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
张鹰、笔名刘成,男,一九六五年生于甘肃陇南。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家协会会员、甘肃诗书画联谊会、高级书法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欣赏
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图片1
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图片2
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图片3
甘肃省书法家张鹰书法作品图片4
张鹰个人简介
张鹰、笔名刘成,男,一九六五年生于甘肃陇南。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家协会会员、甘肃诗书画联谊会、高级书法师,兰州铁路局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供职于兰州铁路局。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经长年研修,反复锤炼“二王、孙过廷、怀素、黄庭坚、王铎”等名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长于行草书,创作中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主张“艺术源于生活”,擅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创作灵感,近年来创作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
汉隶书法-走向庶民化
讨论汉代书法,必须掌握两个侧重:一是时代。在西汉、东汉两大阶段中,主要是东汉中后期的存世作品多,而西汉甚少。因此,笼统地说汉代并不足以显示这种前疏后密的变化区别。二是隶书体式。汉代当然主要是隶书,但隶书并不只限于汉,过去人们认为汉隶上承秦篆,而事实上隶书在秦代就有了。不但秦书八体中已有隶书的名目,而且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甚至更早的战国《四川青川木牍》,都是秦或秦之前有隶书存在的佐证,汉代绝不是隶书的发生期而应该是发展期与全盛期,这是两个比较基本的结论。
从风格比较的立场上说,汉隶可以与秦篆相对。
隶书时期的作品和篆书时期的作品相比有哪些变化?第一,结构由长走向扁。第二,圆润笔道变成了方折笔道。这种所谓的方笔在一些风格出众的作品里表现得十分明显。第三,有粗细变化。粗细变化只是现象,但它意味着人的生命运动形式逐渐地投射到书法中去,在书法作品里表现出来了。人的生命过程、运动过程在书法作品里开始找到了线条的对应,线条出现的波磔节奏很美,而且是一种规律与自由之间的吻合。在隶书作品里我们发现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解脱、释放、自由的趣味,开始从拘谨中走出来。当然如果用秦篆作比较,诏版书相对也是一种解放,但相对于汉隶来说,典型意义显得不大。秦诏版与汉隶二者都是自由的,但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汉隶开始注重线条的自由。从间架的自由走向线条的自由,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我们前面说过,复线形态,是文字发展到秦代产生的特殊现象,诏版相对于秦篆石刻是复线,汉隶(秦隶)相对于秦刻石和诏版也是复线。那么第二个重点强调的则是书法线条开始逐渐主动地崛起于书法艺术舞台上。
中国书法艺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线条,他们首先看到线条,中国的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价值在书法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线条是书法的生命。书法线条走向波磔意味着运动和节奏。节奏的定义就是有规律的运动,线条有运动就有变化,这种变化又处在一种节律之中。这个简单的道理是先民们经过长期的书写磨炼才悟到的境界。
其实,在这以前金文、甲骨文的书写线条中也存在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是书写者主动控制的,是修饰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而隶书的变化却是基于人的心理运动与情态,是与人的节律统一的。所以,它的这种变化相对反映了人的主动意识。为什么我们对以前的书法线条变化不作强调而对隶书线条特别重视?就是因为后者的线条是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美学上的含义不一样。隶书以前的书法线条中,甲骨文的契刻是用刀划直线,金文书法受制于铸造过程中的六、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一个无法理性控制的问题。而到了隶书阶段,线条变化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隶书的工序少,只有写、刻二道工序,人们可以在线条运动里施加自己的主观意匠。这个主观意匠的渗入就有可能转化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表现,不管它是局部也好,还是整体也好,反正它是一种艺术表现。而书法最终是要走向艺术表现的,这点非常重要。书法线条的变化在隶书阶段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存在,但不是高峰,高峰还在后面的草书形式之中。隶书由长走向扁意味着向左右施展,左右施展也是一种自由度的施展,而草书则是上下衔接八面出锋。在每个字排列整齐的情况下,左右施展当然是一种自由的意匠。所以,把隶书由长写成扁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这种空间自由度的施展,再加上隶书特有的雁尾波磔,使隶书成为一种艺术生命非常强的书体。而且,其间依不同的侧重追求,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