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励志文章
学习时每一个学生的第一任务,我们要懂得励志自己努力学习,那么有关学习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学习励志文章: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作者:刘思言
最近终于有能量去拾起以前丢下的兴趣爱好。由于时间关系,只能买书自学。也有在微博上关注一些水彩大触。仔细研究发现,他们开班教授的水彩课,大都一个模式。就是老师先示范一遍怎么画,然后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步骤,去把老师画过的画重新画一遍。如果一遍不行,达不到预期效果,那就重复多遍。
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很多地方。据我观察,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课程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所习得。
最早先的时候,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又或是牙牙学语的幼儿,我们所有的行为模式,包括脾气性格,都是在模仿大人。我们会模仿大人说话,走路,做动作。也会学到大人不好的行为习惯。
在动物界,成年的动物也会教授幼年动物捕猎技巧,生存技能。所有的教授,都是让幼年的动物模仿自己。通过一遍一遍的模仿,最终变成自己所掌握的技能。
这些是因为肌肉具有记忆效应。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以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英语学习中常说的语感,其实也是一种肌肉记忆。通过不断练习模仿,模仿标准发音,重复阅读,使肌肉和舌头形成条件反射,以此来增强我们的语感。
所以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都会教我们如何朗读,也会让我们去听英语原声磁带。还有一些同学是喜欢听VOA和BBC这样的英文广播,或是去听一些英语演讲,比如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一类的,还有些同学喜欢看原声电影或电视剧。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当我们的发音还不那么标准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去模仿那些标准的发音,来纠正自己。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听力水平。
同样适用的还有画画和书法。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搞了个画画比赛。我回家对着家里的年画年年有鱼画了一幅。是一个穿着红肚兜的中国传统娃娃骑坐在一条大红色锦鲤身上,特别喜庆。那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画完一幅画。我尽量模仿年画的样子,尽量百分百地还原那副年画。
后来那副画得了一等奖。那是我第一次感觉,画画好像没那么难。后来也断断续续地画。那个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画花仙子。也是尽量地模仿书本上花仙子的样子。所以临摹一定是画画的第一步。当我们还不会自己构图的时候,当我们对事物还没有那么深刻理解的时候,临摹也许是最简单最有效也最捷径的方法了。
而对于书法来说,临帖更是必不可少。临帖是书法家终生的必修课。但临帖一定要临那些经典的作品。因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启发。你每次临完之后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可是不好的作品同样也会带给你不好的影响。重复与模仿这种方法可行,是因为我们模仿的对象是值得学习的。如果一开始你模仿的对象就是一个伪对象,你不但会失去真正模仿的意义,也会把那些坏习惯学过来。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爱说要树立好的榜样。因为坏榜样一旦有人模仿,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最近看浙江卫视有档歌唱类节目叫我是大歌神。里面的选手就叫模唱选手。模唱选手和歌手本尊在挑战间里面唱,下面有猜评团的评委来猜哪个才是真正的歌手本尊。有那么一些模唱歌手,真的能以假乱真,让人分不清真伪。
所以主持人说虽然现在是模唱歌手,但将来也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真正的歌手。天后那英没成名以前去参加歌唱比赛,也可以说是模唱。她当时模仿的是苏芮。所以,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前,模仿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最适合我这种音痴。
我一直唱歌都五音不全,老走调。有段时间觉得应该要好好改变一下,最好能一雪前耻。于是对着电脑一遍一遍地练习丁当的《我爱他》,后来有次去KTV,一个唱歌很好的朋友居然说这首唱得不错,是练过的吧?嘿嘿,我会告诉你为了唱好这首歌我练了三个月?
同样的,我觉得重复和模仿还适用于学习舞蹈。大家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模仿MJ呢?那些舞蹈工作室的学员们,有哪个不是一遍遍地对着碟片认真练习那些经典的舞蹈?当你还没有掌握基础的舞蹈动作,没有能力编舞的时候,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地从模仿和重复开始吧。
然后我想最适用这种方法的,应该要算某些体育运动了。这大概也是因为运动靠的就是肌肉啊,当然锻炼的也是肌肉。学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同学都知道,教练教给你手的动作,然后就会让你重复练习,增强肌肉记忆。而标准的握拍、挥拍、拉球等动作一旦习得,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诸如鲍春来,王楠这样的羽坛乒坛大咖,即使退役多年,参加某些综艺节目的时候,人家一上手,分分钟就知道什么叫专业范。至于像体操跳水那些动作,哪个不是靠上千上万次的练习来掌握的?
所以你看,重复和模仿真的是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学习基础,掌握技巧,提高技艺,然后才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许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学不会什么,而是我们愿不愿意花点时间去重复与模仿。不要觉得重复与模仿可笑无聊低级。因为这是每一次学习的必经之路,是所有后天学习的基石。基础打好了,要盖高楼大厦那还不是迟早的事儿吗?
有关学习励志文章:顶尖人才的痛苦学习法
作者:李庆桂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8岁时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夺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
很多时候,我们仰望并羡慕着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我们渴望成为成功后的他们,同时,我们想问的是:顶尖人才究竟是怎样修炼而成的?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中国杰出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4岁开始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打破11年无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名媒采访吕思清:“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事业当中要成功,职业上的天赋只是其中一部分,情商的高低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比如勃拉姆斯、贝多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巨匠,以及现今郎朗这样出类拔萃的音乐家,都是在童年时,经受了特别多的磨炼才成长到今天。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通大众为主的。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是痛苦学习法。”
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这个比赛是以他命名的,素以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难度大令人望而生畏。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同去的还有我的老师和文化部一位领导。旅途并不顺畅,本来我们应该坐飞机先飞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再从罗马转机到意大利的热那亚(帕格尼尼的出生地)。出人意料的是,罗马突起浓雾,导致飞机无法降落,只能改航道飞往瑞士苏黎士,在苏黎士我们等到罗马雾散了,又飞到罗马,大家已是身心俱疲。
在罗马,因为语言不通,只签到了从罗马到热那亚的末班飞机。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在飞机上吃了将近30个小时的航空食品,味同嚼蜡的感觉实在令人不舒服。
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挨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
幸好,意大利人吃饭时间晚,要是换成北欧,我们这个时候再出去吃饭就没餐厅开门了。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 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且以专业态度练琴,之后才能吃饭、喝酒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成功中的快乐与痛苦是辩证的关系,一个顶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辉煌,他背后就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顶尖人才的终极快乐,只有一步一步攀上峰顶,回瞰最初那个自己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遗憾的是,此快乐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劳动方可获得,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
有关学习励志文章: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学习
周末去朋友家吃饭,朋友俩夫妻在厨房忙活,我坐在沙发看电视。朋友6岁的女儿跑过来问我:“叔叔,我想吃棒棒冰,可是我吃不了一根,你帮我吃一截好不好?” 我说:“好吧。”
于是她跑去冰箱把棒棒冰拿出来,打开拧下来一截递给我。但是我没有接住,掉地上了。女孩马上捡起来,把手里干净的递给我,自己用水冲了冲那截地上的然后津津有味吃起来了!女孩吃完棒棒冰就去书房看故事书了,而没有和我抢电视看。多么有教养的孩子啊!
吃饭期间,我问朋友:“女儿这么懂事,应该花了不少心血培养吧?”朋友说:“培养?我们没有刻意花心思培养哦,顺其自然。”
一开始我不信,后来我深信不疑。朋友是一个儒雅的人,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餐厅、卧室、书房、厕所、阳台,随处可见历史哲学社科心理书籍。他爱人是大学老师,开朗爱笑,做得一手好菜,她比较喜欢情感和艺术方面的书籍。
他们家很少看电视,周末给女儿看一小时动画片或者家里来了客给客人看,吃完晚饭后就出去散步半小时,回家后就聚到一起读书。夜色柔和,灯光缱绻旖旎,各自泅泳在自己的人文世界里。女孩有什么不懂的章节就问大人,大人就放下手里的书,微笑着耐心解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女孩生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热爱读书不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像吃饭、呼吸、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他们非常重视女儿的意愿,没有任何敷衍的成分,一般的事情女儿都可以做主,朋友夫妻俩又都是非常温文尔雅的人,做事有礼有节,考虑别人的感受,言传身教,肯定无需刻意培养啊!
最近做初中招生工作时,接触到一些班主任。他们说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因那个学生上课期间喜欢做小动作,老师批评了她几句,于是那个女孩就跳楼自杀。跳楼前说了一句:“老师,再见。”挥一挥手,就转身跳下,拦都来不及拦。
查其原因,原来女孩家里父亲经常喝酒家暴,母亲经常偷人自杀上吊闹离婚,女孩经常都是没饭吃就跑到奶奶家里蹭饭。于是女孩就有强烈的厌生情绪。老师的批评只是诱因,本来这个女孩就有轻生的念头。
现在的熊孩子老师根本不想管,曾经有一个熊孩子喜欢欺负同学,玩恶作剧,上课大声喧哗,老师和他斗智斗勇,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把他座位调到角落不影响其他学生。于是第二天那个熊孩子妈妈就找到学校大闹一场,说学校歧视孩子,要闹到教育局去,要找媒体曝光。现在的熊孩子家长就是以前的熊孩子长大了,熊孩子身上不好的品行都是学得他的家长的!!!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的子女教育不好,寄期望于老师,老师也是回天乏力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一个问题学生,她所处的原生家庭肯定是充满问题。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单亲工人家庭的孩子,家里非常穷困,孩子成绩非常差。家长会上,老师找父亲谈完话之后,父亲苦思一夜,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孩子每天放学后,把老师教的内容,重新教给父亲一遍,父亲和孩子一起学习!结果这个办法效果显著,孩子发觉自己每天的学习意义非凡。一直到孩子考起重点大学,父亲才没有和孩子一起学习,坚持了那么多年,父亲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用心的父母。
陪伴和参与,不是你站在孩子身边玩手机,而孩子一个人在做作业,不是你在打着麻将,而孩子一个人在书房看书,不是你在追着肥皂剧,而孩子一个人在玩着积木。真正的教育是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