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优秀教案设计
在《口技》中,作者想要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口技》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口技》优秀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畅朗读课文,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揣摩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领悟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理解、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教师: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个小伙叫刘大成,2010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一炮打红,被评为2010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艺坛新星精湛表演的一个视频片段。
(播放刘大成口技片段,2分钟)
问:短片中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么来的?
明确:都是凭借自己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同学们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
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实,口技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古代没有录象、录音设备,不能记录当时表演的实况,古代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来
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请将课本打开。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课件展示)学生圈点文下注释,后课件展示作家作品知识,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略作强调(强调作者与编者)。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2、出处:《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三、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朗读节奏,并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点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
2、学生提问生字读音,其他学生予以解答,后强调生词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速、节奏的缓急。
4、指名朗读课文。
5、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四人一小组,相互合作直译全文。
组内须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同学尽力完成翻译任务。汇总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备交流。(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交流翻译结果。各小组提问,其他小组协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采取竞赛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解答问题最踊跃,回答最好,合作学习效果最佳。)
3、指名逐段翻译,教师逐段强调重点词语含义。
4、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词汇现象。(下发“文言词汇积累”练习)
(1)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
①绝:A、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
B、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B、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坐:A、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B、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3)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 (会 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会议 )
但闻 (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
(4)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 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
不能名其一处 ( 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
五、深入文本,整体感悟: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文中圈点勾画,总结归纳,后交流。)
1、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口技表演的道具一般都很简单,那么文中的这位艺人在表演时使用了哪些道具?文中在哪些地方作了交代?作者为什么要多次交代呢?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开头和结尾。
说明口技艺人使用道具非常简单,衬托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侧面描写
3、文中类似的侧面描写还有哪些?你能从文中找出这些语句? 这些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
(1) 听众的反应
(2) ①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侧面烘托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4、道具如此简单,观众如痴如醉,那么文中是怎样正面描写口技声音的?请找
出有关的语句来。
5、这些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哪些生活场景?试用简练的词句概括。
明确:三处:(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
(2)第二个场景:闹而复静
(3)第三个场景:失火救火
6、通过目前的学习,你对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认识?
《口技》课文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yì)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