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孩子便血的原因和对策

2016-12-27

小孩子便血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吗?快进来看看吧,小编已经精心为您整理资料,为您排忧解难。来看看,涨涨知识。

有些家长常常发现,自己的孩子大便以后会有少量出血,大多为大便上沾一点血,有时是擦屁股发现卫生纸上带有血迹,且都是鲜血。可是,孩子肚子不疼,肛门也不痛,胃口、精神、生长发育都正常,去医院验血也没有贫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小孩子便血这是不是病呢?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疾病。原来,幼儿为了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活跃,直肠、结肠甚至小肠下段的淋巴组织集聚成团(称为淋巴滤泡)。有些淋巴滤泡较大,凸出肠粘膜下,整齐紧密地排列着。靠近直肠末端(即肛门口)较凸出的滤泡,受到粪便的摩擦与肠壁收缩的挤压,常会出现少量渗血,沾在粪便上,甚至流到肛门口,这就是幼儿偶尔大便带血的原因。由于出血量不,机体可以自行补偿,所以不会引起贫血。但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大便带血非常担心,以为这和女性的月经一样。其实,孩子的大便出血量按比例来计算,远不如女性的经血量,所以完全不必忧。如果验血证明确实有贫血,服一些补血药也就足够了。由于淋巴滤泡增生是幼儿免疫功能逐渐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免疫功能成熟,淋巴滤泡增生逐渐减少,出血也就自然停止,因此不需要治疗。

有些孩子由于增生的淋巴滤泡被擦破而出血,并造成感染,会长出肉芽。过度增生的肉芽形成小肉球,突入肠腔,这就是息肉。息肉更易受到挤压,于是孩子每次大便都会带血。但无论如何.出血不会很多,孩子大便时也没有感觉,更不会恶变。这种息肉在医学上叫做青年息肉”。医生在直肠检查时若发现孩子有息肉,可以顺手摘下来。若手指够不到,一般不必处理,因为随着息肉越来越大,根部的蒂会越来越细,息肉自然脱落后,随大便排出,以后就不会再出血。个别的大息肉,顽固而不脱落.可以通过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手术摘除。

大便时出血不多,肚子和肛门都不疼,粪便不稀也不大干燥,一天一次排便,当然不像有什么急性病。虽然经年累月便血,但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活动、营养、发育,验血也无贫血的迹象,说明对健康没有妨碍。此时,家长不必惊慌,因为这样的便血不要紧,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原因:

1、消化道疾病 为便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 小儿便血美克耳憩窒、肠息肉、肛裂等。

2、梅克尔憩室: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由于发育异常而在肠壁上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两岁以内小儿。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

3、肛裂:肛裂是指肛门口边缘的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炎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们有排便痛,当孩子解大便时就会哭闹不安,大便干硬。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诱发肛瘘。

4、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便血特点为赤豆汤、洗肉水样,腥臭味,同时伴有高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休克。

5、急性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觉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两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婴儿。便血特点为果酱样大便。

病儿会因腹痛引起阵发性哭闹、呕吐。肠套叠早期的病儿,多采用空气灌肠,进行复位治疗,如果病情到晚期,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6、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同见于3-6岁儿童。便血便血特点为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

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粘膜上,好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黄豆或蚕豆大小。如果息肉不止一个(多发性),则应进行手术治疗。憩室位于回肠末段,因可能含有异们的胃动膜或胰腺组织,所以会发生溃疡出血。若出血最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

7.孩子辅食添加的是否科学得当直接影响脾胃功能,影响大便情况。

8.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平时要要少说老人的不好,祸从口出,要孝顺公婆,少生怨气,积极乐观地笑对孩子。别总是责备和指责孩子,给孩子增加压力。

对策: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寒凉和大寒的食物,水果都尽量不吃。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可缓解便血症状。

5.家长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为此忧心忡忡,每天紧张的要求孩子定时排便,可以转移注意力,做些自己的事情,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精神状态正常,饮食正常,尿量正常,不必担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