戴宗,三打祝家庄是为了帮杨雄和石秀救出时迁,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等。

如果说抱打不平是对被损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则是对他们物质经济上的援助。好汉的资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他们不仅为他们的义气所感动,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他们逐渐感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一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十五回)因而不断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这一行业,从这一点来讲,是“义”把他们聚到一起!

在这方面,要以宋江和柴进为代表。在梁山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要么得过宋江的资助,要么听说过他“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听说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李逵便是这样。如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可见“及时雨”早已是声名远播;如果没有柴进平日以挥金如土的风格接纳江湖好汉的积累,就不会有高唐州梁山好汉全体下山对他的营救。比如林冲、武松、宋江等人在到梁山之前都曾在柴进家住过,得到过他的资助。且这些“义”士都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人,由此不难看出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的实际作用。

此外,在梁山英雄身上,我们看不到脂粉气、绮靡气,而独具雄伟、劲然的阳刚之气,哪怕是女性,如一丈青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也都缺乏女性特有的阴柔美,他们活得洒脱,死得悲壮!鲁智深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李逵的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大闹忠义堂;武松的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

如果说抱打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是好汉的人格的内在之神,神为形显,形为神立,双方依存咬合,构成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

他们所言句句肺腑,字字豪情,让人荡气回肠,他们所做不是受人指使,更不是什么爱情魔力,原来他们都把“见义勇为”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义”把大家紧紧地聚到一起,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义”也是起义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一层面来讲,我很遗憾地想说一句:都是“义”字惹得祸!正是因此,我们不得不叹服作者把“义”写到极致,如Q糖一样让我们反复咀嚼回味,正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生死之交一碗酒”。

但是“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也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如花绣)

四、《水浒传》里的“智”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水浒传》里充满大智慧!

正面有:吴用智取生辰纲、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江智取无为军、石秀智杀裴如海、戴宗智取公孙胜、吴用智赚玉麒麟、吴用智取大明府、燕青智扑“擎天柱”、吴学究智取文安县、宋江智取润州城、宋江智取宁海军、宋公明智取清溪涧等直接用到“智”字的就有12处之多,此外还有戴宗定计赚萧让等定计之类字眼的用智。

反面的有:高俅对林冲的陷害,“误入白虎堂”“火烧草料场”都显示出他的阴险狡诈,祝家庄的险要难攻、征方腊时的困难也体现了其中的奥妙。

这里面的智慧尽管体现在个别人的身上,但最终我们只能把这一切归功于作者身上,这些都是作者的智慧,这些智慧正是作者精巧构思的体现,到底精妙在何处,请大家细细品读。

五、《水浒传》里的“悲”

读《水浒传》让我们体验到英雄们的豪情爽气,但更多的是其中让人动情的悲壮!

水浒英雄们历尽磨难,聚在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过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快乐生活,可是,最终却走上招安之路,显然是前功尽弃,自投罗网,我不能说这是一个天大的悲哀!

下面我结合水浒英雄的结局来具体谈一谈:

从数字来看:

招安之时,水浒英雄,阵亡59人:(其中正将14员,偏将45员)占总数的54.6%,而这些人之所以上梁山,他们的敌人本是朝廷,因而他们理应在与朝廷的作战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然而他们却阵亡在征方腊、征辽的战场上,尤其是与方腊的斗争,两股正义力量的较量,无疑是兄弟相残!病故10人:(其中正将5员,偏将5员),这些好汉们徒有一身武艺,不能死在战场,却死在床上,这是何能残酷!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本属正常,但我仍然无法控制“心病”对他们死亡的促进作用这一点的怀疑。

从他们的死亡形式来看:被箭射死的曹正、王定六等;马踏身亡的宋万、焦挺、陶宗旺等;溺水的施恩、孔亮;苦竹枪并乱箭射死于水池内在涌金门归神的张顺;坠崖身亡的解珍解宝;自刎而亡的阮小二;中妖法而死的王英夫妇;飞刀伤死的孙二娘;被刀砍作两段的鲍旭;毒酒毒死的宋江、李逵;自缢而亡的吴用、花荣等等。我们从这多样的死法中,不难感受其中的“悲”吧!

此外,作者还注意从多样的对比中来表现水浒英雄的“悲”:

个人与个人的对比:“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两股正义力量的残酷对抗,这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中“鹬蚌”的悲哀。个人的独立对比:解珍、解宝兄弟本是猎户出生,擅长攀登,然而他们却是坠崖而死,这不能不让人深思;阮小二、张顺等人本都是水上豪杰,然而他们的死却与“水”有关,这是“塘里淹死会水人”的悲哀!

《水浒全传》读书心得二:

《水浒》乃是明朝施耐庵之作品,书中好汉恰好百单八,人物情节栩栩如生。宋神宗之子,朝中一个名儒,然一字不曾抛下。诗曰: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而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句高眠。《水浒》中一百单八个好汉个个威猛。某人言:“无可信矣,毫无半点实事。”也许你也如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呵!所以,对这句话我会大加反驳,永远说:“NO!”也不全是!耐庵先生是靠收集当时各汉子风流人物且独创本书,是有一百分之百可信的,难怪《水浒》劲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且说一百单八汉都是魔鬼,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诗曰: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六世乐无穷。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施耐庵能作出如此巨作也是正常的,看那些《水浒》描绘景色的部分,让人十之八九丢抛佩服之色,我觉得这本妙就妙在描景述人,可谓那般高的思维才能有如此高不可测的写小说之功!

他说的那好汉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连一些小斯都写得无一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意思,便是述说《水浒》对我的启发:平生仗义疏财,结识天下读书者是我此生之愿。

《水浒全传》读书心得三:

《水浒》是部男人书,从小我外公就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当然也仅限于“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把垂杨柳”。此外他老人家就渲染这本书的好看,诸位英雄的本事,让我长大了自己看。到了念书的年龄,我在男生之中属于后知后觉,别人都看过《三国》、《水浒》,讨论起来热烈的很,班会活动还有男生能上台讲个“智劫生辰纲”。那故事大王的声言、表情,我觉得特滑稽。轮到我讲故事,我只会讲国外的,王尔德的童话。

小学五六年级时,全市的小卖部新起了一种叫“七匹狼”的膨化食品,每包五角钱,内有一个圆形纸片,上面就是水浒一八零八将。于是立即风靡,大家无不把零花钱拿出来收集这种卡片,几乎成瘾,我也一样。没人吃那东西,买了只为集水浒人物,更兼抽奖功能,几乎丧失理性。我记得所有水军头领可以换一块钱,及时雨宋江、花项虎龚旺、小霸王周通身价很高,非常难得。豹子头林冲能换一个小霸王学习机。有一个同学在公厕里竟然捡到了一个“小旋风柴进”,几近神话,在好几所小学传为佳话。

初中时又出现了“小浣熊”干脆面,也是出水浒人物卡片,我的好友照例疯狂搜集,我已经索然无味了。但一百零八将的名号是耳熟能详。

恰此时看了一遍热播的电视剧《水浒传》,全书的情节就知道了,觉得电视拍的真好。我也能从中领略到一些文学味。直到看过书才知道电视剧的后半部分完全不按原著。

看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之后就大概知道《水浒》的文学水平应在两者之间。《三国》的人物太没有灵魂了,《水浒》多少好一些。

我听周汝昌先生讲四大名著,他就说《水浒》的人物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但不够,比《三国》要好的多了,跟《红楼》就没法比了。

刘再复的《红楼梦悟》里也拿几个作品来比较,他认为《三国》、《水浒》是中国文化中的“伪型文化”。《水浒》的思想就是“欲望有罪,造反有理”。

但是《水浒》的语言很好,表现力很强。我的老师王旭烽跟我说,她创作她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茶人三部曲》十年,案头长放的就是两部书,一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二是《水浒》。无怪吴茶清会飞檐走壁,赵寄客有水浒“匪气”。

2009年一直到2010年的这个春节,我一放假回家就读《水浒》,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我有这样的感想,年轻人在创业阶段应该去读《水浒传》。说“少不读水浒”,那是封建社会杞人忧天的话,好莱坞的电影多得是《偷天换日》、《肖申克的救赎》,岂不是教人去偷去越狱吗!年轻人读水浒至少可以添一点激情与勇气。现在年轻人毕业找工作,喜欢反复论证,很犹豫,总挑不好的地方,总想跳槽。要一往无前,有点血性!当然后半截不大好,宋江总想着招安,结果全毁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犹豫了,缺勇。《水浒》教人勇!

我现在看《水浒》,和人人的感觉都一样,到七十一回一百单八将排座次,水浒达到鼎盛,就是这一回的下半回,宋江提招安,武松就说“冷了兄弟们的心”。这里就是“悲音”,之后就走下坡路,一直走到吴用和花荣在宋江坟前上吊。水浒共一百二十回,分水岭是70:50。

这结构,我想曹雪芹大概觉得与自己的创作暗合,《红楼梦》到元妃省亲鼎盛,然后也走下坡路。《石头记》真本原该一百零八回,分水岭个半扇,应该是54:54。

《三国》尊刘,共百二十回,火烧赤壁是高潮,七十三回刘备称汉中王大约是鼎盛,之后也走下坡路,一个一个的死,诸葛亮时代苦撑局面,最后油尽灯枯,传不出两代。应该是73:47。

一百回《西游记》的分水岭在我看来是从“齐天大圣”成为孙悟空的过程。开篇就是大闹天宫,一个高潮,被如来压五行山下是第七回的事。应该是7:93。

施耐庵真是恨死女人了,书中女人不是荡妇就是大虫,扈三娘没脑子,连李师师之流也照样叫“婊子”,唯有张清的老婆琼英算是贞节烈妇,三八红旗手,那也是死守纲常。八十一回更是写李师师百般的招惹勾引燕青,燕青却不动心,最后拜她作姐姐。这一段将一个名妓描写的格调之低,又将英雄与禁欲主义等同。可见作者在性观念上有问题,于是殃及了作品的道德观。

北宋以下的人民对于徽宗后来的遭遇是满怀同情的,徽宗虽然不是皇帝的料,但是太有才,招人疼。死的又这样惨,这是民族的耻辱和仇恨。所以《水浒》中只骂奸臣,不贬徽宗。写到宋江征大辽时也是狠写,一上来就斩了辽主的两个侄子“耶律国珍”、“耶律国宝”。

越往下读越是可叹,征方腊实际上是集体自杀。还是最喜欢鲁智深。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