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相关话题
现今,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从法律的角度加强每一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大学生道德模范认定,各种鼓励措施激励着每一位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新生力量的代表,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道德修养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思索发展
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现状
自诞生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古即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道德,随着人类的进化史发展了几千年,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内涵。道德品质,亦称品德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积极、健康、向上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隐患。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当代大学生中涌现出了大批思想道德建设的楷模。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用生命演绎了一幕舍身忘己的悲壮传奇。当日下午,两名正在江滩玩耍的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十余名学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江水中对两名男孩施救,最终,两名男孩脱离了危险,而陈及时、何东旭、方钊三位同学却永远地消失在了湍急的江水中。事发之后,无数大学生与市民来到江边,对小英雄表达了深切的敬畏与缅怀。国家教育部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位舍己救人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钊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如果道德品质的高尚一定要用生命去证明,那么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但并非只有付出生命代价来证明的高尚才值得赞扬。近年来,被评为我国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的大学生有增无减,河南中医学院王一硕同学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曹于亚、浙江林学院的刘霆、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张晓等同学先后被授予“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更有苦难中坚强书写人生传奇的洪战辉、义务投身大山深处的支教大学生徐本禹、背着盲人妈妈上大学的刘艳芳同学,他们用自己高贵的品质,感动了十三亿中国人。近年来,毕业后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身我国基层建设的大学生屡见不鲜,国防生、乡村教师、志愿者、村官,大学生们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智慧,交给了他们最爱的祖国和人民。
但是,高尚的另一端,丑陋并不可被忽视。他们犹如雪原上的困兽,冲撞着我们每一个善良的人的心脏。2010年,驾车撞人后大言不惭的李刚之子、为情所困残忍杀害同窗的李博、撞人后杀人灭口的药家鑫,作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反面教材,更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反思。
这些案例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优劣并存的现状,我们无法用单一的尺度评价概括我国当代大学生现今的道德水准。这符合大多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规律,我们应该公平、公正地用辩证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前景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拥有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于每一位大学生十分必要。基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鱼龙混杂的现状,总体来说,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仍有待提高。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必须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类是生活的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亦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品质。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既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生命的精神品质,在一大部分程度上由人的道德品质呈现。
也许我们可以不拘小节,但我们必须明辨大是大非。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律精神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树立的信仰。然而只有信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把信仰化为行动,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高尚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然而要想将之化为现实,不仅需要我们在成长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更需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只有将善良进行到底,才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高贵,从而当之无愧地得到他人的尊重。
今天,我国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加强不容忽视,道德品质的锤炼刻不容缓。
现今,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从法律的角度加强每一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大学生道德模范认定,各种鼓励措施激励着每一位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各项措施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止步不前,道德品质的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贵永无止尽,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攀登一个又一个道德高峰。
人类精神始终在追求某种永恒的价值,这种追求已经形成一种持久的精神事业和传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自身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2010年修订版
2、周国平,《生命的品质》序,2011年
3、周国平,《风中的纸屑》之《坚守精神的家园》,2006年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道德选择与大学生道德责任的承担》
摘要: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出现了缺失甚至淡化现象。本文从道德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道德选择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承担的必然性问题,并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道德责任道德选择道德价值
一、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现状
我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观念、行为活动也受到了影响,内心经历着空虚与自恋、享乐与忧虑、负责与不负责的对撞。这些变化给那些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价值观不成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道德责任意识的淡化甚至缺失。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上意识到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道德使命等。道德责任本质上是对外在道德义务的内在认同。道德责任是人们主动意识到义务,具有良心的成分,它是道德主体自由地进行道德选择的结果。”它包括两种责任:一是外在责任,指社会对道德主体的要求;二是内在责任,指个体对自我的要求。两者相互统一,在有限的意志自由的前提下,人们做出的道德选择,承担的道德责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承担的道德责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自我责任观、家庭责任观、他人责任观、职业责任观和社会责任观等。而就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他们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利他观念较为缺乏、集体责任观还处于他律阶段,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也有待培养和提升”。具体表现为平时不努力,考试作弊;利他观念淡薄,同学之间关系冷漠;对集体活动敷衍了事,对师长的谆谆教诲不屑一顾;在网络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
一份关于大学生对道德责任观看法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对道德责任的态度表现为逃避、静观、参与三种,这是由道德主体不同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在道德冲突中引发不同的道德态度决定的。一是逃避,即他们不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消极态度;二是静观,即不直接、明确地进行道德选择,而是持价值中立的态度,这种静观态度往往表现出道德主体在道德情感上的冷漠;三是参与,即直接、明确地介入其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他们并不是全身心地投入,而是在自己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承担责任,即使承担了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显然,情感上的冷漠让他们在履行责任时少了一点坚持,多了一份犹豫。
上述调查结果让人深感忧虑,出现这样的问题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综合因素,既有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高校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影响。从高校自身来说,与平时对形势估计不足,弱化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简单化有关。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道德选择下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原因
道德选择是人类的选择行为在道德领域中的表现,是指人类道德领域中的一切选择,包括我们对行为动机、目的的选择,对行为方式、过程的选择等;在外表现为主体行动、交往、协调等道德实践活动,在内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道德精神活动。道德选择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诸多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是个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时总会遇到的一种道德情势。每个人都离不开道德选择,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指向是对人性进行扬善弃恶,并使人性得到完善。
道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价值目标。对于这样的选择,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选择标准,只要是心智正常、有善恶观念的人,都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人们进行道德选择时往往会遇到难以决定却又必须做出决定的情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令人困惑的境遇下所做的两难选择,我们将这种道德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过程中面临价值观念、规范准则相互矛盾时所处的一种特殊处境、特殊状态,以及不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不同道德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撞击称为道德冲突。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是:首先,来源于外在客观现实的影响。现今社会的经济水平飞速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时刻都能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伦理界带来了许多有争议的话题。当然,造成道德冲突的外在客观原因还有社会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定不合理、外来文化影响等因素。其次,来源于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多元化与利益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在自身需要与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处理众多的关系,由此导致每个人所肩负的道德责任性质及其大小存在很大的不同。责任的多样性、复杂性,使道德主体必须面对多种道德选择情境。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生身份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个人能力受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心理状况等因素制约,虽然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超越或改变某些主客观的限制,但不可能超越制约其选择的全部条件。当个人能力距离他承担责任的能力还不够时,冲突就不可避免。
三、道德选择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承担的必然性
道德选择是行为主体(个人或社会集团)在一定目的和道德意识支配下,对某种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选择,是道德意识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当行为主体面临多种行为选择的可能性,而这些多种可能性又具有善恶对立性质,或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时,道德选择就是对这些可能性在善恶和道德价值程度上的选择。
道德生活由不断地选择构成,人的任何选择行为都会反映出其内心的想法,如果我们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学会在道德选择中实施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也恰恰是最难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称为是道德的。
道德责任是道德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自由选择基础之上产生,有选择就有责任,否定了责任也就否定了选择。道德责任包含于道德选择之中。一方面,道德选择中的客观对象要求是相对确定的,大学生要是能认识这种现实要求的客观性,就会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另一方面,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面对复杂的道德关系,会有许多不同的道德选择。究竟如何选择、选择哪种,道德主体都可以自由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这个行为主体就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道德责任的承担本身就要求道德主体在做道德选择时能够持严肃的态度。
道德选择也是道德价值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来进行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一方面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体现着人们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又是价值选择,体现着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具有强烈的主体性。所以,道德选择或多或少也具有个人的功利性。因为利益和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内在动因。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总是自觉地利用主体自身的利益来衡量客体属性对于道德需要所具有的意义。所以,当人们认为一种东西对自身有益时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自私的事来,这就不难理解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了。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因而也是自身行为的责任主体。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可以独立地做出决定,进行道德选择并能够担当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意识即承担意识,是自己为自己的言行主动承担的自律意识,是人的社会性、主观能动性、目的性的总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责任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深层的东西。强烈的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一种行为只有当它出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时,才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当代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责任感无疑是现代人力资源的核心素质。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人的公民”。因此,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道德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趋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培养工作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伦理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校的道德教育通过新的道德选择、道德价值导向作用对大学生行为产生影响,是仅将道德选择的调控作用纳入道德教育的轨道中。加强道德责任意识教育既是大学生形成健全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易法建:《道德场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2】王燕:《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江苏高教》,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