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萧条时期可以留下预算赤字,但需要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来弥补,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补偿性财政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凯恩斯革命”使人们意识到在经济衰退期间保持预算平衡,会加深经济的衰退。但是,预算平衡的思想依然是当时的主流,只不过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平衡。这就是说,萧条时期可以留下预算赤字,但需要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来弥补,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也称“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或“稳定性财政政策”,或叫周期性平衡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财政收支平衡以年度为目标变为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考察。
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应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胀。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称为“长期预算平衡论”或“周期预算平衡论”。这也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策的基调。
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内容
有两个内容:
①用财政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减少或增加。
②以政府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来补偿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以丰补歉,达到维持经济稳定的目的。
补偿性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提出的“反经济周期”的一项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应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量预算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
补偿性财政政策的种类
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这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比较温和,财政收支总量在原有基础上只作小幅度调整,而主要对收入结构或支出结构作适度调整,对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性效应的政策,在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条件下,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
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对于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用增加财政支出补偿私人投资的不足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公共支出的增加会对私人投资发生“挤出效应”,即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就会减少同一数量的私人投资,从而总需求仍是不变。其理由是:①如果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钱来自私人的纳税,那么公共支出的增加与它们排挤掉的私人支出是等量的。②如果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钱是来自于私人的借贷,那么公共支出的增加也会排挤私人本来可以向私人借贷的数量,从而不会使投资需求总量增加。⑨无论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钱是用什么方法筹集来的,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变或只有很少增加,那么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就会存在。
对此,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回答是:①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适用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条件,只有在达到充分就业后,增加公共支出才会挤出私人投资。②从增加公共支出对利率水平的影响说,由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小于对预期利润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增加公共支出也不可能挤出相等数量的私人投资。②影响私人投资的不仅仅是利息率水干,还有预期利润率。如果增加了公共支出能提高预期利润率,那么不仅不会挤出私人投资,反而会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从本世纪30年代末直到60年代末,西方国家一贯奉行凯恩主义的政策主张,始终把补偿性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