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参考

2016-12-17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消极的、病理式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只是少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可以接受到指导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范文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与社会上的陌生人打交道,中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中沟通的的问题。有些人能够自如应对各种陌生人,很快与人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更多的人觉得与人沟通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人际之间的沟通,遇到障碍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找出障碍的成因,就能对症下药,帮助我们克服人际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本文以企业内部人际沟通为切入点,谈谈人际沟通的障碍和克服。

关键词:沟通 沟通障碍 克服

1人际沟通

1.1 人际沟通的定义

在英文中,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包含了传播、交往、交流的含义。人际沟通简称沟通,是人类彼此理解的桥梁,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2 影响人际沟通的要素

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常会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人际沟通的进行。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主要有:

①发出信息的人使用的传播技术,包括发出信息的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手势、表情等的表达优劣程度;

②发出信息的人的态度,包括自信、尊重对方、竭力使对方对沟通感到兴趣等;③发出信息的人的知识程度,包括丰富的知识、社会经验、人情世故等; ④发出信息的人的社会地位。

(2) 影响信息的因素 :

①语言及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

②信息的内容;

③信息的处理情况。

(3) 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

同一信息经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传递,其效果大不一样。因此,要注意选择

适当的信息渠道,使之与传播的信息相配合,并符合接收者的需要。

(4) 影响接收者的因素:

①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如有些信息接收者乐意接受,而另一些信息接收

者不喜欢接收;

②接收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如处于喜悦情绪状态的人容易接受他人向其提

出的要求。

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上述4个方面的因索通常是联合发生作用的。

2 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沟通会因为很多自身特有的特点产生障碍,作为一种信息沟通,也会受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语言系统障碍、个性心理障碍、时空距离障碍、社会文化障碍、组织障碍、沟通方式障碍、环境障碍等。

2.1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这一点显而易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个成员服务,但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会影响到语言,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正是特点的不同,差异的存在,造成语言障碍,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语言差别大,如南方人讲话北方人听不懂。即使话听得懂,但语言本身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思想和语言往往并不是一回事,各人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差异很大,加上有些沟通者事先缺乏必要的准备和思索.或用词不当或说话意图不清,听了半天不知所云。即使意思清楚,用词得当,由于语音复杂,一词多意,理解的可变度较大,个人在译、收过程中还会加上主观的综合推理;因而受个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经历、经验、需要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推论。

2.2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

传达和汇报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但每经过一次传达就多一层丢失和错误,一般每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就要丢失30%左右的信息。

2.3信誉不高,妨碍沟通

如果沟通者在接收者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存有偏见,则后者对其所讲述的内容往往不愿意听或专挑毛病,有时虽无成见,但认为所传达的内容与已无关,从而不予理会,拒绝接受。

2.4条件不清,理解各异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往往同一个政策和制度各单位执行起来却五花八门。这和国家大、企业大、干部水平不同有关,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任何一项政策、制度、办法都有一定的边界条件。我们在传达信息时往往只注意传达信息本身,而忽略这些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不讲清楚,就会理解不一,行动失调。

2.5利益冲突,有意隐瞒

社会上和企业里都可以见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为什么喜的信息传得快,而忧的信息传不出去呢?主要取决于利害关系。如怕领导印象不好,怕影响本单位声誉。由于利害关系或习惯势力的影响,许多人都抗拒与自己利益或经验不一致的变革,变革越大,抗拒性越强。抗拒改革的办法是很多的,一是不予理会,二是直接拒绝,三是加以曲解。

2.6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

有些领导者并不明确: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和做出正确的决策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在组织设计的同时应当向各个岗位明确:。你们应当向我提供哪些信息,你们还应当向谁提供什么信息”,从而构成整个组织的沟通渠道。如果没有明确的设计,企业的沟通渠道就必然呈现自发的无组织状态,以致别人提供的信息并不需要,而需要的信息又没有,效能很低。

2.7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一般人在接受信息时不仅判断信息本身,而且判断发讯人,信息发源的层次越高,便越倾向于接受。地位的差异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特别是组织中上下级之间非常明显。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性,分为向下、向上和平行三个方向,一般来说向上沟通在实际中有不少障碍,心里研究表明,下级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主动沟通中,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而在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和紧张,也会形成沟通障碍。平行的沟通虽然地位的差距不大,但并不会有地位完全相等的两个人,位置职务的重要与否、职称的高低、资历深浅、组织中成员的认可度等,都会多多少少形成地位的优越感重要感或压迫感低下感,从而引发心理障碍,造成沟通的不畅。

2.8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企业组织庞大,地理位置分散。相距较远或地形复杂都会引起沟通困难,虽然有电话和文件联系,但缺乏面对面沟通,这也是沟通的一大障碍。

3 沟通障碍的克服

3.1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沟通者自己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意见,每次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仅沟通者清楚,要尽量使被沟通者也清楚,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3.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沟通内容要言之有物,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尽量通俗化、具体化和数量化;要避免含糊的语言,更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废话。一个人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如果没有抓住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对方就会什么都听不下去了。即使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简单的比喻讲出来。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先贤之一孟子是典范,他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所谓善用比喻,就是举例子给人家听,例子因为生动,真实可信,非常容易让人家触动,使听众一听就明白了。

3.3诚心诚意的倾听

有人对经理人员的沟通做过分析,一天用于沟通的时间约占70%左右,其中撰写占9%,阅读占16%,言谈占30%,用于倾听占45%。但一般经理都不是一个好听众,效率只有25%。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诚意。缺乏诚意大多发生在自下而上的沟通中。所以,要提高沟通效率,必须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对方也才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并尽量理解它,要使积极倾听有效,你必须对说话者真正感兴趣。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倾听为你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它是学习的关键。一旦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会说他们能接近你,跟你讲他们的有关事情,认为你尊重他们以及他们所说的话。主动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听者会报答你,倾听你讲话,并且在你讲话时做出回应。你听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的也会越多。

3.4提倡平行沟通

所谓平行沟通是指车间与车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车间等在组织系统中同一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些领导者整天忙于当仲裁者的角色而且乐于此事,想以此说明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明智的。领导的重要职能是协调,但是这里的协调主要是目标的协调、计划的协调,而不是日常活动的协调。日常的协调应尽量鼓励平级之间进行。

3.5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

美国曾有人找经理们调查,请他们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55%的经理认为直接听口头汇报最好,37%喜欢下去检查,18%喜欢定期会议,25%喜欢下面给写汇报。另外一项调查是部门经理们在传达重要政策时认为哪种沟通最有效,共51人(可多项选则),选择召开会议做口头说明的有44人,亲自接见重要工作人员的有27人,在管理公报上宣布政策的有16人,在内部备忘录上说明政策的有14人,通过电话系统说明政策的仅有1人。这些都说明倾向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口头沟通和双向沟通者后多。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每天应到车间科室转转,主动问问有些什么情况和问题,多和当事者商量。日本不主张领导者单独办公,主张大屋集体办公,这些都是为了及时、充分、直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不仅了解生产动态,而且也能了解职工的土气和愿望,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某些工厂工人连车间主任和厂长都见不到,这不是成功领导者的形象。

3.6设计固定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

这种方法的形式很多,如采取定期会议、报表、情况报告,互相交换信息的内容等等。克服沟通障碍不只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根本的是管理理念问题。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流行的“开门政策”、“走动管理”,是基于尊重个人、了解实情、组成团队等现代管理理念,沟通只是这种理念的实现途径。因此,如何克服沟通障碍,以及如何建立高效、通畅的沟通渠道,都不应就事论事地解决,而应站在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高度,妥善地加以处理。

3.7利用反馈是有效管理沟通的检验和保证

所谓反馈是指一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组织及其员工可以将自身实际的表现与给定的标准或预期进行比较分析。反馈要求你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向他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也有助于设定目标,改进工作。多数人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实际表现,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从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从作业或考试的成绩、老师的批语,或者是与老师面对面的交 中,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表现、与同学的比较以及与老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你得到相关的针对目前表现和未来努力方向的信息,这些信息教导你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成绩。假如这些反馈是建设性的这是指真实、公正的反馈,而不是具有个人攻击性的反馈,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改进工作、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沟通是如此重要只有通过沟通,管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管理目标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是组织中信息发送方与信息接受方的共同行为。因此,双方应遵守一定的共同原则,以保证沟通活动有效运行和沟通渠道顺畅无阻。沟通的不畅和无效,主要表现在信息来源少、沟通内容繁复冗长、创新速度迟缓、失真程度较高等方面。主动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而简化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手段,利用反馈是有效沟通的检验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保罗·阿根狄. 企业沟通和威力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查尔斯·E·贝克. 管理沟通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菲利普·基钦. 21世纪企业沟通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4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勇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徐联仓,等. 管理心理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范文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着重就当前家庭教育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个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言传身教 习惯培养

【引言】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社会最小的经济单位, 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

1.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目前而言, 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全才, 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特长班, 将日程安排的满满的, 超出了孩子的承受之力。这种教育方式极大的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 夺走了孩子童年的欢乐,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抑郁、逆反从而失去信心。还有怕孩子做不好, 就絮絮叨叨,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这种长时间的唠叨, 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和抵触, 使得孩子思想紧张, 谨慎、刻板,缺乏灵活性。 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

为的重要因累。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而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租野蛮横,缺乏同情心。

1.1.学习负担

就学习负担而言,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成才近乎变态的期望恐伯是绝无仅有的。

我国“中小学学习与发展课题组”最近的调查表明,家长们仍钟情

于分数,看重智育。有些学生常常抱怨父母:“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就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不闻不问或极少关心。有位学生因品行上的问题,老师严肃批评了他。而孩子的家长却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你只要教他读好书,考好试,别老教他理想、人格之类的东西,否则到了社会上反而混不好。这是一种多么糊涂的观念!

1.2.家长的文化水平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这一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由于认识不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对其子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而对子女不会施加新的压力。而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一方面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要求,从而促使其越来超重视孩子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对其学习上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文化素养的局限,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自己使用,只能通过一味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使用不良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诱发各类心理障碍的产生。

1.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的分析对策

2.1.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然而, 许多父母为爱孩子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甚至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其主要表现为:

其一、物质上过度满足。这样使孩子既无累之苦, 又无冻馁之忧, 习惯于坐享其成、养尊处优, 不知生活艰难、不懂节俭、不愿付出; 常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尊重父母及他人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 视享乐为气派、将奢侈当潇洒, 怕艰苦奋斗, 缺乏直面社会人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其二、行为上过分迁就。这就容易形成孩子固执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促长孩子我行我素、蛮不讲理的“霸气”,使孩子心中只有自我,自私自利,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缺乏崇高理想和强烈责任心、使命感,尤其缺乏为理想事业献身的精神。

2.2. 理解和尊重子女

不少父母心中有着苦恼,孩子长大了脾气倔强,不像以前那样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有来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因素,也有因为父母教育不当,不理解孩子造成的。

进入中学,孩子生理上发生剧烈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及情绪“闭锁症”等方面。

他们不少人开始写日记,且上了小锁。他们一方面需要大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以为自己长大了,要独立,要摆脱大人的管束。尤其反感母亲的唠叨。母亲一叮咛什么事,他们就会说“我知道了,你别操那份心了”。做父母的首先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其次,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应平等商讨;第三,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中国有一句老话: 身教重于言教, 用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因此, 作为家长要率先垂范,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需做到,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也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强, 父母的言行如何, 往往会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家庭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性。首先, 父母双方应相互理解、相互敬重、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努力营造友好和睦、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 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 切忌相互埋怨、相互指责; 其次,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对他人尤其是孩子的同学、家长或老师品头论足, 而是要引导孩子遇事多从对方的角度想想, 学会宽容别人, 尤其是在孩子与别人产生矛盾或摩擦时。第二、遇事则教, 遇物则诲。父母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娱乐与孩子教育之间的关系, 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 多与孩子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联系, 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把握好教育时机, 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在关心照顾好孩子的同时, 注意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积极引导, 努力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4.加强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2.5.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有学生说,“过去,无论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爸爸妈妈说,现在有些话只愿意悄悄地写进日记本或与知心朋友说,我不知道怎的,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几乎为零。每天一家三口只有在晚饭时才有时间说说话。但每每谈起学校里的事,妈妈总是说我心思不放在学习上。”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父母最大的困扰是不知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沟通技能的贫乏与无力是造成亲子隔阂的根本原因。子女假如没有满足父母期望。父母除了批评、说教、唠叨,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我平常和中学生谈心得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不愿和父母说知心话。一是怀疑,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说了别人的劣迹,马上就会怀疑到你的头上。二是训斥,如果你说了和自己的学习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尤其是什么好玩的事,他(她)就会说“一天到晚在学校不务正业,怪不得学习不好呢?整天想些什么?”三是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不断在孩子面前唠叨,强迫孩子做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 事情。这些都表现了父母的不成熟,自我中心也许不单单是孩子所拥有的缺点,许多父母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爱”、就是“关怀”,然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心中在想什么,孩子希望得到什么。要与子女进行沟通,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子女平等的、民主的交流。

2.6.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做父母的,在对孩子的期望上,还是低调一点好。

【结语】

总之,家长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把握适度,注重挫折教育也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教育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用通俗话说,家长就是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有国才有家,家也是构成国家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如果每个家庭教育都做好了,那么社会也就好了,构建了一个和谐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就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张春明主编。社会心里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 赵慧荣.如何

进行家庭教育.甘肃日报.2007.4.6.

[3] 王刚.中国家庭教育成功指南.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1993.

[5].吴江霖,戴健林,陈卫旗。社会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马广海。应用社会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7].孔汪周,等。社会心理学新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