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_高校国防教育论文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公民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一: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论析
[论文摘要]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接受、情感的认同、意志的培养、实践的指导四个方面。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抓好军训入门环节,发挥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形成和完善国防教育宏观指导和管理机制。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 实效性 对策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安全的教育,旨在唤起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引导大学生掌握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精神和气节,磨炼意志品质,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一、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和主要表现
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既体现为大学生对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掌握,也表现为大学生运用国防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选择以及安排自身行为价值取向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知识的接受
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既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基本知识,也包括政治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民防教育、战备教育等内容。从教育的规律看,应把大学生对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标准。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认知水平和能力,他们才有可能在意志的作用下,自觉地将国防观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理论应用于国防实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最终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
(二)情感的认同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情感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对人就会有根本性的影响。认同是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其研究对象是军事领域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是激发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报效祖国的强大驱动力。情感的认同是连接“知”和“行”的桥梁,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防教育实效性评价应把大学生情感认同作为重要依据。
(三)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主要表现为履行责任和义务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国防教育过程中,意志是促成大学生的国防认知和爱国情感向爱国行为转化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情感上的认同是一种感性认识,那么意志的培养就是一种理性的升华。如果忽视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和训练,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影响时就会随波逐流,难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或者对正确的国防道德行为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国防教育实效性评价中应把大学生意志的培养作为重要环节。高校要善于运用这一标准,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勇武、坚韧的性格和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等。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志品德,当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才能不怕牺牲、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四)爱国实践
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国防认知、爱国情感内化为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行动自觉,转化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学好专业知识建设祖国的实践。“知行合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标准。只有达到“知行合一”,高校的国防教育才有实效性可言。因此,高校要从“知行合一”这个层面上对国防教育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判,引导大学生把国家的国防规范和要求 “内化”为个体的自觉意识,“外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自觉履行公民的国防义务,积极开展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实践活动。
二、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是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先导
国防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而且是锻炼体魄、磨炼意志的教育;不仅是军事教育,而且是与国防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教育;不但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社会公德、价值观取向、职业道德、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而且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要求高校国防教育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把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精心组织军训工作,抓好国防教育的入门环节
军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也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课,高校必须坚持军训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把军训当作育人的重要举措,确保军训的实效性。要多渠道开展与军训有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磨炼意志品质,培养组织纪律性,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规范和养成大学生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锻炼健康体魄;通过军事技能训练有效组织,有利于把知识、情感、意志在实践中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自觉,有利于强化知、情、意、行相互转化。
(三)发挥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军事理论教学是国防教育的重点,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要选聘思想素质好、军事理论知识丰富、亲和力强、具有高度时势敏锐性的教师担任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二是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要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性,军事理论课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不可动摇的爱国精神。教育的内容、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将最新的资料与信息和现行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及时进行消化并融入教学内容中。”三是创新考核方法,考核的手段和结果能评价、反馈和激励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特点,应采用综合评分法,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知、行的统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提高和固化国防教育效果
主题鲜明的国防主题教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围绕国防教育日和纪念日以及国防教育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把教育活动与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增强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发挥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的内涵赋予的时代内容。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国防教育作用,“要尽快研制开发相应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软件,或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国防教育平台,拓宽军事理论教育途径。”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将国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呈现国防教育的“全天候”。要扎实做好高校大学生入伍工作,推动国防教育向纵深发展。青年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展广泛的征兵宣传工作,激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防教育契机。
(五)形成和完善国防教育宏观指导和管理机制,是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高校应建立国防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国防教育相关管理制度。部门设置、教学管理、学籍要求、教师选聘和培训、国防专项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国防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做到层次分明、权重恰当、标准清晰,便于在现实评估中操作。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各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二:简述高校文化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 高校文化 国防教育 高校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 高校文化侧重于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它追求高校整体优势;高校国防教育则注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和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二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学生的培养各有侧重。
高校文化所倡导的高校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其大大丰富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工作要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高校文化则是通过培育高校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高校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教育性,本质上是教育管理问题。
2)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高校文化是在高校长期管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师生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它主要是理性文化的概念。
3)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的教育,从而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高校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高校内外条件选择教育管理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高校精神、确立高校目标、建设高校道德、树立高校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的共性特征。高校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高校的实际情况长期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4)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师生,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高校领导的倡导,全体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而逐步养成的,一旦高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高校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师生就会自觉自愿、齐心协力地为实现高校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尽管高校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作目标与具体任务也各不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对象相同。高校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两门科学,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注重协调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高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塑造人的灵魂,焕发人的精神,倡导优良作风和传统,强调自我激励效应,并在高校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高校国防教育则注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和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因此,高校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方向一致。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为经济基础服务,也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高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更应该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为核心。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文化,不仅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坚持国防教育工作还能保证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动力。
3)终极目标一致。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国防教育工作讲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可见,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为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效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
4)教育途径相通。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国防教育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对高校文化建设也适用。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等等。
5)环境相同。无论高校文化建设还是国防教育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高校环境中进行的。在同一环境中,影响因素相同,因此,高校文化和国防教育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有效确定建设自己高校文化的起点和程序,选择国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从而使得两项工作同步获取有效成果。
当前国防教育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科学为先导、以经济竞争为主题的崭新世界。无论是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从当前社会变革的形势看,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国防教育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国防教育工作要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高校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概念是独立的,但彼此是相通相融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明显、并且结合点也很多。因此,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互补、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并且同高校文化相结合是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高校文化所倡导的高校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国防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倡导高校道德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时,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它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相结合,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纳入高校管理轨道,较好地解决了国防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两张皮”问题。
高校文化建设能有效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为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国防教育工作更适应高校和社会的需要,更便于与高校学生工作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国防教育工作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推动力。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造了团结和凝聚高校师生、增强了高校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克服了国防教育工作中的某些弊端,改变了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国防教育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建军.新形势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M].中南大学出版社.
[2]曾友因.美日、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N].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
[3]喻运斌,刘耀明.论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06(3):13.
[4]李敏,张志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N].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
[5]周军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对策研究[N].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
[6]陈孟,江宇冰.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7.
[7]刘铭,孟海帆,于喜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N].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8]段志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韶关学院学报,2001.
[9]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10]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国防教育论文
2.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3.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4.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论文
5.大学生国防教育思考论文
6.大学生国防安全教育论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