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下载

2017-05-26

金融(FIN)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论文下载篇1

金融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控制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金融控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金融控制的措施。除了金融控制理论以外,相关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这两种金融理论,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学术观点和主张,并讲述了它们的局限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控制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对国内外学者的金融控制理论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控制,综述

一、相关金融学理论简述

在详细阐述金融控制理论之前,我们先了解另外两种金融学理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通过对这两种金融学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金融控制理论。

(一)金融抑制理论

20世纪50年代,格利和肖开始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当一国的政府对本国金融实行严格的控制时,就容易出现抑制金融发展,进而抑制经济发展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调查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发现很多国家存在金融与经济相互抑制的恶性循环现象,他们称为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可以概括为:一国政府对金融业制定了政策,人为的降低利率,实行歧视性的信贷政策,以此促进经济发展,但却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业处于一个没有效率的状态,反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一种状况。金融抑制有几个特征:一是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不能反映实际价格水平;二是金融市场是分割的;三是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金融抑制有很多缺陷,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但很多政府依然采取金融抑制政策。因为他们的金融体系和税收制度还不健全,只有增强对金融的控制才能保持政府的财政能力,才有力量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这样虽然造成了资金配置上的低效率,但是却能掌控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麦金农和肖各自系统地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其核心观点是政府要放松对利率的控制,鼓励银行间竞争,以此最终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可以概括为政府放松对利率的控制,加深资产金融化的程度,逐渐形成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使金融业具有充分的竞争性,从而使金融业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形成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一种状态。金融深化的标志有三个: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发展正规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是构建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虽然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问题,但对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没有足够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不完善,信息传递效率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如果单纯鼓励银行间竞争,可能会引起恶性竞争,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与稳定。政府放弃干预推行利率市场化也会使发展中国家失去调控金融活动的能力。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全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过度的推行了金融自由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的金融深化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金融控制文献综述

(一)金融控制的内涵

宽泛的讲,控制是政府对经济的所有干预,政府实行金融控制政策是指在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采取有利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等政策工具,对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速度进行控制,而不是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实行过度的市场化措施,并最终在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现金融的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对金融进行控制的时,由于执行力度、对象和步骤的不同,金融控制的效率也不同。本文认为金融控制是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控制,即政府为了促进金融业发展、弥补金融市场失灵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以出台法律法规为主要手段对金融主体进行扶持、引导、规范和约束的总和。

(二)国外金融控制文献综述

金融控制一词,最早由麦金农提出,他指出财政控制应优先于金融自由化。麦金农的金融控制理论是一种财政和货币控制理论,该理论指出转轨时期的政府靠发行货币取得资源将导致通货膨胀,而不会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实行财政控制,并建立完善的税收机制。

1、金融控制内涵的界定

维斯卡西认为,政府控制是政府以法律手段,以限制经济主体的决策为目的而运用的一种强制力。丹尼尔・史普博对控制的界定结合了经济学、法学等对控制的定义,他指出,尽管市场是控制政策存在的理由和前提,但以往对控制的界定都倾向于把市场忽略掉,因此他把行政决策和市场机制统一了起来,认为控制是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政策的一种规则或特殊行为。

2、对金融控制的必要性研究

有学者指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这种由多数企业构成的产业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消费者未必拥有充分的信息,以决定在多种服务和价格中选择哪种为好,结果难以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而且一旦企业倒闭,则难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Llewellyn和David研究了金融控制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并指出金融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必然性。JulianR.Franks等学者在1998年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控制的有效性,他们研究并考评了英国金融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并首次对金融控制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对象选择了美国和法国。Rochet和Keeley等学者的研究认为资本充足控制在降低银行冒险的风险激励方面具有积极作用。Taylor,Buffie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政府对金融部门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控制。Wade,WB认为东亚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提高了社会福利。Edwards,Hastings对拉丁美洲国家金融自由化研究的成果表明了在缺乏适当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化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脆弱性。ChoandKhathate对亚洲五个国家的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导致储蓄与投资的系统增长。C.Denizer,R.M.DesaiandN.Gue-orguiev认为用抑制性的金融控制来为赤字融资可能会比用自由化来弥补赤字的成本要高,但采取这样的政策能够维持权威和确保权力的生存及延续。

(三)国内金融控制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学者和经济学家对政府金融控制进行了多方面细致的探讨,积累了大量文献。近几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金融控制的涵义界定

王欣欣(1996)指出,经济改革中的金融控制是对改革过程的控制,是稳定与变革相统一的控制,是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控制。张杰(1997)则认为金融控制是对国家调控金融资源的一种描述。为了将个人部门的储蓄集中到国家手中,需要一个国家控制并占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体系,同时为了让居民储蓄更多地流入国有银行,也限制了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高存款准备金制度限制了国有银行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力,强化了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张力(2001)所研究的金融控制专指转型国家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工具,控制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相对速度(而不是同时实行所有的市场化措施),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现金融均衡和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谢朝华(2004)认为金融控制是指在金融发展过程中,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效率,政府以一定的手段对金融活动主体的控制和金融活动主体对其金融行为的自我约束。

2、金融控制所包含内容的方面

李冰(2001)认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经济往往难以避免财政状况恶化。为了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实行了金融控制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利用储蓄来吸收居民户和非国有部门的潜在购买力;二是利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来为财政赤字融资。此时国有银行成为金融控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有:(1)代行财政注资职能;(2)承担本应由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3)承担本应由财政出资的政策性业务。毛伟(2001)认为金融控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明晰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部门的产权结构。(2)增强银行风险决策和风险化解能力。(3)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4)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5)谨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沈民(2003)认为金融控制包括:(1)通过国家对金融业的垄断,限制体系外及国外金融机构介入,尽可能通过金融业从社会集中财富并置于其既定政策目标支配下。(2)对国有银行的表外业务、产融结合、信用证券化等现代业务严格控制,严格实行分业监管。(3)严格的贷款规模和歧视性贷款政策,使国有银行长期对国企从流动资金到固定资产投入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贷供给。

3、金融控制的工具与表现形式方面

张兴盛(2000)认为金融控制的工具有三个:国有银行的信用垄断;利率控制;对国有银行的信贷控制,其中包括对各国有银行都赋予了政策性贷款的义务,中央银行对各国有银行都实行了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以及高准备金制度。陈雨露(2005)认为金融控制中的国家战略工具有三个:超额外汇储备;开发性金融制度;开放条件下有限自由化的货币制度安排。在金融控制的表现形式方面:阎江(2003)认为我国始终没有走出以间接融资为主,以信贷体系为基础的“计划管理”模式,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一直存在,这种过度干预直接以政府的金融控制表现出来。其一,行政性的金融垄断;其二,高储蓄率;其三,严格的信贷规模和歧视性信贷政策。郑泽华和王枉(2009)认为经济转轨时期金融控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长期维持行政性的金融垄断;其二,国家在对国有银行进行政策倾斜和保护其垄断地位的同时,对产融结合、银行表外业务、资产结构调整、银行信用证券化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等均予以严格限制和管理;其三,严格的信贷规模和歧视性的信贷政策。

三、小结

对于政府的金融控制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而对其作用的判断还要依赖金融发展的程度和政府进行控制的强度,在不同的阶段,金融体系对政府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加强对金融控制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与金融控制理论密切相关的两种金融理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通过对这两大金融学理论的介绍和比较,使我们充分的认识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控制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后面我们介绍金融控制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金融控制理论,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金融控制的文献综述。通过对金融控制的介绍,我们认为金融控制是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控制,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而对金融主体采取的一系列规范和约束的总和。它不同于金融监管,也不同于宏观调控。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外学者对金融控制的研究,其中尤以麦金农的观点为主要,然后介绍了国内学者对金融控制的研究,分别从金融控制的涵义、内容及其工具与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金融控制理论的发展所发挥的理论指导作用肯定会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R.I.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刘新伟. 浅谈金融自由化的利弊[J].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6月

4 李强. 历久弥新的学术生命力-评《麦金农经济学文集》[J].中国城市金融,2007年02月

5 沈民,张力. 中国金融控制与金融监管的协调[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

6 华志贵,宋进彬. 中国股票市场的政府控制:转型经济的逻辑[J].财贸研究,2003年01月

7 阎江. 转型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与金融控制[J].金融论坛,2003年6月

8 毛伟. 我国金融控制政策成因的博弈分析[J]. 浙江学刊,2001年04月

9 焦继军.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与金融控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10 陈雨露. 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控制和国家工具[J]. 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07月

11 谢朝华. 论我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金融控制力[J]. 财经科学,2004年06月

12 周青笛. 提高政府金融控制能力的途径分析[J].全国商情,2007年5月

金融论文下载篇2

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体系结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证券机构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文章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提出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概念和供应链协调的主要内容即信息和服务资源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独特的模型;推拉结合型运营模式及较短的供应渠道等,并给出了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体系结构

当前,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业成为投资的最大热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刘丽文,2004)。任何一个服务业企业不能包纳服务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选择合作联盟。正因为如此,服务业企业需要将部分服务产品外包出去,并通过供应链模式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服务产品。因此,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金融业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行业,在服务经济时代中将更显重要。至2007年1月23日为止,上海及深圳两间证券交易所开户的股民总数达到了8093.41万户,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邢精平,2006;祈斌等,2006)。金融证券行业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客户的服务行业之一,如何提高金融证券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对服务的提供进行有机的整合管理成为了制约国内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金融服务行业不断地应用新技术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虽然我国许多金融机构目前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但是尚有许多金融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服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最近几年,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服务供应链问题(Ellram and Wendy,2004:wlaart and Kremper,2004;Margee et al,2006),但仅KlEin(2004)研究了服务供应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而目前在国内,服务供应链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陈小峰和李从东,2004)、旅游服务(黄小军和甘筱青,2006)和物流服务等行业(金立印,2006;阳明明,2006;刘伟华,2007),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应用到金融证券服务市场。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本文拟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以优化我国金融证券行业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结构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集成服务供应链上的各成员,协调服务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更好地满足最终客户需求,从而增强服务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供应链管理要求链条上的企业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全过程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业是一个产业链短、参与单位多、客户直接参与的行业,实现服务供应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做一个界定。

本文认为,所谓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Monetary&Security Service Supply Chain),就是通过整合金融证券服务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以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企业的一条服务于最终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交易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等相关企业基于契约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合作伙伴组织,如图1所示。

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它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集成与优化利用的思想,是一种现代企业集成化组织和管理模式。由图1可以看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贯穿于主体、中介体和客体之间,表现为服务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具体如下:

1 中介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中介体主要是指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包括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代理证券销售、投资咨询、代理开户、代理证券买卖、代理结算等服务,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的发行销售以及配股派息,证券交易所除服务集成商角色外更表现为服务平台的提供者。

2 主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是指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唯一最终客户,其投资证券的要求均通过服务集成商给予的服务得以满足,其服务满意度是衡量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客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客体是指其提供的服务产品,即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的股票和债券。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下,证券交易所在交易市场内各公司之间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证券交易所通过集成相关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投资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服务产品提供给投资者。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内容

1 信息协调。整个金融证券市场中的各类信息对于各主体的投资决策及最终收益结果都存在直接影响,所以信息在此强烈表现着其价值性。因此,各主体对于金融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都存在高需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商要求服务集成商提供市场的宏观整体信息,以便其进行输出的金融证券服务的合理规划。如决定发售股票债券的数量以及进行上市的具体时间。而投资者则寄望证券公司能够对交易信息即时披露,并且对市场动态和专业交易推荐等信息进行主动输出以利其作出最佳投资决策。此时,服务集成商需要对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以及更新。

通过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各主体对于信息的要求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上市公司需要的信息作为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间相互合作的输出结果,由众多服务集成商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并分工处理以得到。同时,分工协作地整合信息资源更简化了服务集成商的工作,减少成本,缩短信息输出时间,投资者对于信息时效性的高要求更轻松地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2 服务资源协调。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所涉范围十分广泛,金融证券服务的对象亦十分多样,因此造成对服务的需要差异大,服务资源亦因地区差异存在不均衡情况。而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服务的高质量尤其重要。故此,利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合协

调作用,于统一平台下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分散且混乱的服务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能够达到输出统一的高质服务效果;同时,利用不同服务集成商的专业化服务优势,整合输出整体质量更高的专业金融证券服务。通过对服务资源的协调,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能够有效解决因地区差异及服务资源分布差异而产生的输出服务差 异的问题,较高程度地满足各种金融证券服务对象。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独特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模型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服务供应商(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目标是通过输入战略层面的指导,利用证券交易所(服务集成商)的专业集合服务输出世界级的金融证券服务以满足最终投资者的需求。而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 管理主要体现为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上市 计划安排、证券代理销售及买卖以及投资咨询服务等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实质上亦是将金融证券服务所包含的正向供应链以及逆向供应链进行集合,从而为最终投资者提供全面、整体性的服务。

(二)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当中,推动型的运营模式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响应速度的高度要求,而能够提供快速反应的拉动型运营模式却带来了服务供应商难以接受的高成本。因而,构建基于“推式”和“拉式”思维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也就是说,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前(即证券公司一上市公司一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阶段)。可采用推动型供应链运营模式,即按照对证券金融市场的预测进行服务产品设计及输出;而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后(即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一投资者阶段)则可采用拉式供应链,即根据最终服务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做出反应。金融证券服务市场的服务差异点通常出现在服务集成商中间,主要表现为金融证券服务的需求变化较大较快,最终投资者对于金融证券服务多样性的要求较高。而在服务差异点的前后,需求稳定性不一;在推式阶段中,服务需求较为稳定且为大批量,而在拉式阶段,服务需求随着交易市场快速变化,较不稳定且为小批量。

这种新型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运营模式集合了“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的优点,体现了延迟差异的思想,稳定了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负荷,提高了金融证券服务机构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三)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依赖于综合型平台系统

在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一直贯彻始终的是金融市场中的证券流通及销售买卖活动,而这些交易活动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证券交易所所提供的平台。由此可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需要一个交易平台系统。

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各主体间的 联系角度看,平台系统以链接媒介的方式出现并且发生作用。服务供应商通过证券交易所架设的平台系统与服务集成商及最终投资者取得联系,最终投资者向服务集成商发出的服务请求亦是通过平台系统反映,而服务集成商更与平台系统紧密结合,围绕着平台系统的功能而作出延伸服务设计。

从平台系统的构成角度看,平台系统属于综合型,可以细分为交易平台模块及信息平台模块。服务供应商在金融服务供应链中输出服务必须利用交易平台模块,上市公司的销售证券及进行配股派息服务都必

须在交易平台中进行。而服务集成商及最终客户则同时利用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证券公司利用交易平台代理上市公司派送股息红利,也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买卖,而投资者的资金也在交易平台中得以运转;同时,投资者不论是通过证券公司提供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还是自行分析从而进行投资决策,归根究底也是在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证券及上市公司信息。

此外,服务集成商进行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系统服务是双向性的,贯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始终,平台系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金融证券服务顺利进行的保障。

(四)较短的供应链渠道

与制造型产品供应链相比,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个供应链渠道较短。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活动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发生,伴随的波动也较大,所以,服务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最终客户的利益。另外,服务行业具有客户参与性的特点,此处客户对于服务速度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快速服务要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必须在尽量少的环节中运行,这样决定了其供应链渠道必须有别于传统产品供应链渠道,控制在服务供应商一服务集成商一最终客户之间。

较短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渠道优势在于能够使服务集成商更有效地了解客户服务需求,合理设计服务,优化资源整合;服务供应商也能快速了解市场动态,维持较高服务竞争力;亦能够有效提高客户参与性。增加最终客户的服务满足度。

三、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的金融证券服务业中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势在必行,但能否达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则需要重点把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及共享性、集成服务的整体性及多样性、服务反应的快速性。

1 综合且共享的服务平台。由于服务平台的使用贯彻于整个金融证券交易活动的始终,同时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对于平台系统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作为保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综合性和共享性。

服务平台的综合性体现为服务平台拥有完善的包含着金融证券交易及其延伸的相关信息的内容。透过统一的服务平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进行的服务信息获得或服务交易都有了统一的行为标准,标准化的活动行为能够保证金融服务供应链系统维持高效率的管理。

而服务平台的共享性则体现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对平台的公开信息具有使用能力。这样能使服务资源公开化和透明化,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对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管理,达到整合服务资源的目的。

2 整体而又多样的集成服务。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强调一体化的运作,集成服务的整体性是实现服务供应链有效管理、整合服务资源的体现,同时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而集成服务的多样性能够维持系统的活性,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处于较高水平,便于系统管理。

3 快速的服务反应。由于金融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参与度极高,而市场变化速度也极其迅速,投资者服务需求的发生和变更往往出现在极短的时间段内,此时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管理表现为对服务反应系统的快速化管理。快速的服务反应能够有效避免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出现“牛鞭效应”,即证

券交易服务的订单堆积。

(二)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 管理的策略

要更好地 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进行管理,仅靠金融证券服务企业单纯地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理念是不够的,必须配以符合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求的客观实际,通过内外结合以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因此,在金融证券服务业内对 软件设施建设、服务集成商的服务模式定位以及服务方式进行改造,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更为完善的客观条件。

1 搭建“一站式”综合平台 ,促进供应链集成。金融证券服务业的综合平台需要金融证券服务信息平台及证券交易平台相互紧密结合。而“一站式”交易平台是当前交易所 发展趋势,服务层面较单一的“小商式”专业交易平台在当前的市场中缺乏活力,而目前金融证券的衍生品增多,只有产品多元化前提下专业化经营,即提供“一站式”交易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要。另外,在“一站式”的信息平台中,信息平台对于服务需求及供应的信息化处理,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及投资者均能实时监测服务需求及供应,同一信息平台内信息数据的交换更为便利,服务集成商及时对服务资源作出能力协调及 计划协调,对服务进行供应链内由始至终的集成,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强调“一站式”是基于目前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金融证券市场的产品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股票、期权或期货交易,投资者存在对衍生品并行交易的服务需要,“一站式”是长远战略发展思路。

2 集成“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金融证券服务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服务市场中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准确迅速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能力,这对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意义。证券交易所与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对服务的集成与输出程度,“一站式”服务是服务层面多元化的集成表现,同时亦是内部资源整合后的输出表现。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实现“一站式”服务集成,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首先完成服务集成商内部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再而满足从服务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服务供需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另外,集成“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企业通过采用功能性专业服务采购,达到规模 经济成效、降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目标;同时,“一站式”服务集成促进企业内部服务信息流的高效运转,完善内部供应链效率,提高服务输出速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3 自助化服务,提升服务反应速度。服务反应速度作为客户服务满足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金融证券服务领域尤显重要。投资者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的服务反应要求亦相对更高,其中要求最高的是交易服务的反应速度。为了保证服务反应迅速。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链接综合平台,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构建,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让投资者能够以自助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或交易服务请求。金融证券自助化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或上网与金融证券服务终端进行链接,从而实现投资者的服务目的。其优点在于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投资者对服务反应速度的要求,并且通过改变服务方式减少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企业的人力资源耗费,利用电脑系统加强服务管理,最终降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更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 应用 管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金融证券行业的供应链运营模式未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应该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其加以分析和诊断,构建现代意义的 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使各成员之间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多赢”。因此,本文以服务 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探讨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体系和运营模式,试图为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的金融机构构建高效的服务价值提供系统、树立供应链管理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