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有感心得体会3篇

2017-03-15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是一本让我无比惊詫的书,因为书中评判的是新闻与政治,而且就是当下的美国国家政治圈和新闻界,里面谈到的各色人色正是当下在美国电视上或者国家活动中抛头露脸的大人物,连大人物背后的关系及幕后推手都批露出来,作者用了无比犀利的词句来评论这样政客和新闻官、总统竞选团队及粉墨登场的电视新闻大亨。下面是小编读《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有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读《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有感心得体会一:

那座城是美国的首都华盛顿。

那座城很热闹,也很冷漠。是政客们喜欢追逐的地盘,是新闻大享们发光发热引人注目的江湖之地。

真实世界无比残酷,像纸牌屋里的博弈,政客们的野心纷纷展现,竞选战争一碰即发,各种势力互相过招,各种人物嘴脸及其背后的交易不言自名,新闻人玩政治,政治家们玩新闻,政治怪圈背后的隐秘力量与规则像丛林一样真实存在于华盛顿,你需要了解丛林法则,否则你很难在华盛顿的上层社会呼风唤雨,功成名就。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是一本让我无比惊詫的书,因为书中评判的是新闻与政治,而且就是当下的美国国家政治圈和新闻界,里面谈到的各色人色正是当下在美国电视上或者国家活动中抛头露脸的大人物,连大人物背后的关系及幕后推手都批露出来,作者用了无比犀利的词句来评论这样政客和新闻官、总统竞选团队及粉墨登场的电视新闻大亨。

正值壮年的呼风唤雨的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蒂姆·拉瑟特死了,这是华盛顿大佬的葬礼,同时也是拉关系的大好时机。来宾肃穆的面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大约2000多位位高权重的幸运来宾在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逡巡。当时奥巴马还不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大选还没开始,所以这位未来对手第一次一起参加这个集体活动,被死者家属安排了平起起坐。当两位相见的时候,还拥抱并且相谈甚欢。

作者的言论非常犀利,大量的揭露真是很过瘾。想必他从来不忌违任何事,就算是总统的黑幕事件也敢拿来说事,他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他说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势力令许多人讨厌,他也承认不喜欢克灵顿和希拉里。对他们一贯的强硬作派嗤之以鼻。从不看好希拉里的竞选。还有,他谈论另一个共和党派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也是很直接很出彩:他是一个破坏性人物。我上次和麦凯恩见面是几个月前的飞机上,当时他正忙着竞选,马上就赢得党内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他主动向我爆料,说坐在旁边的竞选班子的女发言人布鲁克在开曼群岛存在巨款,这些钱是靠贩毒赚来的。还说她是帕特·布坎南的私生女,患有狂躁抑郁两极失调症,是个酒鬼,滥交男友,刚刚从贝蒂戒毒中心出来。果真是口无遮拦哦。我想说,亲爱的作者,你也一样,果真是口无遮拦哦。

这样口无遮拦谈论国家政治和权势人物的书,在中国是极少见的。至少我还没有见到,中国的新闻记者还没有这样的胆量,也没有这样直接犀利评判政客的魄力和习惯。其实我不太了解《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书中众多的新闻人物和政要权势们,如果是写中国人物,那读起来要有趣多了。只是中国的新闻评论员们很少对官员这样直接批判评论,中国人的新闻没有这样的激烈,我都不敢谈更多了,我现在就担心豆瓣敢不敢把这篇评给放出来。

我怀念柴静。可是她已经从央视离职了。

读《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有感心得体会二:

在之前,一直都深信西方国家的政治是较为清明的,因为执政方式和理念不同,取得的成效也有所不同。和某大国不同,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垄断,也导致了国内官僚主义膨胀,各种政治上的弊端也昭然若揭。相对于一个政党,两党制在吏治方面其实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的,相互监督甚至相互揭发检举,所以相较而言会清明稍许。

既然说到意识形态,那就离题的说一下我对某大国文化控制上的些许意见。早在三四年前,小说上来说,符合小姑娘们看的故事无非就是高中生的情啊爱啊的,当然我个人是不提倡小孩子情啊爱啊的,但是肯定也不反对。多美的事儿呀,十七八岁的年纪,荷尔蒙分泌得那么充分,不对异性表达一下爱慕之情多遗憾呀!更何况有次坐公交的时候,看到穿着某小学校服的两个小娃娃在公车上公开么么哒。可是某大国说,小说故事里中学生不能出现谈恋爱的情节。我刚刚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我同宿舍一哥们儿一年完成了二十人斩。有次周末晚上和朋友喝酒回来晚了,准备去学校附近的酒店宾馆招待所随便找个地儿睡一晚,可是尼玛我整整找了六家,才终于找到一个双人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是周围酒店宾馆招待所老板的摇钱树了,啪啪啪在大学生中那不就是家常便饭嘛。可是某大国说,大学期间不能出现性方面的描写。掩耳盗铃至此,我只能说,我也是醉了……

当然这只是某大国在文化控制上的冰山一角,你写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来,那肯定就和谐啊,肯定得X国梦啊!鬼神类,妖魔类,鬼怪类,那您就别想了。我一直想着高中政治书上是这么说的,要积极构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要雅俗共赏,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现在只开了一朵花,只鸣了一家。

以上全是题外话,写这么些也够了,太多吐槽的话,和谐事小,破坏安定事大。我还想活到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那天呢。回到正题。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是我第一次接触西方国家关于权利关于政治角逐的书籍,而且是一本纪实类的书籍。在这之前,我一直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圈感到好奇的,也自我觉得他们一定存在他们显著的优势。看完这本书之后,看法开始有了些微的改变。可能与自己工作有关,接触的人,少不了“铁饭碗”们。溜须拍马,构建势力范围,结党营私,阿谀奉承,两面派,冷酷无情,笑面虎这些词来形容那些看似光鲜亮丽高高在上的华盛顿原居民们毫不过分。作者手法巧妙。从一场葬礼开始,开始介绍华盛顿的各色人物,嬉笑怒骂,各色人物开始在读者的脑中成形,虽然大多数的政客们作为外国人,我们并不熟悉,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看完全书的时候甚至都记不清名字,但是那一张张嘴脸还是在脑中挥之不去。

作者作为一名记者,在与这些政治大鳄多方接触的过程中,必然是走出了那个隔着空气的玻璃窗的。对这些暗涌的角逐力量也领略一二,所以对华盛顿这座充斥着金钱与政治的城市想必也是有一番感触的,敬重但是又对这座城市的规则鄙视,深爱但是又对这里人们的嘴脸感到厌恶。

这本书无意算得上一本好书,至少向大家展示了一场完美的美国式政客们的登场show,让我们对这个超级大国的政客们有了一个基础而全面的了解。

但是我同样也很好奇,如果此类书籍在某大国,是不是还有出版面市的可能呢?

读《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有感心得体会三:

这本书有如一出辛辣喜剧,书中大揭华府之短,令各路官僚尝到切肤之痛。作者犀利地揭示了影响华盛顿政治圈背后的媒体力量和规则,展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华盛顿,一个人们从来不了解的真实的华盛顿:媒体和说客操纵着华盛顿这座城,每一个见光的消息与见不得光的交易纠缠不清;光荣与梦想的背后,趋炎附势、虚情假意、尔虞我诈、表里不一上演得淋漓尽致。透过他的眼睛,我们发现那些现在致力于改变华盛顿潜规则的人,最后不知不觉地被华盛顿同化了,包括美国总统。

这本书尚在写作之际,就引起了无数关注。每个人奔走相告且互相打听,嗨,你知道马克有本新书吗?你知道书里面写了谁吗?……每个人都希望马克?列伊博维奇不要在书里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如果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又会大失所望甚至大发雷霆,因为那意味着,在这座城里,你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书的开篇即写道: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蒂姆·拉赛特死了。但整个华盛顿活了。华盛顿的任何葬礼都是极好的人脉市场,大死小亡,一票难求。有权势的追悼者从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蜂拥下来,分发名片,互相交流。这些葬礼成了关系到权力、资本、媒体和虚荣心的有趣而忙碌的日子……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在之后的内容里,他讲了美国的参议员,讲了总统大选,用幽默的口吻将政治变得轻松、活跃,有的人物甚至滑稽可笑。华盛顿不断吸引着这些有野心的人,人们在这座城市打拼,表演,有可笑和可悲的地方,但这里依然吸引着众多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