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2017-03-0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在学前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了进一步新的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 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期在四年级(10~11岁)

(3) 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有待完善。

(4)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在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

1、 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的全部“消亡”。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纪的小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同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即使是只要求儿童进行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只管的图象来求解答;当解题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心理学家刘范)

2、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

这个转折期一般认为在四年级(约10——11岁),如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林崇德运用横断法和纵向法,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个“关键年龄”。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

在思维结构发展中,抽象思维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思维(包括辨证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4、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差异。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学生已达到较高层次的抽象水平,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有停留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在学习分数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还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过程也称思维操作,是对复杂的信息的加工过程,它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由此而派生出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过程和相应的能力。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