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怎样来的 舍利子是如何产生的

2017-05-16

舍利子 ,一般专指佛教高僧圆寂后遗骨焚化的遗留物,并被视作一种佛的精神与象征供奉在寺庙中。那么舍利子是怎样来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舍利子是怎样来的,欢迎阅读。

舍利子是怎样来的

所谓 舍利子 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 舍利子 称为 舍利 ,后来才称为 (舍利子) .舍利 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但是你做善事会长寿,这很重要.长期使用某一种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晶。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 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如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还有一种是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经》将舍利分为: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是佛的遗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是指佛所遗的教法、戒律。

舍利[梵sarīra;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岂是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

舍利子是如何产生

舍利子的形成,从自然科学角度讲,与玻璃、陶瓷等的形成有共同的自然原理。为了讲清舍利子的形成,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玻璃、陶瓷和骨瓷的形成。

一、玻璃

首先,讲一个小故事: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玻璃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其化学反应也很简单,Na2CO3 + SiO2==高温==Na2SiO3 + CO2 CaCO3 + SiO2==高温==CaSiO3 + CO2。普通的沙子、纯碱(厨房常用的碱)、碳酸钙(如石灰石、贝壳、人的骨头)在一定的高温度下,就可以产生玻璃。但是,普通的沙子往往含杂质过多,所以,做出来的玻璃往往有各种颜色,而且透明度不是太好。所以,早期的玻璃往往是

二、陶瓷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陶瓷的原料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的粘土。

粘土的性质,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

瓷器和陶器不同。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且所需温度要比陶器高,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

三、骨瓷

英国彭布鲁克郡男子朗迪斯(Ian Lowndes)生前爱好喝茶,去世前经常与54岁的儿子约翰(John Lowndes)一起品茶。当朗迪斯在10年前去世后,约翰总是怀念与父亲一起品茶的时光。 过去10年,约翰一直将亡父的骨灰安放在家中走廊的一个盒子内,等待找一个合适地方作为父亲的最后安身之所。有一天,约翰与一名女性朋友谈到怀念与父亲品茶的时光,她建议约翰将亡父的骨灰制成茶壶。

约翰获介绍认识了制陶师傅理查德森,他专门帮助那些丧失亲人的顾客将先人骨灰制成漂亮的陶瓷或花瓶,理查德森每次向顾客收取275英镑(约3,877港元)的费用。在理查德森的帮助下,约翰将亡父的骨灰制成了一个白色茶壶。

骨质瓷最早产生于英国,大约于1800年左右发明对于发明者世间争议颇多,有说为乔夏·斯波德(Josiah·spode)。骨质瓷发明历程颇有喜剧色彩。他在制造瓷器过程中偶然掺入动物骨灰,后经继续研究而得,最早其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灰和四分瓷石。

骨质瓷产生于英国的一个高档瓷种,距今已有 3 0 0 多年的历史。骨瓷的特点是薄如纸、透如镜、白如玉。

四、琉璃

《西游记》,沙僧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不就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来的吗。用周星驰的话讲,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的了。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贵了。

在古代,琉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和杏黄色、龙纹一样,同属王族专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在先民眼中,人们认为琉璃和水晶一样,具有记忆与传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拥有者“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五、舍利子的形成机制

最主要的化学元素就是氧和硅。二氧化硅是地壳中最主要的成分,纯净的二氧化硅晶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水晶,纯净的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可转化为玻璃。地球上最早的玻璃是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二氧化硅广泛的存在于岩石、沙子、土壤之中,在高温条件下,不论是岩石还是土壤,都会转化为类似于玻璃的东西,如,陶瓷、琉璃等。

在古代,高僧火化的时候,一般会佩戴有许多生前的随身物品,此外还有一些信徒供奉的东西,这些伴随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宝石。尤其是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佛教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这些宝石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这些东西都会随着高僧的一体一起进入火化炉。在火化炉的高温条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舍利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