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重点

2017-05-12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重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重点: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⑴、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⑵、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也叫浆细胞)

⑶、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3、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黏膜。

第二道:体液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吞噬细胞。

第三道: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

4、抗原: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等。

5、抗体:指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⑴、二者各有独特作用,亦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役效应。

⑵、体液免役主要针对细胞外毒素,依靠特异抗毒素完成。

⑶、体液免役主要是抗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⑷、细胞免役针对异体组织,或吞噬或消化溶解,或将其释放到体液中去。

⑸、二者共同针对细胞内寄生物时:体液免役先发挥作用,阻止其传播和感染。

若已经完成感染,则细胞免役将抗原释放到体液中再由体液免役消灭。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必考点归纳: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三个要点:高等动物、刺激、反应

①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吃梅子分泌唾液

②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发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②反射过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反射过程: 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见左下图:

②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见右上图:

③主要突触组成:

④突触间传递

a.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b.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c.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感悟拓展】

1.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答: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

2.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a.产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b.分泌结构:突触前膜 c.受体: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d.作用: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e.种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f.去向:作用后被分解

3.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指突触后神经元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那么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时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答: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时其膜电位仍是外正内负,而且是内外电位差更大了。这种情况下神经元更不容易转化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了,因此称为抑制。

四、通过激素的调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