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零食的优秀散文阅读
散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晰明快,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零食的优秀散文,供大家阅读。
有关零食的优秀散文阅读:吃零食
“年轻爱衣,老来爱食。”这句老话是我小时候从妈妈嘴边常听到的。
我记得走出学校门,对穿衣服比较讲究,对吃零食不感兴趣。40年前的青年人看见一件的确良内衬衣心里无比高兴,穿上一件迪卡春装全身舒服。后来才出现毛料衣服,皮革服饰,羽绒冬装。
小时候我经常手里没钱,谈不上去商店买零食。要说吃零食只能数吃地里长的蚕豆、黄豆,吃用破布破鞋在货郎担上换来的豌豆糖或广糖。夏季吃地里长的菜瓜、甜高粱。到了经济活跃的今天,大人和小孩吃零食成为了一件家常便饭。
去年我住院回家,坚持半年没有吸烟。到了气温低的时候,自觉地上集市买回花生、蚕豆、葵花籽放在家里,闲空就吃,怪有意思!至于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想吃就买,集市上常有人叫卖。
妻子告诉我:“黄色梨子10元钱六斤”。我知道,天气冷了,水果的价位普遍不高。高价位的零食是核桃、板栗、开心果等。我最近买了几次花生,每公斤15元,本地产的,小花生,味道香。我吃零食妻子从不讨厌,若吸烟那是不行的,她见不得香烟的那股刺鼻气味。她总担心我吸烟会患肺癌。
我感觉自己开始喜欢吃零食了,不像以前那样,没兴趣吃零食。可能是不吸烟引起的趣味。有人说,每天早晨吃一个苹果,对身体有好处,我实践了几次,很不习惯。若让我吃甘蔗还行,吃本地特产地瓜还习惯。吃零食看个人喜好,不能千篇一律。
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内容有了很大改善。小孩、老人吃零食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吃零食好不好?媒体还没有说吃零食对身体有害处,只是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多一些。
进入老年,牙齿容易松动,容易发炎症。老人吃蚕豆类的零食比较困难,吃蛋糕类的零食容易。小孩子牙齿锋利,吃东西利索,但他们吃甜、酸、辣等零食很带劲。老人吃零食比不上小孩呢!
青年、中年愁赚钱,操心干好工作,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他们注重衣着打扮,讲究仪表美。
活在人世间,吃是一件大事,除了吃饭,吃零食也缺一不可。
有关零食的优秀散文阅读:乡下零食
前不久,老家有人来威海,姑母在电话那头说:“给你捎点鱼籽、咸鱼吧。”我说:“不用,捎些乡下的零食吧”。
老人家给我捎来了瓜子、花生、无花果、熟地瓜干等多种零食。嗑着乡下的瓜子,嚼着乡下的熟地瓜干,那一堆土特产,溢出了一段绵绵的乡情。
小时候,确切点说是上小学以前,我是生活在乡村的。我吃过的零食也很多,有树上长的,有田头地边生的,有亲人们自己做的。我想起在那种叫做宾馆的地方,人们把几样特色菜合到一起,做成各种花样图案,做法说起来头头是道,吃起来却索然无味。而那些最本质、最核心的零食,在地层扎下根来―――人类几千年的生活就这么简单,一桩桩算下来,用不了五根手指!
春天,有年后残存的高粱粘糕,小米粘糕、芝麻糖;夏天和秋天,有西瓜、黄瓜、枣子、柿子、无花果、枸杞子、石榴;冬天有烤红薯和烤花生。在这里,零食就是零食,它是用食物填饱肚子之后的“消遣”。零食回到它最初的意义上,从烤红薯和烤花生里,我吃出了柴火、阳光和土地的滋味,也吃出了惊喜。我和爷爷的吃法不一样,我常想吃下去的无花果,身上某个地方会不会长出一棵无花果树来!
在山里,人把自己和庄稼种在同一块地里,人收割了庄稼,收割了地面和阳光,时间收割了人。我想起那时我和一群孩子边吃着野枣子,边哼着一些小曲很逍遥自在,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以致我曾产生这样的错觉:似乎这个世界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并且将永远被我们占用。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为一些芝麻小事费尽心机。直到有一天,以一种顿悟的方式警醒:在我们以前,一代又一代人曾经像我们一样生活过。
在乡下,吃东西不讲究,一年三季不喝开水,村里多是喝的井水,真正的无菌“矿泉水”,比城市的自来水干净、营养许多。口渴了,拿起葫芦瓢舀水就喝,那真叫一个痛快!岁月剔净了一切,足够它们褪尽铅华,褪尽一切表层性的东西――那些源于泥土的东西都已经还原于泥土。端午节,锅里煮着粘米、红枣,不由得就想起了老人们讲了好多遍的屈原的故事;除夕的饺子,元宵的汤圆,仲秋的月饼,重阳的糕团,腊八的八宝粥……也都有一种岁月的沧桑,人生悠长的况味。似乎我整整活过了五千年。一个人活过几千年之后,会发现什么呢?他会发现气候冷暖变化,世事往复轮回,但最终还是要还原为泥土。
乡下的东西很自然,很实在。乡下的零食原汁原味,从小养成的习惯、口感,一辈子的食性。如今超市的零食都加工过的,或有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料,或过甜、过腻;或掺假,又是苏丹红什么的,越吃越不敢吃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商店里的零食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但不管怎么吃我都吃不出乡下零食的那些味道来。
有关零食的优秀散文阅读:舌尖上的童年零食
又是六一,也到了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岳母这两天一直在疯狂大采购,巧克力、大礼包、牛肉干、喜之郎果冻等零食买了两大包。世上没有哪个孩子不爱零食。而零食的种类、数量丰富与否,则直接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回味几十年舌尖上零食的变化,让人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童年对我来说,就是一部铭心刻骨的饥饿史。越是饥饿,胃口反而越好。母亲曾说过,我小时饭量大得惊人,同样的一碗饭,往往大人还没吃完,我就赶着盛第二碗了。那时除了一日三餐之外的零食几乎没有。但是,在有限的记忆里,细细考究,童年零食的片花还是有的。比如烤红薯!把几块红薯扔进火正旺的灶里。过了一会用铁扒子翻翻,再等上片刻,就能取出来吃了。手捧暖暖的红薯是很妙的事!烤红薯最好吃的部分,就是表皮下面的焦皮了,细细地把焦黄起皱的外皮扒下,里面就露出一层干干的黄皮。热呵呵的咬上一口,腾腾的热气,真是温暖无比,撕一块下来,连皮带肉,油香油香的,嚼味十足。有时运气好,能吃上黄心红薯,丝丝甜意,绝不比吃山珍海味差。
冬天烧饭用的煤球炉也是我们加工零食的“烤炉”——馒头片在火上烘焙得热气腾腾、两面焦黄,应该是我们最常吃的零食了。有时也会取几粒黄豆,在火里一煨,便香脆可口。或者拿几根粉条,在火上一触,米面丝便“咝咝咝”地膨胀成“小白龙”……
再大点,九制陈皮就成了孩子当中最爱炫耀的零食。谁家给买了包九制陈皮,别的孩子一定会非常羡慕,赶紧跟在他后面,缠着要分上一片尝尝。我就特别好这一口儿,记得我当时最怕理发,可母亲一说给我买一包九制陈皮,我肯定立马答应剃头去。
酒心巧克力在那会是很“昂贵”的,也是很难得吃上的,印象中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几块。咬一口,满嘴浓浓的酒味,又带点丝丝的甜味,那入口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最奢侈的当属麦乳精了,我最喜欢干吃,尤其是受潮后,结了块,吃起来又香又甜。我记得有一次,我还曾把好好的一听麦乳精故意敞开了口子,那是母亲专门买了留着去探望病人的,结果被我撕开口不好送了。直接后果就是盛怒的母亲给我吃了顿长记性的“竹笋炒肉”。
童年的我最喜欢走街串巷的挑担郎,担子里装满了牛皮纸折的三角袋子,里面装着糖豆、无花果丝、冰糖葫芦、米花球等。每每街头巷尾传来拨浪鼓声或是长长短短的吆喝声,我就坐不住了,揣着一角两角压岁钱,赶紧去追。买回家后,也总舍不得吃,总会忍不住吮吸老半天,才恋恋不舍地咽下去。就吃糖而言,我的心得是,吃糖绝不能细嚼,一块拇指大的糖,哪里经得起三嚼两嚼?得慢慢吮吸,得把整块糖一分为二,半块半块地享用,这些,与能否充分吸收营养无关,主要是甜蜜的日子就应该这般细水长流……
岁月流逝,世事沧桑,过去的很多事物逐渐淡出了生活。但是舌尖上童年零食的片花,却根深蒂固地拷贝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我想,也许是因为它们,和我们一同见证了曾走过的岁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