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017-06-24

导语: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抓住情感教育是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条理性和教学的节奏感,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行为问题。学会忽略一些轻微的违反纪律的行为、尤其是当你怀疑学生的动机在诱惑你陷入一场对抗的时候。

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首先、学生会成员的选拔问题。

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会成员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但现实中,由于受生源质量的制约,中职学生大部分都属于“双差生”,因严重制约了学生会成员的选拔。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会成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必须选用品学兼优的学生,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而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学生会作用的发挥。现实中,由于用人的不利,学生会成员在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很多学生冲突甚至导致打架斗殴或者打群架的现象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据笔者调查:在某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管理过分依靠学生会,出现了学生所谓的“学生贵族”,这些人整天忙于学生管理甚至荒废了学业,同时在学生管理中出现了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像黑社会一样。几乎一多半的学生冲突与学生会管理有关,和谐的校园氛围甚至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学生会成员的选拔上必须严格把关。品行不良学习不好的同学绝对不能进入学生会,可以宁缺毋滥,选不到好学生学生会宁可不要。因为一旦用人不慎产生不良后果影响会特别恶劣特别深远,补救相当困难。以身作则的风气必须树立,要想管理别人必须自己是遵规守纪、刻苦学习的模范,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从而在学生会中树立起正气;还要对学生会成员加强管理方式方法的培训,使其在学生管理中学会处理很多学生管理的难题,特别是如何防止因为管理而出现的学生冲突。

其次、学生会的管理地位问题。

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参与或者辅助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很多职业学校,由于学生管理人员的惰性,导致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交给学生会去办理,学生管理者成了管理的辅助人员,学生会成了主要管理人员,背离了学生会参与管理的初衷。可想而知,这种几乎完全放手的学生会管理和学生管理,在学生会成员素质本身不高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管理事务交予学生会,管理事故频发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必须明确学生会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问题,到底学生管理部门的老师与学生会谁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主体,谁应该起辅助作用。要具体明确:主题应该做哪些工作,有哪些职责;辅助者学生会应该干哪些事情,承担哪些职责,否则职责不明,容易出现任由学生会管理学生,出现所谓的“学生贵族”和养成学生管理人员的惰性,造成学生会管理的失控,更谈不上学生管理的成效。

第三、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的目的性。

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效地减轻学生管理力量不足造成的学生管理压力。但现实中很多职业学校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却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这一初衷。学生会成了学生管理的纯粹的工具,有的甚至将学生会在某一领域给班级打分成了评价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的标尺,出现了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成效由学生会说了算,影响到班主任的经济利益,对此很多班主任意见较大。在这种导向下,很多班主任千方百计将本班学生推荐甚至安插到学生会中,出现了很多班主任积极推荐本班学生加入学生会的现象。因此,必须明确学生会参与学生管理的目的,任何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学生会管理都要严格控制甚至坚决杜绝。

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过分依赖管理制度,淡化教师专业发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作需要有制度,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如何有效地使用制度,这需要我们很好的思考。根据我平时观察,学校的好多事情,大都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强力”推行,我想:如何把制度从“强力”转化到“自觉”,这不只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每学期,我们都要到个别学校去参观,看看那些学校的管理,那些校长便把一大堆制度盒装本搬出来,让我们看,每次,我反问自己:假如没有制度,学校管理死了吗?这里,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校长过分依赖管理制度。这种过分的另外一个层面的体现就是校长画一个圈圈,每一个老师决不允许超越这个圈圈,这种所谓的圈圈在他们看来就是“管理”,圈圈管得了脚步,能管得住思想吗?我想:校长能不能在使用制度的过程中灵活一点,大度一点,灵活就是说制度不是一张纸,制度是有生命的,比如说,学校规定周日晚批阅教案,能不能把这种“定期”变作一种“不定期”, “定期”容易滋养教师的懒惰、拖拉;“不定期”有利于监督、督促教师按时备课。大度就是说校长不要动不动就拿制度说事评人,差不多每个人不乐于诚服于制度的震慑,比如,某校规定,教师上课迟到一次罚款5元,我们校长能不能做个变通,第一次发现某教师迟到了,校长可以告诉他:假如下一次迟到了,两次合并翻倍处罚。因为校长大度,可以使该教师心里敬畏;因为校长留有余地,可以给该教师改过自新的机会。制度的执行,关键需要机会,而不是一棍子用制度把人打死。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我们时刻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而不是为了管人而管人,为了育人而管人才是管理的核心目标。上个月,我去了一所学校,就卫生工作,9个制度,当时,我质疑这么多的制度是不是全部执行到位?假如执行到位,师生岂不是恼死了?

课堂教学问题纷呈,阻碍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学形式主义严重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备课的方式要不要改?假如改,如何改?如今,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每学期,我好几次查阅每一个教师的备课本,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教师的备课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为了应付校长检查,照抄备课书或者上网下载,毫无一点实用性。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没有电子教室,好几个教师的备课本上竟然罗列出如何用多媒体教学的程序,等等。如何让教师写出一本有实用价值的教案呢?

最近几年,我们本地区的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陷入一种误区,认为任何学科的备课必须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每节课的教案必须写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传授、小结)、教学反思。竟然把教师用什么颜色的笔,字号多大也做了限定。有好多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备课不准使用活页式,不准使用打印教案,不准参考网上下载的教案,有好多学校统一制作了教案本,只允许教师在空出的部分添加内容,这样的诸多规定看似具有“规范性”,首先从第一视觉感觉齐整,但,传统的固定模式是会遏制教师思维创造性的发展,难以凸显教师的个体特征。教案没有个性,如何谈得上课堂有个性?因此,这引发了我的几个思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