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前教育的分析论文

2017-06-07

学前教育指的是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所接受的一切形式的教育。一般指的是3-6岁儿童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学前教育的分析论文篇一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的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 学前教育 问题 策略

一、概念界定

在我国哲学界,对价值的定义有着多种理解,总的来说,对其定义为: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现实关系,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它表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简而言之,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

学前教育指的是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所接受的一切形式的教育。本文所指的学前教育是3-6岁儿童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学前教育价值的哲学属性,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学前教育机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满足及作用。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价值存在的误区

1. 幼儿园数量与年俱增,质量缺乏关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的数量与年俱增,普及学前教育的脚步已迈向农村地区。硬性指标呈上升趋势,但是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仅看的是幼儿园的数量,而是我们的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幼儿园里接受怎样的教育。现实是教师对幼儿单向要求与讲述过多,对儿童内心想法的倾听关注程度较低,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远远不够。质量的低下导致学前教育很难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 缺乏对幼儿的个性的重视

儿童在发展中存在差异性即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体在其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一个班级有二三十个学生,教师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在幼儿园里,教育者根据固定的教学大纲,整齐划一的进行教学,没有从儿童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儿童进行统一起点的教学。压制了儿童的个性,使得儿童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3. 过于重视对幼儿智育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事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很难衡量的,美育和体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唯有智育可以通过测量。大部分学校都将智育放在首要位置。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将对孩子的智力培养给予很大的关注,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身体素质和行为方式的发展。研究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性格、情感、态度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智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唯一目的。

4. 赏识教育的泛滥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但是在教育者说这个孩子是第一名的时候,意味着其它孩子就是二三四五名,在某件事情上不如这个被老师“赏识”的孩子了。这样的话语不是在鼓励孩子,而是在刺激孩子,从小就出动孩子与别人竞争的那根神经,很容易导致孩子一味的超越别人,而不是超越自己,忽视了教育目的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即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素质的提高。赏识言语的泛滥,不论孩子做什么都赏识,使得孩子从小就在谎言中成长,那么赏识教育完全失去了它的本质,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三、学前教育价值的应然性

1. 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给予更高的关注

学前教育机构在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教学的质量。教育机构应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儿童的物质精神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教育机构应为儿童配备合格的师资队伍,教师水平的高低与儿童发展直接相关;相关部门应积落实《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立幼儿园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以完善对与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

2.学前教育的根基是天性

天性是人自身的自然本性,因而尊崇天性,就意味着看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意味着尊重自然、崇个性、尚自由。教育应当是为人的,应当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教育应当合乎人的要求。人为的东西必须是为人的,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符合人的需要和人的福祉。儿童是人,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学前教育的目的、学前教育的蓝图、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

3.重视学前教育的自然性

卢梭在《爱弥尔》中写道:“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学前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应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给儿童以诱导和启蒙。学习取向的学前教育看到的只能是幼儿的无知,只能把幼儿看做一个带填充的无知的口袋。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此时教育者应注意培养其道德判断的标准,重视儿童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社会品格的形成。而不是一味的重视智力发展。

4. 适度、合理地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者应真正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不能滥用赏识教育言语中尽量少使用第一、第二、最之类的含有与别人比较的词语,当儿童的行为的确值得表扬时才对其进行表扬、赞许,不能为了迎合儿童的满足感而一味的赏识;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儿童的进步以及他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努力,不要过多的强调儿童聪明等一些先天性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教育工作者应及时的赏识,当良好的行为发生时就应当予以表扬。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造成这个脱节的原因很多,笔者不想在文章中赘述。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面临着是以学习为取向还是以成长为取向的抉择,同时,缺少对学前教育的近代立场、观念和方法的认识,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的一大盲点。实现学前教育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瞿葆奎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关美红编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8.

[3]《爱弥儿》[M] .卢梭著,李平沤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4]《起跑线上的“输”与“赢”》,徐卫著,少年儿童研究,2009.

作者简介:

李秀怡(1984年9月─),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姜君(1965年7月─),男,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学前教育的分析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