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发表,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发表篇一
突破学校教育技术
摘要: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日益增多,事业单位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我国企业培训行业刚刚起步,就业空间广阔,并且企业培训与教育技术有很好的切合点,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企业培训方向的应用相对较少,企业培训应成为教育技术应该完善的一个培养方向之一,教育技术应调整培养目标与方式,突破学校教育技术,走向企业,拓展更好的就业空间。
关键词:教育技术;企业培训;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02-03
引言:
目前我国开展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高职以上学校200余所,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些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事业单位不认可、企业单位不知道的尴尬状态,即使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也面临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饱和、就业困难的问题。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突破学校教育技术,为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拓展出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迫在眉睫。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我国教育技术专人才就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最早在师范院校中建立学科,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师范院校中开设此专业,这就造成了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大都面向学校的情况。即使在20世纪末期很多非师范院校也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但由于办学经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方向仍以学校为主的现象延续至今。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各级学校、电教机构的技术工作人员;IT产业中教育产品开发;广播电视系统的策划等,而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则非常少。
2.造成目前就业方向的原因。我国教育技术的应用并不完善,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技术,企业培训方向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1)专业特色不明显,社会认知度不高,企业对于教育技术专业不了解。(2)学生自身对于学科认识不足,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明确。(3)专业最初源于师范院校,后来广泛发展于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之中,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广。在稳固当前就业方向基础上,把我们的毕业生推进企业,从事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师的工作,打开更大的就业需求空间应是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下一个重点目标。
二、企业培训前景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的有利手段就是人员培训,企业需要运用有效手段对于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企业员工培训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和管理手段,能在“投入―产出”间得到最好的平衡,已成为企业培训的新趋势。
1.企业员工素质现状。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劳动人口峰值将在2020年到来,但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学历不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劳动者中,有70%的劳动者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个水平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我国城镇企业在职人员1.4亿左右,这其中技术工种大约7000万,在这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60%,而高级工仅占3.4%,而在发达国家,高级工的比例为40%左右。一系列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企业面临生产科技含量增加、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等问题时,企业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员工素质,员工培训问题亟待解决。
2.国内企业培训现状。我国企业培训是近几年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个热点领域,企业培训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认识到问题的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如操作技能、礼仪行为等方面的培训。但是,由于在企业培训设计时,培训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陈旧、质量考核和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培训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整体性的教学过程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造成企业培训与其实际需要脱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培训市场需要规范,需要更科学的企业培训方法与理念。
三、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
1.教育技术应用于企业中的理论分析。想要了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有无用武之地,我们首先应对企业培训与教育技术进行了解与比较,看看二者有无共通之处,寻找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应用的契合点。(1)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AECT’05定义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对于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相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创建、管理和应用,这些过程都是动态的,需要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方案、评价、修改教学方案等多环节,经过多环节的动态更新实践,最终能够使得学习者知识、技能得以提高,职业道德得以规范。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绩效是指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也就是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对企业来说,绩效则是指该企业组织预期的、符合总体目标的业绩[1]。定义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关注学习结果,进一步还表明通过培训来提高企业绩效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与应用领域。(2)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一项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和绩效为目的,以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为宗旨的活动[2]。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培训,让员工在操作技能、知识、态度等方面年有所提高与更新,使员工综合素质提高,进而提高企业效益和形象。换句话讲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员工学习和提高员工绩效,这个目的与教育技术的目的是相同的。一个系统完善的企业培训,需要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与开发、培训、评价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与教育技术的实践环节基本一致,并且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与指导。通过对于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目的、实践环节等方面都有着共通之处,把教育技术引入到企业培训中,理论上是可行的。 2.教育技术应用于企业培训实践分析。理论方面,我们经过分析得出,将教育技术引入到企业培训中是具备可行性的;实践方面,已经有人开始实践将教育技术引入到企业培训中了。在国外,教育技术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广泛,在企业培训中的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美国是一个成功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引入到企业培训中的国家,佛罗迪达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企业培训人才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我国,台湾地区目前这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但是大陆地区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目前仍主要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根据大陆地区企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把学校教育技术借鉴引入企业培训中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空间。
3.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应用具体体现。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学生掌握理论与技术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在技术方面主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制作、操作能力,而理论方面主要是将所学的相关理论综合应用,最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走上企业培训岗位后,可以从事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系统维护等工作,还可以从事企业培训体系设计、授课工作,还可以从事企业培训课程对外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四、调整培养方案,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输送至企业培训行业
1.目前基础上,本科生进行研究方向选择。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前两年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大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自主方向选择,在现有就业方向基础上,增设如课程开发方向、培训体系设计等方向,课程开发方向的学生重点研究技术开发,进行课件、课程制作与开发方面的培养,而培训体系设计方向,则主攻教学设计方向,除了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之外,还应该加强企业培训体系方向的培养。
2.企业培训方向,重点加强教学设计、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学习,开设管理学等课程。由于企业培训与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别,应在现有课程结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除了目前实施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课程,还应开设管理、经济等相关课程的选修,拓展学生企业培训视野,提高企业培训设计能力。
3.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跟踪企业培训单位或者模拟企业培训。绩效技术、知识管理等都是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热点,但是这些内容在许多大公司当中的应用已经走到了学校的前面,它们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将这些先进经验引入到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他们围绕教育、绩效技术、培训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绩效的理念贯穿始终。
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本科生培养,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派学生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习,技术方向的主要进行相关课程开发与维护的学习,而企业培训设计方向的学生则应该加入企业培训团队,亲自参加企业培训设计全过程,我们可以派1~3名同学作为与1名企业培训设计师的交换,让这1~3名同学到企业中共同承担企业中1名成熟企业培训师的工作,同时,将交换过来的成熟企业培训师请到学校中来,为低年级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讲课,传授企业培训实践案例与经验。
五、结论
企业培训与教育技术有共同的培养目标、相似的实践环节,在就业引导培养方向、企业培训师急需的情况下,企业培训无疑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培养方向,只要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与方式,企业培训方向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妮.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王荣荣.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向企业培训方向的发展[J].网友世界,2012,(2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号:12532005)
教育技术论文发表篇二
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解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然后通过实例阐释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14-03
[作者简介]韩冬荟,东北林业大学助教(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网络化的新世纪,现代社会的一切行为几乎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联,教育也不例外。现代教育是依托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秉承素质教育的宗旨,通过应用教育技术形成的更加开放、自主、有效的教育模式。其中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普遍认可的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布的:“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针对我国国情,研究人员又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后者强调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教学方式的延展范围,进一步指明了应用教育技术的目标方向。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理念。近年来各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建构主义、学习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等,每种理论的重心都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将学习的过程视为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过程,而不只是单向的接受过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差异较大,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带着问题教”,而建构主义理论是学生“带着问题学”,这种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对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有着奠基性作用。同时,应运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这种自主性学习创造了先决条件。自主性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人际互动、意义建构、自我调节,现代教育技术恰恰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捕捉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便于师生间、学生间、教师间的全面了解和互相学习,从整体上推进教学实力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迅速,从早期的投影仪、常规的音响资料到多媒体教室、互联网课堂等,教学资源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很多高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等,设施齐全,实用性强。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进行开放式、自主式学习。例如在电子阅览室中,学生不但可以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建立读书目录,下载相关资料,而且可以给校外、国外的读者、作者留言,分享心得,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这大幅度提高了学生获得新知的兴趣和自主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身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更为灵活。在课堂教学方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早先的板书教学有着相同的授课模式,包括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此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网络自学,主要包括:(1)应用信息存储技术,例如制作PPT、录制DVD光盘等。关于PPT的使用,有的观点认为其虽然节省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却增加了学生做笔记的压力,加之有些教师由原来的照本宣科转为照“板”宣科,失去了使用电子课件的意义。但是上述情况是在未能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PPT前提下造成的效用偏颇。实际上,PPT和板书双管齐下可以相得益彰,并且PPT能够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图片、视频、文字、公式等,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广泛推广电子课件的应用。(2)应用信息集成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系统等。信息集成技术将教学由单一的独立个体转变为交互式的集体行为。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得如同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拍、录、播一体成型,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门课程、各科教师的风格特色。闭路电视系统不仅可以作为教学交流的平台,也可用作会议讨论、考试监督的界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应用信息模拟技术,例如设计仿真实验。仿真实验为学生创设了逼真的情境,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避免了真实实验可能带来的危险。另外,航空、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实验设备、实验步骤相对复杂,有时要到实地考察观摩,由于设备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不易完全掌握整个实验运行过程,而应用信息模拟技术,能更方便、更透彻地掌握整个实验的运行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目标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表现在创造新事物、研发新技术上,也体现在改革固有模式、提升专业水平等方面,大学生的创新性大多表现为后者,如何对其培养是教学工作者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现代教育技术构成数字化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学与实践。数字化学习资源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既包括有形存储资料,如电子课件、刻录光盘等,也包括无形网络资源,如电子阅览室、专业数据库等,前者丰富了课堂内容,强化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后者有益于学生自学、自测,锻炼创新思维。
2.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交流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展现。例如,在校内,新生的多媒体课堂具有有意义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积极思考,形成发散思维;放眼校外,微博成为继BBS、博客之后迅速发展的一种交流工具,一条消息若被关注,会在短时间内被成千上万次地转发,传播力势不可挡。基于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微博这种方式提出讨论话题,收集不同见解,开阔学生思路,促进教学相长。
3.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数字化教学方式,便于教学方法的整合与革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育技术并非孤立存在,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合理运用数字化手段,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施教,将数字化教学手段落到实处。在课堂上,当讲到天气预报相关内容时,笔者不但会上网查找相关视频、音频、图片作为教学资料,而且会将自身经历,如在国家气象局、世博园气象馆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并附以所拍照片,其中气象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播报时用到的影像合成技术让学生兴趣倍增。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结果证明,创新思维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助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转换角色定位,增强交流互动。秉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教育应区别于中小学教育,避免填鸭式的“满堂灌”和家长式的“手把手”教学。大学的氛围相对轻松、自由,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空间,如果课堂教学死板乏味,学生就容易分神、嗜睡,甚至逃课。对于理工类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等,在讲解原理、概念、例题的同时,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声、光、电等效果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文史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除基本教学手段外,应更多地利用影音资料进行视听教学,这类教学手段较受学生欢迎,但在此过程中应加强互动,避免单纯观赏,流于形式。对于专业课而言,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课堂上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即教师在完成基本的理论课之后,学生自主选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汇报,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评价,重点不在于内容优劣,而在于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当代大学生接触面广、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师只需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通过鼓励、提问等方法激发学生灵感,“创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直觉思维”,学生就会在分享心得、交流经验中不断进步,产生“1+1>2”的创造性效果。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自主实践环节。我国高校的课程结构大体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制约,目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交叉学科课程少、选修课比例小、实践课程少等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违背的方面。针对上述问题,依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大学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厚基础”。与中学相比,大学课堂相对轻松活跃,更有利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很多特色院校将特色课程渗透到各个专业,比如农科高校的管理类专业设有田间试验课程,工科院校的外语类学生必修计算机类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实施过程既可以深入到实验地点,也可以应用模拟技术进行操作。(2)“重自主”。在保证基础课程的必要学时下,增加选修课比重,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加强学校间的联系,建立院校共同体,开设校际选修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各学校的优势学科、名牌课程公开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专业、本院校以外的领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另外,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同时,教师应给予专业指导。(3)“严出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着长远考虑的专业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反而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除了可以设置在线自查的学习水平、心理状态等测试项目,还可以利用网络打分系统创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互评体制。相对而言,这种考察方式更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有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考评制度,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方便易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各项考核标准需要不断探索、逐渐完善,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搜集教育实践中的缺失和需要,就能为制定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的考核标准提供有力依据,最终构建出更为公正合理的考评制度。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开创了新局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不得不承认现代教育技术还未能将技术与教育完全融合在一起,还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⑩。因此,为了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体系中,首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收益是长期的,是利国利民的长远规划,只有肯投入、敢尝试,才能令教育事业与时俱进,才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施展的舞台。其次,灵活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程度。先进的教育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学中的人性化理念不可偏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上的主角,教师成为导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一部刻板的纪录片转化为生动的舞台剧。
总之,未来的教育必然要与科技相结合,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杠杆作用”,才能形成更加开放、自主、有效的教育模式,才能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