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黄金分割”与领导力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人们已经感知了,但不一定完全掌握其规律,有的已经掌握了的规律也不一定完全自觉地运用好,“黄金分割”定律就是这样一种让许多人痴迷,而又有许多人不甚了解的定律。
“黄金分割”的科学价值不可低估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其比值为0.618,这种比例关系最能适应人的感受,引起人的美感,适合地球上多数动植物的生长要求,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人们在几千年前就无意识地发现,存在这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特别美感。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发现这个“密码”,并用数学公式把这个数字计算出来了。这个计算公式是(√5-1)/2=0.618。后来,黄金分割律0.618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美学、艺术、生物等各个领域,其神奇作用越来越不可思议。古希腊帕提依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画家们还发现,神庙大殿中央的女神像是用象牙和黄金雕成的,女神的体态轻柔优美,引人入胜,她的身体从脚跟到肚脐间的距离与整个身高的比值,恰好是0.618。不仅雅典娜女神身材如此美好,其他许多希腊女神的身体比例也是如此。人们所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海姑娘阿曼等一些名垂千古的雕像,都可以找到0.618的比值。现实中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一般很难完全达到身高0.618的比例,难怪现代许多姑娘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不时地踮起脚尖,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优美的身材。经现代解剖学研究,人类身体结构上有14个“黄金点”,如咽喉是头顶至肚脐之分割点;有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0.618的长方形),如躯体轮廓;有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0.618),如两鼻翼之间的宽度与两嘴角之间的宽度比例为0.618时,其神态最美。著名画家达•芬奇是精通黄金分割律的,人们发现他的许多著名作品都有黄金比例关系,黄金分割还出现在达•芬奇未完成的作品《圣徒杰罗姆》中,该画的人物像完全位于画上附加的黄金矩形内。
值得注意的是,最适宜点不在0.5这个中间位置,那是因为0.5虽然在中间,但如果取其一半,那0.5又成了极端。所以人们对最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不是简单地取“折中”,而是偏离中心又不远离中心的一个“适中”值,这个“适中”值就是0.618,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千百万年来,大自然对人类本能的造就。人类不仅能强烈地感知它,而且会最大限度地适应它,这就是黄金分割的奥妙所在。
“黄金分割”为领导者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
古智者毕达哥拉斯说:“一切思想都可以用数来表达”。这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如前所述,一条1米长的线段,有5个重要的点,它们分别是0、1、0.5、0.618、0.382。这5个点分别表达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升到意识形态来说,就是不同的哲学思想。“0”和“1”位于线段的两个端点,体现的是“极端哲学”,表示思想激进,办事极端,非白即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一种极具战斗性的哲学思想;“0.5”位于线段的正中间,体现的是“半半哲学”,表示思想保守,胆怯懦弱,前怕狼后怕虎,思想不坚定,左顾右盼,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没有主见,黑白不分,好坏不辩,不思进取,没有原则,绝对平均主义;“0.618”和“0.382”是两个“黄金分割点”,体现的是“适中哲学”,这一哲学思想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价值取向明确。0.382偏向“0”一端,0.618偏向“1”一端,表示敢于亮出自己的思想,爱憎分明,观点明确,敢于负责,决策果断,不模棱两可,不争论不休;其二,分寸把握恰当。0.382和0.618这两个点既不是中点,又不远离中点,表示办事把握分寸,不离谱,不偏激,不极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留有余地,进退自如。这三种哲学思想对领导者最有参考价值的是“适中思想”,即“黄金分割哲学”,它告诉人们作为领导者,第一,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磊落,旗帜鲜明,决策果断,敢于负责,不左右摇摆,不优柔寡断;第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说话留有分寸,办事留有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运动,不走极端,遵循自然规律,防止大起大落;第三,统筹兼顾,争取双赢,一方面要让有利的一面达到期望的阈值,另一方面又要让不利的一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黄金分割哲学”在领导实践中用处极大。如,在处理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时,既要肯定“发展是硬道理”,尽可能加快速度,又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加快发展速度,造成不可持续发展;在处理改革开放问题时,既要肯定“改革开放是国策”,勇于打开国门,又要防止无条件的开放、照搬照抄西方文明的开放、全盘西化的开放,把握好开放的尺度。这些都是黄金分割给我们的启示,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地区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不顾环境,不顾生态,吃了祖宗饭,还吃子孙饭,表现得非常激进和极端,关键问题在于不懂“0.618哲学”。
三峡工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几乎都关注过三峡工程,但由于这项工程太复杂,涉及的问题太多,所以,中国领导人没有头脑发热,极端冒进,而是放慢脚步,反复论证,多听取反对者的意见。然而,又不是一味地拖,论证清楚就上马。三峡工程决策是一项两难的决策,因为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差之分,建大坝的好处自不待言,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用电日益紧张的问题,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问题,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等,但建大坝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如移民安置问题、生态保护问题、地质防害问题等等。建设三峡工程的“0.618哲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果断决策。如果用“0”表示坚决不建,用“1”表示坚决建,那么,“0.5”则是永不停止的争论,议而不决,空谈误国,不可取;“0”和“1”表示无限夸大建的好处或者不建的好处,以某种情绪代替决策,也不可取。中国领导者选择了0.618,建但不盲目上马,积极但不激进。其次是力争双赢。从决定建设三峡工程的那一天开始,就同步考虑了因建大坝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一项一项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是最优的选择,即,既享受了做这件事的好处,同时又避免了做这件事的坏处,只有“0.618”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在领导者日常工作中用处也很大。比如对下属的管理,既要严格,又要严之有度,这个度就把握到下属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又要尽可能消除因严格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达到“双赢”。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度”,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一个人要有应有的良知水平,但是,太高了可能走向“道德洁僻”,太低了又会不择手段;一个人要有应有的自尊心,但是,太高了可能接受不了任何批评,太低了又不求进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任何东西到极点都不是好事,如一个单位,全体部属与领导者保持一致是好事,说明团结,但太一致了可能是坏事,正如在同一条船上,如果都站到领导一边,船必翻。
“黄金分割”为领导者提供了实用的判断标准
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有的事情好坏界限难以界定,有的原则不易把握,如果运用“黄金分割”理论,处理起来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使用干部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该用,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如果以“德”为横坐标,“才”为纵坐标,组成一个坐标系,用0.5这个值表示平均水平,那么0.382和0.618是平均水平的边界值,正向达到或超越0.618的为“优”,负向达到或低于0.382的为“劣”,那么,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德才均达到或超越0.618的为优秀干部,这样的干部应提拔使用或破格重用;对德高(超过0.618)才浅(低于0.5)者,可以培养使用;对才高(超越0.618)德浅(低于0.5)者,要限制使用;对德才俱欠者(均达不到0.382),坚决不用。也就是“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不予使用。这里,0.382和0.618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值,相当于38.2%的反对票和61.8%的赞成票。
对于普通员工的使用又可以运用另一个评价体系,将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作为评价标准,对能力极强、工作态度极好的奇才,要重点使用;对能力极强,但工作态度中等的优才、专才,要尽可能多用;对能力极强,但工作态度极差的,要谨慎使用,因为责任心不强可能酿成大祸;对能力中等,但工作态度极佳的,要宣扬表彰,树为正面典型;对于能力一般,工作态度极差的,要批评教育,正确引导;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差的要惩戒、诫勉。
黄金分割点为人们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这里的0.382和0.618是一个程度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数量关系。这种方法可以推广至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黄金分割”为领导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人生态度
纵观历史,中国人有两种安身立命的哲学。
一种是“0、1哲学”,或者叫“极端哲学”。李清照有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曹操说:“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蒋介石说:“不成功,则成仁”;毛泽东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百姓也有:“成则王侯败则寇”。这些都是典型的“0、1”哲学,提倡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牛鬼蛇神斗,或成功、或失败,其乐无穷。这是伟人的哲学,是历史更迭的动因。这样的人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更多的却是失败的悲哀与绝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失败的咏叹,“砍掉脑袋碗大的疤,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是江湖草莽对失败的呐喊,“看破红尘,四大皆空”是对失败的认可,而“时运不济,天负我也”,则是英雄末路时的哀怨。
这样的人生拼得很苦,活得很累,失败的太多,成功的太少。于是,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苏轼说:“高处不胜寒”,金庸说:“孤独求败”,老百姓说:“枪打出头鸟”,曹雪芹的一首“好了歌”,告诫世人“好便是了”,都是在寻求“极端”之外的别径。
与“0、1哲学”齐头并进的是“0.5哲学”,或者叫“半半哲学”。这里的“半半”是一种“中庸”,或者接近“平庸”,典型的是西晋李密所作的“半半歌”,唱出了平庸之真谛:看破浮云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颠,马放半鞭稳便。德国的尼采好像也信奉中庸,它的诗这样说: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信奉“半半哲学”的人,企图站在“0.5”这个点上完全中立,与世无争,难得糊涂,知足常乐,清静无欲,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极端,不免让人感到几分消极,几分颓废,几分不思进取。
作为大多数领导者而言,积极而平实的人生态度,或许更能体现人生价值,那就是“0.618哲学”。人生中用0.618的精力和时间来奋斗,其他的用来享受,用来消化,用来积聚潜能。它比乐天知命、顺其自然又多了一点儿向上、多了一点儿进取,于是便超越了甘愿平庸。“0.618”就是让你比平庸的“0.5”多一点进取精神,但又不是过于“激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走的太快了,“欲速则不达”。您可以既不咄咄逼人,又不自愧形惭。你勤勉,但不太累;你出众,但不离群;你有目的,却不奢望;你有成就,却不颠狂,积极进取,实而不躁的心态助你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中国古代圣贤虽然没有明确指出0.618这个神奇的数字,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不少的至理明言: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等等。这都隐喻着“黄金分割”的哲理精髓。国画和书法讲究“意到笔不到”,笔到则太露,意到则回味无穷。和盘托出是一展无遗,而只托出一大半儿(0.618),就给人留下想象和发挥的余地。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太不似则欺世。”画的太似则成为死画,缺乏精气神;太不似则是瞎画,纯粹糊弄人。妙处在于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0.618。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糊涂些,事事认真,样样计较,不和谐的音符就会多起来。
日常生活中也不妨讲点“0.618的黄金艺术”。夫妻间恩爱和睦,却彼此保留一点自在的空间。饭只吃到六分饱,酒要喝到六成醉,话要说到六成休。“逢人只说三分话”会让人感到虚伪,说得太满则让自己尴尬,开放六分则会给你带来真诚的朋友。待人贵诚,然过密则疏;交游宜广,须远离是非。故友有求,当援手相助,但切莫大(博客,微博)包大揽;萍水相逢,可推心置腹,但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所有这些体现在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对领导者,尤其是银行管理者也不无借鉴作用。
“黄金分割”运用纯熟,引领领导者从优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