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_小学数学减负案例

2017-03-23

在当今课改形势下,如何为小学生们超重的书包减负,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是相当热的话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篇1:

我们南康市召开了以“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打造高效的课堂效率”为主题的教育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大多在于教师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布置的作业量多,机械重复的练习也多,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鉴于此,依据新课程理念,老师们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那么,如何从作业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呢?下面我将从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重新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小学数学作业将走向的改革趋势、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传统教学中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评价作业的方法千篇一律是打“√”、打“×”,过分强调甄别,缺乏人文性的激励,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剖析作业布置的现状,概括起来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量多,效率低下

不少好心的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做了书上的,还要做《每课一练》,练了《练习册》还得练《冠魔新干线》……特别是进入到期末复习阶段,大多数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和试卷,成绩差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形式单一,阻碍发展

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学习效率也很低。

3.主张统一,忽视差异

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搞“一刀切”“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评价单调,等第随意

以“等第”代替“分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教学评价、作业评价的进步。但是等第的评价虽然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削弱了评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造成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如何,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学好学差无所谓的思想。从教师角度讲,等第的评价方法使得教师的随意性增加了。这样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重新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通常所说的运算技能就是数学里重要的技能之一,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改变过去作业布置是教师的“专利”模式,从而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切实为学生减负。因而,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三、小学数学作业将走向的改革趋势突破传统,改变现状,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创新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从作业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改革的趋势。笔者认为,在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作业的内容、形式是数学作业改革的两大方面。

1.作业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

在传统教学中,作业内容单一,基本上是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机械训练,对作业缺乏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篇2: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益,这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减负的关键是增效,而增效的关键在课堂。高水平的教学必然是高效益的,高效益必然会带来轻负担。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增效减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落实“九字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备课,用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是减负增效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目标明确,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导”、“学”有序。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练、细化,落实读和思。要通读、钻研教材,弄清讲这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采用怎样有效的教法去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也就是学生学起来容易,老师教起来也容易。该准备什么教具?教具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备课时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思考选择教学方法,配套例题、习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二、巧妙设计,聚焦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完全的参与其中,经历、体验、探索,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地方法。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二)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深化

质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含量,扩大参与面,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五)应用

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做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设计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一环。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

三、注重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教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解题中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为下一节课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减负增效是教师通过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开辟一片创新的天地。学生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感悟中构建了新知,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才智,真正成了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篇3:

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振兴聚宝小学姚秀梅;负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不感兴趣的话,再小的量也是一个负担;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十性:;1、趣味性: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诱发兴趣;2、针对性:把握重点针对难点,有的放矢;复,有梯度;3、阶梯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4、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解题计划,应用题改编。

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振兴聚宝小学姚秀梅负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再大的量也不是负担,如果你不感兴趣的话,再小的量也是一个负担。减负中规定小学中高段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这样一算,数学课外作业最多只有15分钟可以布臵。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呢?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十性:

1、趣味性: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诱发兴趣。

2、针对性:把握重点针对难点,有的放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重复,有梯度。

3、阶梯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4、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正向、逆向思维,要求写解题计划,应用题改编。

5、对比性:加强联系比较异同,突出本质。与例题类似的基础性作业,拓展题。

6、变式性:条件变化结论发散,触类旁通,应用题改编,条件重组。

7、实际性:面向全体照顾个别,难易适中。可设计A、B、C三类作业A必做,B、C选做。

8、实践性: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培养能力。此项为综合实践课作业,包括资料搜集、小组交流合作,汇报,集体评价。

9、综合性:新旧联系知识技能,综合检测。重点放在新旧单元转换,或复习课,考察对概念间的灵活运用能力。

10、创造性:激发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采用鼓励性评价,发现优点,并提出更高要求。

二、设计生活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因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性的课外作业设计要精练。

1、精炼在数量上。作业设计量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通过一道综合题(做一个高10厘米,容积是785立方厘米的圆柱容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和数学关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数学来自于生活,反过来,综合题目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兴趣做,效率就会高。

2、精炼在内容上。作业设计内容要几经思考,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避免烦琐的运算。(如单元教学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本单元知识。)

三、设计灵活型课外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小学生好奇性强,富有挑战性,但持久性短,他们反感机械单一的课外作业,产生消极应付的心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设计要灵活多样。1、“活”在自选上。

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和个别差异,这直接导致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层次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作业,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性。

例如让孩子每周都做一道自己拿手的难题,条件是必须是自己会做的,而且要能准确、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然后在“每周一题”这个数学活动课中,指导学生轮流从“我自己的作业”中选出一题考考老师和同学,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开始,只有少数尖子生能大胆说出解题方法,对这些学生的每一次精彩作业以多种形式予以肯定。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及时评价,让成功感及时地渗入学生心灵,让学生都能充满兴趣地、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大大增强了学生挑战难题的热情,甚至一到下课几个小脑袋就主动凑在一起探讨难题,从而使班上形成一种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2、活在分层上。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各层面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这样设计会对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3、活在开放上。设计课外作业的题型应是阶梯性的。可分为必做题浅显,选做题灵活,附加题偏难,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与批判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则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看过"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2.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3.初中语文组教研计划

4.初中语文组教学计划

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工作计划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