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观思修论文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道德观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道德观思修论文篇一
《大一学生道德观透视》
[摘要]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评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和方向,且呈现出主流突出,多元并存的状态,体现了低层次性、道德意识不清晰的特点。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注重解决强化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自觉性、提升道德境界的问题。
[关键词]大一学生;道德观;分析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既有作为人这个“类”的共同的要求,又有作为人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殊的内容选择。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及其选择,既是整个人“类”的道德意识及其选择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这个特定的“个体群”的年龄、知识、阅历的特殊性。其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时期的“准大学生”,其道德选择和评价既保留着中学生的道德选择及评价的“传统”,又开始显现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及其评价的新的变化。
一、大一学生道德观的表达
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大学一年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的认识水平,以及他们的道德意识及其选择的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可信度和更有说服力地讲授好这门课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质量,分别于2004年9月和2005年3月对500名大一学生作了一次思想道德问题问卷调查,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本文仅就大一学生对“什么是最缺德的行为”和“什么是道德高尚的行为”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分析和透视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等相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依据“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认为什么是最缺德的行为?请列出5种以上;2.你认为什么是道德高尚的行为?请列出5种以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进行选择。在收集学生的答卷之后,笔者作了统计,其结果如下:
关于“什么是最缺德的行为”,学生在回答中列出了他们认为最缺德的行为累计有54种之多。如不孝敬父母、偷盗、随地吐痰、自私自利、不爱护公物、不讲卫生、虚伪、损害国家利益等。
按学生所“点击”的“最缺德的行为”的次数排序,列前20位的是:不孝敬父母144;偷盗抢劫128;随地吐痰112;乱扔垃圾104;骂人打人100;坑蒙拐骗80;自私自利76;损人利己76;在背后乱议论别人72;破坏公共财物68;说脏话64;损害国家利益64;个人主义64;虚伪52;“暗箭伤人”50;言而无信48;破坏自然环境40;以强凌弱36;随地大小便32;伤害别人的感情28。
被列为“最缺德的行为”的还有:落井下石、强人所难、妒忌、诬陷别人、笑里藏刀、见利忘义、背叛朋友、挑拨离间、恩将仇报、循私枉法、窃取他人成果、家庭暴力、插队、使他人在众人面前难堪,偷窥他人隐私等。
关于“什么是道德高尚的行为?”学生在回答中列出了他们认为“道德高尚的行为”有27种之多,如: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尊老爱幼、爱国家爱集体、无私奉献、讲信用等。
按学生所“点击”的“道德高尚的行为”的次数排序,列前10位的是:助人为乐220;诚实正直212;尊老爱幼184;爱国家爱集体116;无私奉献84;讲信用80;拾金不昧76;爱护公物保护环境48;舍己为人48;努力学习40;见义勇为40;主动让座40。
被列为“道德高尚的行为”的还有为他人着想、敢于批评和接受批评、慈善行为、知恩图报、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包容、讲义气、守规则、无偿献血等。
二、对大一学生道德观的透视
从上述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的结论:
1.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主流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向和要求的。
不论是对道德高尚行为的肯定、赞赏、称颂,还是对缺德行为的针砭、批评、唾弃,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中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也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这充分说明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教育、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在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群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在道德的评判面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经纬分明,对错可甄,曲直能辨。尽管大一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评价中相当部分的内容是从书本、媒体,以及教师的“传授”中获得的,还需要在自己今后的人生实践中去直接体会、领悟,以及作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已有的正确的道德意识指导下将产生良好的道德实践效果,这是勿容置疑的。这也是巩固中学阶段的德育成果,拓宽大学生德育途径,深化大学生德育层次,提高大学生道德境界的十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3.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呈现出主流突出,多元并存的结构。
在回答“什么是最缺德的行为”时,列在前5位的“不孝敬父母、偷盗抢劫、随地吐痰、打人骂人”的被“点击率”均在20%以上。而在回答“什么是道德高尚的行为”时,列在前5位的“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尊老爱幼、爱国爱集体、无私奉献”的被“点击率”则更高。其中“助人为乐、诚实正直”这两项的被“点击率”高达42%以上。这说明大一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指向是相对集中的,主流是突出的。同时,由于大一学生各自所处的特定的道德环境,道德实践范围和道德认识水平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显示出多样性,以致于“最缺德的行为”被列出了54种之多,而“道德高尚的行为”也被列出了27种之多。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道德评价及其道德实践,是高校首要的、突出的、持之以恒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①。大学生,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转变时期,从主要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向主要成为劳动者的身份转变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效果如何,以及目标能否实现。
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现状,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其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即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德价值内容应当是:集体、真实、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这八个方面②。“判断一个人是否道德,依据的就是个体在处理上述境遇关系时所表现出来自我认知、社会行为、人际语言、情感态度等。”③从前述大一学生对“最缺德的行为”和“道德高尚的行为”的选择和评价的结果来看,他们对“道德”内涵及外延还有不少模糊的理解。因而把妒嫉、说违心的话、无人格等这些属于心理问题,以及强奸、抢劫、杀人放火、谋财害命、拐卖妇女儿童、高科技犯罪等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列入了道德的范围。因此,道德教育首先必须使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对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有确定、明了、清晰的认识。否则,道德教育就会失去其特定的价值和作用。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如果说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带有“灌输”的成份,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那么,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更加注重个体的道德自觉性的引导和锻炼。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思想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置于学习成才的首位。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将道德规范从“外化的内容”转化为“内化的准则”,又从“内化的准则”转化为“外化的言行”,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三,道德教育必须注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不仅将在智力方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英力量,而且在道德素养方面更应成为社会的楷模。从前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选择和评价,虽然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显然还处在较低的层面上。高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在大一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在提高大学生道德境界的层次上下功夫。在巩固、发展尊老爱幼、诚实待人、助人为乐这些基础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同时,着力引导、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爱国、责任、律己、奉献、平等、报答等道德意识,并努力地、不遗余力地付诸实践。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05年1月19日。
②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③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道德观思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