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培训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教育、培训业的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那怎样去选择合理有效的培训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选择合理有效的培训,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选择合理有效的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年复一年的成为培训同行头疼的问题。有时候讨论多了,感觉就像kpi误区一样,本是为了促进业绩的考核,变成了为了考核而考核。
下面是初步提炼的“培训口碑的舆论圈”模型,未必系统、逻辑,权且抛砖引玉。
结合每个评价主体的需求,我们看看如何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效果改进。
1、学员。学员填写的课堂反馈问卷,从本质上讲没有太大用处。评价讲师讲的好不好,和学员学的好不好,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这里的关键是管理学员的预期。我比较坚持的一个观点是,只让有问题、有痛点的学员来听课,我们不培训没有问题的学员。这意味着我们做课程调研不能做的太空泛,一定要去挖掘他面临的真正问题。业务主管、学员直接上级,通常可以为我们提供大致的问题描述。我们还需要深挖学员个人的痛点,只有问题跟学员个人直接相关,学员才会有动力来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有依据。如果学员来的时候没有预期,培训效果从何谈起?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思路)走,带着同学网络走(持续研讨交流),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培训效果。简单来说,学员影响了培训针对性的口碑。
2、讲师。我们一定要想一想,如果讲师说一次培训组织的好,他是基于什么原因说好呢?讲师本人发挥的好,学员积极参与,让讲师有成就感,这会带来好评。这就够了吗?建议大家再深挖一下。如讲师的荣誉感,是否可以通过别具一格的方式来包装讲师呢?如讲师的被尊重感,是否可以邀请讲师来对学员做潜质和能力的评价呢?如讲师个人的成长感,我们是否设计了科学、严谨的磨课过程,让讲师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呢?当培训组织者,能够从课程结构、内容安排、教法设计等环节上引导讲师不断优化课程时,讲师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企业内部的讲师,通常都是某领域的骨干、专家,也意味着他们是某种程度的内部意见领袖。培训专业性的口碑,讲师有很大的发言权。
3、学员的直接上级。从培训组织的角度看,直接上级支不支持,直接影响学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作为培训组织者,我们要思考直接上级希望从培训中得到什么,我们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直接上级往往有两个普遍的需求:(1)本部门的问题是否能找到解决的思路;(2)其他兄弟部门是否有可供借鉴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培训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学习、案例研讨等设计,让公司内的优秀实践和优秀案例汇集起来,形成可供借鉴的know-how。除此之外,学员给团队的转训,也是直接上级的普遍期望之一。通过给学员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料(讲师讲义、案例、素材等),协助学员内化并在小团队转训,培训的效果就实现了二次、甚至是多次传播。显然,这是多赢的局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学员的直接上级会用脚投票——即是否同意学员参训,或是否积极推荐学员参训,来表达自己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这事关培训支持度的问题。
4、非学员的其他员工。这个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我们常说造”势“,”势“指的不仅是直接相关人的势,也包括围观者的势。如今很多热点事件的发酵传播,都是借助了围观的力量。一个个不经意的转载、点赞的动作,无形中就助推的一种舆论的力量。对于培训来说,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借势,因势利导。比如培训成果的有形化、显性化,如果还仅仅停留在让学员写个学习心得的层面,那就太落伍了。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企业内部论坛等,鼓励学员将学习成果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培训晴雨表、业务百宝箱、faq锦囊等),并辅以适当的激励措施(如积赞、盖楼等),就比较容易调动起其他员工的关注度和兴趣度。围观的人越多,坐在教室里的学员就回越有成就感。人性不就是如此吗?当培训活动被频频围观时,培训就不仅仅是培训了,而是上升到了组织学习文化了。这是培训文化性的问题。
5、公司高层。之所以把公司高层放到最后,因为高层往往不一定直接参与培训的环节,他们通常是从不同渠道来了解培训的效果。除了培训管理者定期的工作汇报外,高层更希望听到的是来自一线的声音。当我们做好了学员的口碑、讲师的口碑、学员直接上级的口碑,甚至是非学员的口碑,公司高层自然会对培训效果有积极的判断。其实很多高层判断培训效果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做了是不是有价值。这种培训的价值感,往往不是基于量化的数据,而是心中对于投入产出比的天平。
这个分析过程,不是误导大家去做花哨的东西来包装培训效果。相反,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场“,让员工激发起学习的意愿,享受学习的成果,并不断激发新的学习动能。很多时候,用脚投票是最真实的评价。当员工对培训津津乐道,当培训成为一个人人争抢的机会,这个时候,培训评估本身已经成了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