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水肿的治疗方法

2017-02-16

肾性水肿, 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肾水肿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肾水肿的治疗方法一:

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肾水肿的治疗方法二:

利尿剂利尿消肿:

对于肾病水肿来说主要是袢利尿剂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和拖拉塞米,应用此药时注意防止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氯血症性碱中毒的发生。

渗透性利尿:

通过一过性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入血,此外它们又经过肾小球滤过,造成肾小管内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利尿。通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静脉点滴,隔日一次,随后加用袢利尿剂可增强利尿效果。但对于尿量每日小于400ml的,应慎用,可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或血浆白蛋白等静脉输注均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输注蛋白后再用利尿剂效果会更好。由于输入的白蛋白均将于24~48小时内由尿内排出,可引起肾小球内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造成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应严格掌握适应整,对严重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浮肿而又少尿的患者,在必须利尿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肾水肿与其他水肿鉴别:

(1)心源性水肿:在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 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循环的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 腹水或 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心源性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2) 肝源性水肿:肝硬变在 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 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肝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 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滞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 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颜面和 胫骨前发生。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引起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 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 雌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剂量过大等也可引起水肿。③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为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月经前7~14 天出现 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 乳房胀痛及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④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关,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等 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