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

2017-05-26

药学实验课是本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临床开展科研创造发明的桥梁,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篇一

《 药学实验室的建构与管理 》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规模较小

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只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各个实验室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分散,致使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规模小,且重复建设多,综合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法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无力更新过时的设备,只能重复购置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这种管理体制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用手工操作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采购的都刚好够用,手工账本无法体现出结余之后的进账,变成每次进账都几乎在写同样的内容。

(三)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往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助性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考核办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又很难认定他们的工作量;加上科研任务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产出,职称难以晋升,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实验室重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各项药学实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应建立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与天平室进行重构整合,使其成为能同时服务多门学科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还应建立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库房应综合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来建设,靠近消防装置。化学危险品库房存放的试剂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易致毒,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放无毒且性质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等,按性质分类摆放。实验室的重构整合,能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难题,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搭建了平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紧缺,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多面手,可以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的准备。应做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可以将实验技术人员送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在进修之前,必须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进修任务,规定参加某些考试,学习某些实验课程,掌握某些高精密仪器,每位进修返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为本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脚步。

(三)建立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建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方法。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查看实验室运行状态如何,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有无积压浪费,做到实时跟踪管理。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作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如品名、规格型号或用途等,便可即时查询到这种仪器设备的购入数量和时间、使用状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以及维修记录等。这不但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也更方便教学和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还能设计实验仪器预约系统,教学和科研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配合,不受时间限制,既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及材料管理中的应用。使用计算机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明细账目,实现仓储式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药品及材料出入量、药品库存量、实验经费、学期消耗等资料信息了如指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可避免重复购置,提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率和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药品及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应该把实验药品与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设计为一个自动更新的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量的记录。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库存,并联网接受各实验室预订计划,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可避免积压浪费。

三、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如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规定,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守则及实验室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必须有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验室高层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进度和成果。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三)加强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涉及:仪器档案的建立,仪器专人负责制,仪器的标准操作文件的制定,使用登记本建立,定期保养与维护登记,仪器报废、转入制度等。实验室建设应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建账建卡,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仪器设备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避免仪器损坏,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规范。

实验耗材的管理涉及:建立实验用品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制度,正确存放和保管化学试剂制度等。实验室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及实验室的条件等分类存放,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在存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热、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防止试剂吸湿潮解、变质失效及标签脱落等,同时也要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物质的制备、萃取及重结晶提纯等实验中,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环保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化学类实验管理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个课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改革的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改革创新就不会有出路。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应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先进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现代化的管理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迅猛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我院的药学实验室从建立之日起一直在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其间面临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解决,实验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篇二

《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它主要利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品种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生药学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深入,正逐渐从传统的生药形态和性状特征描述阶段,转向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的药物资源、生物合成途径,注重于植化、生物合成及高新分析技术、仪器等方面的研究[2]。尽管生药学研究内容现已广泛深入,但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来说,其教学核心目标仍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解决生药品种、质量及质量控制问题,以保证临床用药及制剂安全有效,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一、生药学实验教学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因此,生药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学习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开设生药学课程的同行院校,实验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教学学时数少,占该课程整体教学学时比重偏小;其次,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多数内容单调陈旧,属于验证性、重复性内容,缺乏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内容,课堂上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实验教学方法过于机械,仍延续灌输式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热情[3];最后,实验考核方法设置简单,内容单一,起不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为了提高生药学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些思路,供同行参考与指正。

二、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1.提高实验课学时比重

生药学主要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研究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物质都是有形、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生药的学生来说,亲自动手实践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介绍生药大黄根茎断面上的“星点”特征时,教师口述再准确,再详细,多媒体图片再清晰,也不如让学生自己亲眼看到大黄根茎断面效果好。又如讲到生药黄连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定性鉴别时,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按药典方法自己亲自展开薄层板,观察荧光斑点位置,远比学生听课后留下的印象深刻。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生药学教学效果,在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对实验教学倍加重视,加大实验教学力度。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同行院校中,生药学课程开设的学时数相差较大,有的院校多达144学时,实验课仅占24学时;有的院校仅开设4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2学时;有的院校只有理论课,没有开设实验课。作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中,在理论课进行的同时,必须同步开设实验课,而且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不应低于1:1,甚至实验课学时数所占的比例更高。

2.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确定实验教学内容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尽管研究内容宽泛,但对于本、专科学生来说,现阶段教学仍要以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到药品生产企业从事生产、质检及化验等方面工作,只有少部分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准备从事药学的深层次研究。因此,目前生药学的实验教学应把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作为主线,围绕这个目标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知识总体布局结构生药学不同于中药鉴定学,它是通过多学科知识来认识和研究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生药品种,最终解决生药的品种和质量问题。

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中,要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在生药品种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现在多数院校,尤其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开设的生药学课程,实验教学仍沿用中药鉴定学的实验内容,几乎全部以生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别为主,至于生药的原植物(动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极少涉略或不开设,其结果给学生造成生药学等同于中药鉴定学,只是称法不同的错误印象。

为此,我们应该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地调整,围绕着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这一核心任务,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知识在生药学中的应用[4]。比如,在实验课总学时40学时情况下,每项实验内容4学时,共10项实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把这10项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三大块,即4项生药品种真伪鉴别实验、4项生药品种质量优劣评价实验和2项综合性实验。

在4项生药品种真伪鉴别实验内容设置中,我们可以选择蓼科、唇形科及伞形科等典型科属生药品种开展实验,课前把这些科属的实验品种植物标本、生药、生药切片、粉末及简单的理化实验的试剂、设备都准备出来,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经典鉴定手段,充分掌握和熟悉生药的真伪鉴定方法。在4项生药品种质量优劣评价实验内容中,我们也选择典型的科属生药品种按现行药典方法开展实验,围绕着生药所含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总成分及具体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开展实验内容,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最后2项综合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处上独立设计,每项内容围绕着1~2种生药品种,开展生药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综合实验。当然,实验课开设过程中,根据额定学时数,实验内容设置应全面,避免内容重复,选择相对便于操作的典型的生药品种进行开展。

3.转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教学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多数院校的生药学实验教学方法都延续采用传统灌输式,即每次上实验课时,教师把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做逐一细致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一步步操作,验证教师所讲的内容,最后参照笔记或教材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状态下去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应该转变这种“教师主讲,学生模仿”的传统训练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实验教学主体,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只起到辅助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伞形科和唇形科生药的鉴定实验”,上实验课之前,教师预先通知学生实验题目和涉及的主要生药品种,让学生自己先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列表形式,归纳总结出每个科生药品种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从中找出共性特征,设计好实验路线,再回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这样克服了以往实验课堂上盲目、机械地操作,验证教师所讲内容的弊端。

4.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实验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内容的全部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内的实验内容的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等管理过程。目前多数院校的实验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进程,通知实验准备教师和学生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教师按惯例把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做逐一细致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要求,盲目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上实验课前,首先教师应预先对实验内容进行周密地准备,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弄清解决方案;其次,预先通知学生实验内容,让每名同学在查阅资料后,进行实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并上交,指导教师应提前给于批改,这样可以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再次,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巡视学生,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时指导,更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最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认真及时批阅,分析、总结问题并纠正,防止时间过久而遗忘。

5.完善实验考核内容和方法

实验考核内容设置应体现学科教学核心问题。目前多数院校的生药学实验考核内容,常采用生药性状和未知混合粉末鉴定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应生药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实验考核内容设置要围绕生药学品种和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开展,在认药的基础上,掌握生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实验考核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生药品种鉴别,为学生必选内容。从教材中按不同药用部位精选120种生药,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组,每组不低于10种,要求每名学生从中随机抽取1组进行考核,要求写出品种的生药名、科名、植物名及药用部位,这是学习生药学的最基本要求[5]。

第二部分设置生药品种质量控制,为学生选择内容。从教材中选取经典的生药品种8种,设置为生药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显色、沉淀及薄层色谱)、常规质量控制(水分、灰分及浸出测定)及HPLC法含量测定四项内容,每项内容2种生药,要求学生从中随机抽取2项进行考核。这样设置实验考核内容既能体现生药学核心问题,又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6.细化实验成绩核定方法,提高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验操作,甚至敷衍应对、不加思索、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应提高实验成绩在该门课程中的总成绩比例。目前多数院校在生药学总成绩核定过程中,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这种成绩核定标准,也是导致学生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调整成绩核定标准,提高实验教学成绩比例。比如,在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1的情况下,课程总成绩也应按此标准核定,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各占50%。

其中实验成绩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核定:①实验预习报告占20%;②实验过程(出勤及操作)占30%;③实验报告占20%;④实验考核占30%。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总之,进行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有关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推荐:

1.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2.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3.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4.大专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5.本科药学毕业论文

6.本科药学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