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一)
(1)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2)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3)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4)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5)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6)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7)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8)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文章标题为“泥土的声音”,而开头、结尾和文中义多次出现“泥土的声音”。请简要概括“泥土的声 音”在文中的作用。(6分)
2.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6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虚空的心”和“充盈”在文中的含义。(4分)
4.作者在第l、3、7段中都写了“匍匐”在土地上这样一个姿态,结合上下文,请分别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有用意。作者借“泥土的声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
1.(6分)①是全文的感情线索。②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③反复表达,突出了作者对“泥十的声音”的深厚感情。(答出一点给2分)
2.(6分)因为作者从“他们”身上领悟到:①他们真正懂得十地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土地给了他们生活、生命),给了他们精神的安定(是他们精神的归宿或依托);②土地让他们获得快乐、幸福,他们能够亲近、尊重(敬畏)土地;③他们不尚空谈,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实践着生命的意义(或这些农民用劳动真正解释了自然、生命、生活的意义)。(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同即可)
3.(4分)(1)“虚空的心”指的是“艰难苦涩,狂躁不安,怨忧难解,久居城市被尘埃侵扰的心灵”。
(2)“充盈”指的是:内心变得平静,一尘不染,充实: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蓬勃。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二)
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不过,印象还是有的: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中的泪和脚下的汗是老师们艺术的眼光见不到的。
若干年之后,我也成了纤夫,像挑担、拉车、掘地一样的平常,牛筋马力总是要付出的,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
社会的渐渐进步,使我们这一带拉纤的船只几近绝迹,更少了触景生情的机会,纤夫的影子也渐渐淡漠。
近来听到一支曲调,极熟悉的音乐语言,听了上半句,就可以和着下半句,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流动着这绵软的旋律,问女儿,说是《纤夫的爱》,也只记得两句歌词:“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于是那段生活又浮了上来。
纤夫的形象是脚着草鞋(我那时穿球鞋,尽管破烂);、,有时为涉水方便;穿厚衣服,不至于被纤绳磨破肩头;头戴小草帽,遮阳蔽雨;几乎一律的姿势是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光这一端,纤夫就潇洒不起来。
初上纤路,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特别是碰到对头来船,是“钻”还是“晾”,颇费踌躇。两船相交,纤绳与纤绳交叉,必定有一纤夫从另一纤夫腋下钻过。其实钻过去的动作简单得多,仅一低头而已。而“晾”的一方要远远地望两条纤绳,在自己一方的纤绳正好过对方桅头的时候,喊一声“晾”,抖抖手腕,纤绳便一波一波的传递,波峰正好高过对方的桅头,两船方顺利的交汇。抖手腕的时机要掌握得好,否则纤绳在桅头上纠缠,便会节外生枝,无端生出一些事故来。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从别人的腋下钻过去,次数多了,掌舵的同伴们便笑我“手潮”——即技术差的意思,而对头的纤夫也会投之以不屑的目光。
世界给人以太多的委屈,但自尊却像石头底下的小草,总要寻找生长的隙缝。只略一低头,从别人的绳下钻过,有损于体面——一个纤夫的体面,于是我终于在某一次下了决心,抬起了自尊的头颅,把在肩下的纤绳抬高,让对方钻过去。而在大喊一声“晾”的同时,纤绳也掠过了对方的桅杆。从这以后,有对方船来,我总想让对方“钻”纤绳,当我“晾”过纤绳之后,我觉得成了堂堂正正的纤夫。
纤绳细,纤路长,纤夫一上路就像牛上了轭头,只能进,不能退。纤夫偷不得懒,作不得假,无庸催鞭,也不能奋蹄,一步一个脚印,腿跨两步,舟行一尺。
纤路两岸多有好风光处:桃花时节“春江水暖鸭先知”;金风乍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向晚的“半江瑟瑟半江红”;凌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青山绿水,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却不入纤夫之眼。
纤夫的风景只是风和水,风色顺水势顺,纤夫肩头轻,脚头松,便满心喜欢,脸上的皱纹像菊花一样绽开。
若遇恶风逆水,纤夫肩上陡然增加分量,脚跟便像有磁铁吸住一般沉重,纤夫便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纤夫有韧劲,纤绳不断,纤夫不倒。路漫漫其修远,纤夫却将目标定得很近,前面有一棵树,树渐渐地近了,渐渐地擦身而过,纤夫吐一口气,再定一个目标。过一个村庄,过一座桥,对纤夫是一种安慰,一种鼓励。过去的路越积越多,未竟之旅越来越少,纤夫想到人生,想到艰难时世,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的呢。
纤夫也有希望,纤夫的希望不会去做人师,不会去经商,不会去做官。纤夫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譬如江苏的苏州、吴江、平望、八坼一带运河的纤路,譬如浙江绍兴柯桥一带的纤路。那一带的纤路均由青石板铺成,连绵不断。纤夫不在乎古纤道的文化,文人说纤路联系了桥文化、水文化、石文化。纤夫将青春用汗水用纤绳刻在石墩上,那一道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光滑的绳痕记录了纤夫的历史,这是纤夫们的集体创作。若干年之后,世界上没有了纤夫,会有考古学家从倒坍的桥墩上,考证出当时纤文化的繁荣,就像现在我们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一样感到兴趣对这些纤夫都不在意,纤夫只关心现实,石板纤道晴天踏实,雨天别滑脚。
我当纤夫的历史不长,断断续续的只有两度春秋,纤夫却是货真价实的纤夫,除了脚上的那双破球鞋。因此当纤夫听到“纤绳荡悠悠”的绵软的歌,纤夫就知道作歌的作词的都不曾当过纤夫,一天也不曾,而极有滋味地哼着绵软曲调的满城男女大概也不会去试当纤夫的,一次也不会的。纤夫被冤枉地当了一次道具,一次男女调情的道具。因此纤夫每每听到这支歌,就会对艺术产生出无限的感叹来。
1、 根据文意,常人认为“纤夫的头上”有哪些“一圈圈五彩的光环”?(6分)
2、 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6分)
3、为什么“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呢?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4、 作者在第四节和最后一节都写到《纤夫的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