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轴对称图形手抄报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数学轴对称图形手抄报吧.
数学轴对称图形手抄报资料1:
“对称”的基本要素
“对称”的要素有哪些呢?数学工作者认为:任何领域、任何学科的关于“对称”意义的表述必须具备变换(transformation)、结构(structure)、保持(preserve)等要素。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对称意义不再是对某种规则的模糊印象或是对对称美的艺术感觉了,而是变成了具有严格逻辑定义的明确的数学观念了。这时,我们可以将“对称”作为运算对象并进行运算,当然,也能够证明关于对称的定理(从大学数学系课程“群论”中可以学到),更有机会打开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对称就是左右相同”的观念使得一些小学生在画天安门城楼时,将左右两排迎风展开的红旗画成左面向左、右面向右展开,这个小小的谬误遵循的是严格的镜像对称,反映出左右相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个认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他们认为红旗应该画成向两边飘扬才是严格的对称形式。小学阶段形成的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可以长期处于某种水平,几乎无任何改变。前面曾提到许多成年人对“对称”的认识维持在小学生水平,客观说,这个认识水平是一个好基础,只须稍微有意识的予以扩展,就能得到较大提升。
教师在小学生前述认识基础上,让他们明确说出“对称”就是左和右相同,然后让他们学着说理,学着口述左右对称的道理。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相当于科学启蒙的里程碑。这个阶段的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仅仅看上去“相同”还不够,要能够说明或证明是相同的,才能够确认“对称”性,而这是有难度的,需要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对小学生来说,发现“对称”的存在实在是非常普通的事,例如,大量的植物都具有左右对称的特征。松树,细看、近看难以体会到形状上的对称,但远看,却似等腰三角形般的对称,这就是小学阶段学生画松树时最常采用的形状。
当学生具有了讲左右对称道理的意识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认识更具一般性的“对称”事物。
数学轴对称图形手抄报设计图
数学轴对称图形手抄报资料2:
“镜像对称”——人人熟知的“对称”
面对如此不寻常的词,俺不禁想问:啥是对称?有易于俺们理解的、公认的“对称”表述吗?还真有!这个表述方法是大家在上小学时从算术、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获得的;是以实物、图形或画面为直观背景的;是人人都可意会,但不易用话语把它概括出来的;一般通过描述对称事实予以说明,属就事论事式的表述。例如,具有左右对称显著特征的动物、建筑物、家具或用品就是常用于启蒙认识对称形象的实物。
小学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够独立概括这类现象或事实,仅处于“认得”或“识得”的水平,认为“对称”就是这样子的,尚无意触及对称的本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对“对称”的解释为“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对折产生的折痕叫做“对称轴”。这个解释较狭隘,但易理解、好掌握。教师在使学生认识对称的过程中,一般辅以“折、画、剪”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后,折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
将“左右相同”归结为“左右重合”,或反之,这种“认得对称”的水平是普遍的,大多数人对“对称”的认知一辈子都维持在这一水平。许多人在中学或大学学过几何学之后,对“对称”的认知也基本处于“左右全等”、“对折重合”的水平,并且习惯于借助直观手段的辅助。但是,假如把呈“左右对称”的画面竖放或斜放,或者把一座呈轴对称形状的物品竖立或斜置,再提问是否对称时,习惯于“对称”的左右水平呈现形态的多数人会因有悖习惯而不能马上做答。这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对称现象时的最朴素、最直接的反应。
实际上,对“对称”的认识最早是从幼儿园或父母那里开始的,左右手、左右脚、左右腿、左边和右边等概念是幼儿阶段形成的经验性或习惯性认识,这是对“对称”的幼儿期认识。待到读小学时,则进一步学习了左右概念及其应用,这时,学生自己的左右手起到了关键性的位置参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与人体有关的前后对称性也是常用的,但却经常被忽略,教师与家长均未注意提炼出“左右”和“前后”是地位相等的对称现象。“对称”概念的形成初期就是这样的。
被忽视的“对称”现象还挺多,以“观察者视角”为例,观察者若从某个角度观察某物是不对称的,还不能马上下“不对称”的结论,要多换些角度观察再说。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自行车、汽车从侧面看显然不对称,但从正面看则显现出对称性。这仅仅是看得到的对称性,还有看不到的对称性,例如汽车的动平衡性,需要仪器测试才能得到确认。这说明观察方法是多样的,不仅是用眼。现在的数学课经常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但教师很少注意讲授观察方法,作为观察方法之一的“观察者视角”是很常用的数学方法,也是观察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作为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现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安排了“三视图”内容,其意义如何,尚待确证,但若通过“三视图”来教学“观察者视角”,并进一步提炼出观察方法,这就是极有意义的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