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创业故事
在当今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微信是用得最频繁的工具,有些人用微信来聊天,而有的人用微信来赚钱创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微信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微信创业故事篇一
2014年3月,一向对新兴事物比较敏感的郭玉静,抓住了微信平台开放的风潮。三月是学生对水果花费的旺季,萌发了在微信上卖水果的想法。说做就做,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期“幸福鲜果坊”网上商城上线了,短短一个月之内,平台粉丝量激增上万,靠着口碑和便捷的服务引得了学生的热烈追捧。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郭玉静的团队掘到了第一桶金。也察觉了校园市场隐藏的巨大商机。
6月份郭玉静的公司正式成立了,靠着前几个月的积累经验和团队的不断扩大,她瞄准了校园市场上的其他商家,刚开始非常困难的,通过跟商家的联合,从校内线上的点对点售卖商品到如今构建网络平台全面推广线上移动购物使得他们的公司在校园一炮而红。如今学校80%的商户都与他们建立了安稳的合作关系,而且他们的校外市场也在延伸。目前通过微信开发建立编制化的网络平台使用规模以及触达数百家。在本年的三月份,郭玉静又通过校园巡讲方式将技术和经验零成当地与全国高校中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分享,虽然才短短几天,却已经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份申请,也预示着高校小蚂蚁联盟的正式成立。为招引更多高校创业者的参加,小蚂蚁联盟以零成本加盟的方式面向全国高校启动。在谈到他们的盈利模式的时候郭玉静说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的团队,从1到100万基本是靠量而积累过来的,天下从来就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其中经历的波折惟有他们自身心里最清楚,一度面临团队解散、资金无法运转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困境,但是走运的是,一向在固守,不离不弃,最终走到了如今。
创业 拼的是工匠精神
面临社会上的竞争,郭玉静坦言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他们做微信开发,做移动商城的使用技术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没关系,郭玉静说如果在速度上赶超不了别人,那就在你的技术精雕细琢,用工匠的心态来做,在营销推广与技术维护后期服务做到让客户中意,让每个客户都获得极致的体验。事实证实他们的努力也获得了报答,联通公司、重庆德庄、电视台等行业翘楚积极谋求合作,山西广西、湖南湖北、北京、新疆等各地人士纷纷慕名而来谋求合作,他们校园哎吆嗨团队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健全的体制,针对企业不同的行业特色提供“个人定制”服务,让每个客户享用别样的服务。这在竞技游戏比赛中时髦这样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技术流的程序员,经营的治理大拿,以及码字想创意的策划者,感谢每个团队成员在里面发光发热才有了他们如今的成就。
梦想 打造全国极客商城
影响用户选择权的不仅是供求关系,而是包含了体验。唯有用户的体验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要素,目前首要专注于高校联盟和中小企业转型两大业务的郭玉静说到我们要因势速变,将来已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又有很多很多。下一步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和社会上导师的协助打造一站式的极客服务,用最专业的手段来处理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问题,打造全国第一的极客商城。
对于将来,郭玉静希望通过逐渐打造完好的互联网产业链,可以让身边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也能有所作为,更快的成长,最终目标要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品牌,同时也希望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参加到他们的集体中来。
大学生微信创业故事篇二
在许昌学院创业园的5号区内,一条“校园哎吆嗨,幸福鲜果坊”的横幅,吸引着来往人们的目光。一旁的办公区中,整齐摆放着电子秤、保鲜膜、水果刀、案板和成箱的水果。案板前,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正忙碌着切西瓜,按照微信订单配送水果。她就是该微信平台的创始人郭玉静。
郭玉静是许昌学院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寻找创业项目,曾进行了多次创业尝试,2013年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好友谷玉飞,她发现了微信平台这个新鲜事物。她上网咨询发现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都在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创业,这让她动了心。
于是,她和谷玉飞准备利用微信这个全新的平台“卖水果”。有了想法,他们并没有匆忙“上马”,而是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校园哎吆嗨”的微信平台,其中娱乐板块涉及听音乐、看笑话、查天气、小游戏、看视频等20多项功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半个月前,他们推出了“幸福鲜果坊”,给同学上门卖水果,上线仅半个月,粉丝就已突破5000个。
与此同时,他们还到微信购物平台已经比较成熟的团队里去“取经”。郭玉静说:“从微信平台的建立、取经学习、宣传,光前期准备,我们已经投下2万多,这些 钱都是以前创业尝试中积攒下来的。”两个月后,“校园哎吆嗨”的粉丝直线上涨,拥有7000多本校学生粉和约2000名外地粉。
洗净、削皮都能满足 日净利润1000元
“只要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校园哎吆嗨’,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平台,可以挑选到任一喜欢的水果,然后根据提示下单就可以。”郭玉静说,起送价格为6元,他们在送货时间内,最多十几分钟就能送到,洗净、削皮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每次进货量都比较小。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水果批发市场跑一次,虽然很累,但这样能保证水果的新鲜。”郭玉静介绍,“幸福鲜果 坊”麻雀虽小,但分工精细,设立有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宣传部四大部门,共有12个人分别负责平台收集生意信息、采购、清洗装盘,而且还聘请有15人 负责送货,几乎每一栋宿舍楼都会有一个负责人。
为了保证水果及时送达目标寝室,郭玉静的送货团队已经配备了电动车,骑行在校园里,再远的距离,十分钟左右也能送到。“水果事业”的风生水起,吸引了大量 学生的加入。现在专门送货的员工已经有10个人,工资为一个小时8元钱或一个月1000元以上。
“现在我们的人员比较充足了,从最初的2个人,到现在有28个人。每天分中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送货。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到 200多单。现在一天能卖2000元左右。一群28人的创业团队,每天为学生们送上清凉瓜果。生意最好时一天净利润1000元,开张两个月来,他们已经获 得40万的纯利润。
成立公司做品牌 把水果微信推广全省高校
“微信卖水果成功以后,有不少企业打电话询问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成立一个公司,用我们的技术帮这些没起步开设微信平台的企业做销售?” 谷玉飞说,就这样,当时已经发展到28人的“校园哎吆嗨”团队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为进一步发展搭桥铺路。6月11日,许昌校园哎吆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 立了。由于分工明确,公司很快步入正轨,业务也由校内发展到校外。
对于一群90后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当面对的客户不再只是学生群体后,各个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今年8月份和9月份的时候就遇到不少困难,我们的业务员两个月拜访了2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谈成,这对我们打击很大。”谷玉飞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公 司刚成立、团队成员都是学生,客户还不太信任他们。“创业的路上,遇挫是正常的,只要你对自己所干的各方面真正掌握和学会了一些东西,不怕吃苦、不怕碰 壁,成功就不远了。”正是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校外业务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10月份,襄县一家网络公司联系他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改变他们的传统营销模式。合作成功之后,该网络公司又介绍了一些新的客户。就这样一家介绍一家,一个月下来客户就有8家。
如今,随着公司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校园哎吆嗨”微信平台运营不到8个月,关注人数已经超过了1.2万,与公司合作的企业已达到14家。目前,郭玉静和她 的团队20多个人又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就是成立高校联盟,把技术在线上线下做得更加成熟,让“校园哎吆嗨”走进更多的高校,建立起全国高校的微信联盟。
小生意,大利润。创业团队成员之一刘伟伟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校园哎吆嗨”微信做成品牌,在河南省各大高校推广加盟,让大学生们得到能力提升。
“校园哎呦嗨能取得阶段性成功,和我们拥有微信核心技术,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团队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刘伟伟说,网上有很多网友留言问大学生到底该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他认为,首先,要走出从创意迈向实践的第一步;其次,能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大学生微信创业故事篇三
“今天到现在,我们送了600多份外卖,以及约70个单的零食(网络超市),参与的兼职人员有20个人。”
17日13时许,记者来到荆楚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园的维乐商城,张玉鹏与合伙人陈志锋说。
张玉鹏来自贵州省思南县,今年23岁;陈志锋来自广东省汕头市,今年24岁。两人均系荆楚理工学院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提到维乐商城,不得不先说张玉鹏。
2012年下半年,张玉鹏在宿舍里卖零食,前后做了1年多时间,不仅积累了一笔资金,还积累了宝贵的销售经验和对市场的把握,可以说,他将大学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了实践上。
张玉鹏发现,校园快销品和零售行业的市场比较大,就决定和同学一起找个门面,做成一个O2O潮流的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为高校学生送餐送零食。于是,去年下半年,这样一个平台应运而生:学生用手机微信关注“维乐商城”,进入页面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在线付款后,张玉鹏他们马上把商品送过去。这样的送餐送零食模式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也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我们一天最忙的时候有几个时间段,一个是10时到13时30分,一个是16时到19时30分(外卖),而网络超市则延续至22时。每周的话,周三、周四订单比较好,其余时候稍微差一些,下雨天又比晴天好些。最多的时候,仅兼职就有40多个人。”在一旁的陈志锋边吃炒饭边说。他吃的是六元一份的蛋炒饭,自己掏钱;而参与兼职的同学吃的是八九元一份的快餐,由他们买单。对此,陈志锋说,员工才是核心,让兼职的同学吃得好点,是必须的!
维乐商城目前有两块:校园O2O网络超市,针对在校大学生在线提供各类零食、饮料和生活常用品,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维乐速送,承接学校周边的外卖配送,由其进行统一的、系统的配送工作。两块加起来,配送的价值为15万元左右。如果算纯收入,每个月加起来超过1万元。“这个收入状况,比起身边的大学生来说,算是不错的!”张玉鹏说。
别看现在张玉鹏与陈志锋信心满满,提到刚开始创业,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创业资金不够、经验不足、不擅管理等,导致出现亏损,曾经有一个多星期,他们的网络超市没有接到一个单,后来经过宣传等,也才有两三个单,不到20元钱的零食,这让他们看到希望,后来慢慢多起来,等到外卖配送归他们统一负责后,业务量就更大了。为了应对配送高峰,他们购买了8辆摩托车给兼职人员。
“目前,外卖配送这一块已基本饱和,而网络超市则属于稳步发展阶段,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针对今后的打算,张玉鹏说:“我们现在只是做吃的方面,打算以后围绕大学生的穿、用、行等市场进行开发,还想以荆门为起点,把事业推向省内其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