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精选
只要你想种下美好记忆的种子,便能找到你心灵中的处女地。开垦吧,现在就开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选的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精选: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威塔格是怎么想的呢?不久前医生还说,如果他不放弃登山他很可能一命呜呼。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1999年5月27日,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7点,英国人汤姆?威塔格实现了他一生的梦想。经过8个小时使人精疲力竭的攀登,越过危机四伏的岩石和冰层,威塔格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威塔格197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脚和膝盖,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
珠穆朗玛峰天地相连,时速161公里的狂风劲吹,气温能降至零下96摄氏度。但是对激情满怀的登山者来说,登上珠峰是冒险的最高奖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敢于登珠峰的登山者要面对一系列危险:被寒冷冻伤、被太阳灼伤、被雪的反射光刺成雪盲;呼吸寒冷空气能造成剧烈的咳嗽,再加上珠峰固有的危险:流冰、深不见底的冰缝、残酷的寒风雪等。看来所得到的奖赏并不值所冒的死的危险。然而,自从1920年早期欧洲远征队创下首次登顶纪录后,登顶的人从未间断过。每30个登山者中就有一个永远长眠在山上。
1979年车祸之后,医生们截去了威塔格的右脚,但这没有动摇他成为世界级登山者的决心。49岁的威塔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名登山向导训练教练。威塔格在车祸后借助于假肢坚持登山。是什么激励他去攀登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高峰呢?威塔格这样说:“为什么有人要跑马拉松或打橄榄球?就是要逼自己向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能不能实现你自己并不知道。”1989年,威塔格到达珠峰7300米的高度,但是由于一场暴风雪被迫退回大本营。1995年,他又去了珠峰,这次他到了8382米,但是他的身体在残酷的高山反应下垮掉了。
1999年初的这次登顶成功则是威塔格第三次冲刺珠峰。
攀登珠峰最大的困难在于它的高海拔所导致的缺氧,登山者会得高山病,如脑水肿、肺水肿,这两种病足以置人于死地。但有趣的是,常常给登山者作向导的当地舍巴人却几乎不得高山病。科学家认为当地人携带了一种基因能有效地利用氧气。专家们认为挑战珠峰最好的训练方法是持续不断地攀登高山10~15年,真正获得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的严酷自然条件下生存的经验。
威塔格第二次登顶失败之后曾对记者说:“登山并没有升学那么难,大多数人都认为两次登珠峰足矣,但有人对我说,三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所以我决定再去试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威塔格的历史性攀登就像是一部惊险的影片,刚到大本营,时速161公里的风暴就摧毁了2号和3号营地的帐篷和设备。设立此营地是让登山者休息,以适应当地的缺氧环境。后来威塔格又掉了队,一种感冒状的病毒使他虚弱得难以前进。几天后有些恢复之后,他到了4号营地,这里被称做“死亡地带”。此时他的3个伙伴安格拉、杰里斯和汤米只登上了珠峰的南峰——比高峰低374米,狂风就迫使他们下撤。威塔格此时得了高山肺水肿,不得不从4号营地下撤到2号营地。基地医生用无线电通知他撤到大本营治疗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威塔格决定抓住攀登珠峰的最后机会。1999年5月24日早晨6点,威塔格、朋友杰夫和4个舍巴人出发登顶,3个难熬的日子过后,他和朋友杰夫登上了8848米顶峰。
威塔格是怎么想的呢?不久前医生还说,如果他不放弃登山很可能一命呜呼。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精选:孩子,我相信你
可是有一点我一清二楚:莫特当年的义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美好的。
我取出学校职业介绍组给我的那张卡片,递给洛杉矶农夫市场莫特小吃店柜台后面那个红光满面的高个子。我还没开口,他就已皱起双眉摇头。
“这个工作很辛苦,中学生应付不了的,”他说,“我需要的是高大强壮的人。”
那时我16岁,样子看来比实际年龄还小一点,身高则只有一米五。“去年夏天我在夏令营里也做过洗碗碟的工作,”我说,“我不怕热水,不怕脏盘子,也不怕搬重东西。”
“但我们的确想找个比较高大的,”他说,“孩子,你去找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吧。”
那时是1957年9月,我们全家不久前才搬到加州。我父亲本是制金属薄板工人,但由于在本地工会里没有工作记录,暂时只能打零工,每星期能工作两三天就算是运气不错了。我们家的小量积蓄早就用光了,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老大,也是唯一有能力赚钱帮忙养家的。我曾去零售商店找工作,但因为没有本地人推荐,店主不放心让我经手现金,没雇用我。
“不如这样吧,”我说,“你就试用我几天,到星期六,要是不满意,可以把我撵走,不必付工钱。”
那高个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名叫莫特?鲁宾。你呢?”
我于是放学后就来莫特小吃店工作。用过的碗碟、托盘、锅子、平底锅等源源不绝送到我面前的洗涤槽,我忙个没完。第一天下班,我的两条腿都因为连续站了四小时而酸痛难当。
星期六小吃店快要打烊时,我疲惫不堪,心里患得患失,不知道莫特会不会付我工钱。不久,莫特叫我到前面去。“学校给你的那张卡说这份工的工钱是多少?”他问。
“最低工资,一小时一美元,”我低声回答。其实,再少一点我也愿意接受。
“你这么勤快,这可不够,”莫特说,“我就给你一点二五美元。”
几星期后,我对莫特的身世知道了一些。他比我父亲年长几岁,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儿。店里闲一点的时候,他常给我讲一些他从前当兵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曾在新几内亚一场恶战中头部受重伤,几乎送命,疗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复原。
星期天小吃店不开门,因此每个星期六晚莫特都叫我把卖剩的汤倒在一个大罐子里带回家去。那是火鸡肉浓汤,汤中有米饭和蔬菜,可以当饭吃。对我们这个穷苦家庭来说,这算得上是美食了。
我父亲通常逢星期六就开车来接我,因为提那罐汤骑脚踏车太困难了。有一个星期六,他让我自己开车。
下班后,我开车回家,把车停好。我捧着那罐汤走过草坪,经过客厅的窗户,往屋里一看,手里那罐汤几乎掉了下来。有个秃头大个子正以轻蔑语气斥责我父亲。我的弟妹都给吓得呆若木鸡,父亲脸色灰白,妈妈在啜泣。
我蹑手蹑脚走进厨房,把汤放在桌上,从门缝偷听。原来,我父亲欠了那人325美元,请求容许分三次偿还,但那人不答应,坚持要立即付清,否则把我们家的车开走。
我在洛杉矶已经待了一段日子,知道汽车是多么重要。我偷偷溜了出去,把车推到街角,发动引擎,在附近一面兜圈,一面动脑筋。谁会有325美元呢?谁会愿意借这么大一笔钱给我?
我只能够想到一个人:莫特。我把车开到小吃店,敲了敲后门,等着。不一会儿,窗帘拉开了,我看到一枝四五田径手枪的枪管在指着我。“你想干什么?”莫特吼道,同时把枪放下。
我结结巴巴地把家中发生的事告诉了他:那个秃子,那些难听的骂人话,还有他要求以车抵偿。“你能借我325美元吗?”我问,自己都觉得此请求实在荒唐。
莫特目光锐利地盯着我。我想起他手里还握着枪,不由得后退了一步。他笑了笑,对我说:“放心,我不是要向你开枪。”他把手枪放下在小写字桌上,跪下来,从地板上撬起一块磨损了的红砖,取出藏在下面的保险箱,转动号码锁。
他把钱数了两次,放进一个旧信封。“这里是325美元,”他说,“等学校放假了你就转做全工。我会扣除一半工钱,直到你清债。”
“谢谢你,”我说,激动得全身打颤,“要叫我父亲给你立个借据或什么吗?”
他摇摇头。“不必了,孩子,我相信你。”
稍后,我神气地从后门回到了家。父亲冲进厨房,秃子紧追着他。父亲喊道:“快把车开走!”
我镇定自若地把信封递给那秃子。“请数一下,给我父亲写张收据,然后滚出去,”我说。这几句话,我在回家的路上已不知排练过多少次了。
那天晚上我成了家里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是莫特。他不仅帮我们家渡过了难关,还每个月给我加工钱,到了夏天,我的时薪已加到二点五美元,比最初多了一倍。
我继续在莫特的店里工作,直到两年后我中学毕业去参军。其后几十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几年前我失去了他的音信,不知他如今是否还健在。
可是有一点我一清二楚:莫特当年的义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美好的。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精选:成功的阶梯
贫困不是消极的理由,每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总能找出千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因为有了忧患的意识,他们才更加坚定走出贫困的信心。成功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贫困时的经历,因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最后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
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
美国前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自幼家境贫寒。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贫困就悄悄地威胁着他一家人的生存。他幼年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母亲手中什么也没有,当时她的神情是多么痛苦啊。
十岁时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到附近的小镇当了一名学徒工,而且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里,每年他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这是他一辈子成功的开始,至于这11年艰辛工作的报酬,只不过是一头牛和六只绵羊而已。这些东西最后换成了84美元现金。
在他生命的前21年里,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他精心算计着自己的每一分积蓄:对他来说,脱离贫困是当务之急。
他刚满21周岁,就跟着一支伐木队来到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将一棵棵大树砍下来,顺着河水运到远方的城镇。每天,当树梢出现第一抹曙光,他便大声招呼伙伴们起来,然后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挣了整整六美元,相当于他做学徒工时一年半的收入,在他看来这是多么丰厚的一笔薪水啊!
即使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威尔逊先生仍然牢牢把握着人生的方向。他决心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也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当别人把业余时间放在酒瓶中喝掉,或者卷在雪茄里燃烧的时候,他则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在他21岁之前,也就是在他做着学徒工的时候,他仔细阅读了1000本好书——这些书是如此来之不易,他自己没有钱去买书,所以,他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借阅。比如说,他会很乐意为别人清理草坪,报酬就是借阅若干本他感兴趣的书。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所以在他12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并且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再接着,在马萨诸塞州议会上,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演说相当精彩,也相当成功,从此以后,他确定了在马萨诸塞州政界的显赫地位,并为他以后进入国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贫困不是消极的理由,每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总能找出千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因为有了忧患的意识,他们才更加坚定走出贫困的信心。成功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贫困时的经历,因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最后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相关文章:
1.安慰的散文三篇
2.安慰心灵的句子
3.安慰的散文3篇
4.安慰家人的散文
5.触动心灵的唯美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