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题目

2017-03-10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成了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篇1

一.为什么大学生会自杀

天之骄子接连自杀事件,震惊整个社会,为何天之骄子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珍惜自己的生命。生与死只有一念之差,所以大学生面对自杀,要慎重,要理性,更要为结束生命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自杀是一种具备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一个有良知的媒体不应该为了增加发行量、吸引大家的眼球而大篇幅地连续报道每一个自杀个案,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媒体应最大限度地力求淡化报道。这是对生命意识的尊重,同时也是媒体自身的一种天赋职责和义务。如今年轻人的抗挫折能力不高,意志力不够坚强,在遇到问题而又求助无门时,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一个人活着不单为自己一个人而活,还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父母几乎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失去了孩子,父母和亲人该会多么伤心。

从上述几个自杀案例我认为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遇到问题后自己觉得找不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深圳大学学生罗某婷已经患有抑郁症,跟人争吵后竟上吊;广东工业两大学生竟因失恋、挂科而自杀,河北大学生刘伟因找不到工作而绝望自杀,从这些例子来看,我认为是由于家庭教育和中国式的应试教育造成的,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是高分低能,心理素质差,独立能力差,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问题就易想不开。

二)自杀会传染。

如果该生知道前一天有同学跳楼自杀,那会给他提供一种暗示,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效仿同学跳楼。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问题

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误导。

无数父母从胎教、幼教就开始在每一个细节上安排孩子,让孩子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大人们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孩子时,就会收获两种结果:要么孩子非常听话,但精神严重压抑,结果得了抑郁症(精神病的一种),要么孩子不听话,完全叛逆。河北大学生刘伟和深圳大学生罗某娟就是前一种。

中国式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教育。现在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布置过多的作业给学生,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若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校又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处罚,现在的学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完全没有独立的意志,没有自由,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孩子心理严重压抑,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不让孩子干家务、搞卫生或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一心读圣贤书就行,结果养成孩子的独立能力差,生活无法自理,出现高分低能之象,独生子女尤其普遍。

有的家长过份迁就孩子,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遇到问题就大喊大叫,无所适从,结果导致孩子依赖性过强,过份爱面子,心理脆弱,遇到不顺心之事就想不开,应该引以为鉴!

2、社会环境的冷漠和残酷

一切向钱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冲击着校园,连学校也没法避免,近来大学扩招,使更多人得到高等教育,但还没有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导致今天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关注和解决,造成今天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之现象,加上现在社会许多企业招人时很现实要熟手不要生手,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困扰及失落,若政府不及时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打通企业和大学沟通的桥梁,必定会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杀现象增多。

3、学校对学生关注不够

只注重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缺乏对学生生活、就业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防止大学生自杀

一)高校

1、改革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人来对待,要把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增加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在管理方式上,要尊重大学生个体的需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其解决实质难题,尤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为其学习、成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2、加强挫折教育

大学生初涉社会,对于“失败”极其敏感,一方面是因为在家备受长辈宠爱,有求必应,当初涉现实社会时难免心理上会出现误差;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同学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是出到社会竞争更大,面对的挑战更多,一时无法转换角色。因此,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学校不仅应该充当好其教书的角色,还应该作为一个育人的基地,及早地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激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挫折。

3、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和咨询机构,进行专业辅导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报告中,有74.3%的调查者所读的大学有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17.1%的表示正在完善与建立之中,只有8.6%的调查者表示学校没有设立相关的机构。这个数据无疑是令人乐观的,但是值得深思与探究的是,这些机构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又有多少呢?据笔者了解,学校设立的这些机构少有人涉足,很多学生觉得去接受心理咨询是一件羞耻的事,担心让周围的人知道会受排斥。所以高校注重的不再是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而是转为鼓励学生主动咨询,开设个别心理咨询和电话咨询,此外还有为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全面记录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心理变化,并且做好保密工作。

4、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杀危机干预技巧

加强进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掌握自杀前兆或者有关异常心理情况反应的特征,做到发现时不慌不乱。分工安排及时的做好有自杀念头的同学的安抚工作,尽量给予关心,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此外还应与其家庭沟通,及时关注心理变化,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和校园环境。

5、做好自杀事件善后处理

每次学校发生重大的自杀事件后,学生的心理难免会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在这时学校要及时的向学生公布自杀调查报告,向学生分析自杀原因,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活动,舒缓学生的紧张心理。 (二)社会各界 1、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 由于经费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心理危机干预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而需要量至少为200名。现有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帮助。此外,由于职称和晋升得不到重视,专职心理咨询员的流失也很严重。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社会各界

1、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

由于经费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心理危机干预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不到100人,而需要量至少为200名。现有的心理咨询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帮助。此外,由于职称和晋升得不到重视,专职心理咨询员的流失也很严重。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媒体要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如今每当出现大学生自杀事件时,媒体总会一马当先的进行专题报道,有时难免会夸大了事件的严重性,而且长期反复地报道这类恶性事件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大学生心理紧张,制造恐怖气氛。因此媒体应该多报道积极向上的新闻,鼓励大学生克服困难;此外,也要担任起一个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多宣扬积极的思想。

3、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

调查表明,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最大原因之一。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虽然拥有一个好的文凭,但是现实社会更多 讲究的是经验。作为一个初涉社会的新人,大学生没有经验可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去搞教育,加大对大学教育的投入,但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却不如一个技工,情何以堪。因此,国家在促使高校扩招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做到人尽其用。

4、改革教育体制,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模式

作为中国教育界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教育体制的改变早是迫在眉睫。虽然到目前中国“一考定终生”的模式依然根深蒂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努力,但是我想说的是速度太慢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根。希望相关部门多多深究这些大学生自杀事件背后的真相,那时你就会发现受中国教育制度毒害的孩子不在少数啊,难道真的要到您的孩子成为殉葬者之一才会觉悟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篇2

们都知道大学是一个大的集体,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而我们也将通过大学慢慢的学会融入社会。

以下是我在本学学期参加的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实践活动的讲座;教育活动;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等相关活动。

1.2012年10月10日,在世界心理健康日这天, 我参加了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的一次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该活动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到杭州灵隐寺聆听国家著名心理咨询师王道华老师的讲座。活动的内容是寻访灵隐心灵之路。

2. 2012年10月17日,我在离我校不远处的杭州师范大学参加了一个有关人际关系中的技巧与方式的教育活动,该活动有他们的心理健康协会理学院分会主办。活动的名称为影像心灵。活动中老师采取图片、文字以及小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了表情的重要性,赋予了讲座一个轻松愉悦的开场氛围。接着,老师又以讲小故事、与同学互动的轻松方式让大家领会了倾听的重要性,明白了吵架的艺术,懂得了如何面对批评、如何对别人说“不”、如何处理沟通后的负面情绪等等。最后,老师让大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