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玫瑰的生长习性与形态特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包括栽培类型与品种选择、整地做畦、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关键词玫瑰;品种选择;整地做畦;栽植;田间管理
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属于常绿灌木,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其枝条粗壮,直立性较强,茎节的表皮上有刺。株高达150~200cm,羽状复叶,表面有光泽,叶长8~20cm。花蕾为顶生单花,花色多。如白、黄、红、粉等,花型为杯状。玫瑰是四季开花性植物,是中性植物,不耐高温,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玫瑰性喜温暖、阳光充足,长日照能够促进玫瑰的生长与开花,光照因素决定玫瑰24%~50%产量。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0~27℃,夜间15~18℃,在5℃也能极缓慢地生长开花,但低于5℃即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些低温品种在10~15℃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不发生冻害。在30℃以上高温与潮湿的环境中病害严重。它具有花色多、花艳、抗寒、四季开花、花容秀美等特点,有“花中皇后”之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的建设,玫瑰鲜切花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1-4]。现将玫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类型与品种选择
玫瑰主要采用2种栽培类型:一是剪枝法。该方法修剪技术要求高,成花慢,产量高,商品花比例低。二是压枝法。对修剪技术要求不高,成花快,产量低,鲜花质量好。在品种选择上,青海省气候比较冷凉,要选择比较耐寒的品种,如乔安娜、艳粉等。
2整地做畦
定植前深翻土壤,并用化苦进行土壤消毒,使土肥完全混合。做畦宽12cm,沟宽40cm,畦长5.5~6.0m。土不要打得太细,太细气性差,导致缓苗慢、后期生长缓慢。温室南面留50cm左右。
3栽植
栽植时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定植时每畦栽2行,行距40cm,株距10~12 cm,栽培床的两边间隔40cm,平均7~8株/m2,保苗6.3万株/hm2左右。不同品种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别。
4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并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病。当植株长到25cm左右时,开始压枝,压枝时间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易折断。玫瑰定植后一般需要5年时间,因此施肥要多、重,一般施有机肥60t/hm2左右,磷酸二铵750kg/hm2,过磷酸钙2 250kg/hm2,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栽苗前7d左右浇水,保护床土湿润。定植后及时浇水,定植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晴天12~16时,每天洒水1~2次,保持床面湿润。
浇水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枝叶的生长状态进行。在玫瑰的栽培过程中,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引起植株正叶脱落。地表见干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5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多发生于嫩叶,其他老叶、花茎、花托等以至枝条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时,叶子呈现凸起,凸处颜色变淡有白粉状物,叶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渐蜷曲,病菌蔓延,整个叶背蒙上1层灰白色的霉,严重时,花蕾、花梗、整个枝杆、叶片全蒙上1层霉,新生芽、叶均蜷曲。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早春,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候容易发生。于夜间温度15℃,而且湿度高达9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产生、发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温而且40%~70%的低湿度下,则是适于孢子的成熟散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早喷药预防。白粉病是靠空气流动来传播孢子。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定期喷药,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药剂防治。每7~10d喷1次药,且时常喷水于叶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枝叶要尽快的剪去,以减少再传播的机会。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茎、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长点,叶片变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叶片初现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枯萎或脱落,病梢干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现近似的斑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易出现灰白色霉层。干燥时见不到病原,但湿时长出大量霉层,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温室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若昼夜温差大,温室不通风,湿度接近饱和,叶缘吐水或叶面结露,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应选用抗病品种,并精心养护,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风,不偏施过施氮肥。初次发病及时喷洒72%克露等。
蚜虫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干燥时为害。蚜虫能孤雌生殖,世代短、繁殖快。在发生的初期就要尽快灭除,尤其新芽发育旺盛的时期,喷施多种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重点喷药部位是生长点和叶片背面。常用的药剂为蚜虱净等,还可用敌敌畏熏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后不能使用。红蜘蛛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叶片受害,植株发育停止。多发生夏季,高温干燥时最易发生。发生初期,可用螨即死600倍液喷雾,或用锐螨净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6参考文献
[1] 解洪涛,杨承芬.玫瑰栽培技术要点[J].湖北林业科技,2009(5):70.
[2] 常金齐,王廷江,李振涛,等.玫瑰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13):41.
[3] 范书萍.野玫瑰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125-126.
[4] 林鑫,潘玉兴,刘洪珠.食用玫瑰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08(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