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学术论文

2017-06-12

人类知识的迅速增长一方面使得以图书为主的文献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为图书馆的广泛设立提供了物质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国家图书馆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图书馆学术论文篇一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新探

【作者简介】黄立冬,男,1981年生,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郴州 423000。

【内容提要】文章重点研究了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应将其打造成泛在图书馆,使之成为一个有效促进数字文献收藏与利用的平台。

【关 键 词】 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

人类知识的迅速增长一方面使得以图书为主的文献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为图书馆的广泛设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使人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图书馆更为重视。以计算机应用为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图书馆进入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新时代,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已经取代图书馆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中心,图书馆也在吸收新技术带来的成果,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逐渐融入网络中,成为网络中的重要一员。但是,与搜索引擎的成功相比,数字图书馆的优越性还没有发挥出来。也许我们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从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十分关键。

1 数字图书馆的现状

网络包罗万象,既有图书、情报与知识等整理过的信息,更包含了大量无序、未加工整理的海量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蕴含着巨大的商机,驱使大量企业参与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中来,蚕食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空间。搜索引擎就是网络信息资源最有力的组织者,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查找信息的首选,而不是选择去图书馆。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驱使下,图书馆正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变。可是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技术如何进步,图书馆的最根本所在仍然是文献知识,而且是与图书馆产生交集的文献知识[1],是对文献知识进行收藏与利用的社会机构[2]。对文献知识的收藏与利用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主题,从古代藏书楼发展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很多相关的概念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主题。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我们同样围绕这一主题,所不同的是文献知识变成了电子文献知识,也称为数字文献,是文献知识产生了新的类型衍生出来的新事物。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对象要以数字文献为其根本,而不是数量庞大的数字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要紧紧围绕数字文献的收藏与利用这一主题,并逐步完善之。对数字文献的收藏要注重全面性,满足大众需求;自建数字文献库要讲究特色化,避免重复浪费;对数字文献的利用则要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最好是免费服务。

以纸质文献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图书馆,我们称之为传统图书馆;完全以数字文献为工作对象的图书馆称之为纯数字图书馆,在我国以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为代表;而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纸质文献又有数字文献的图书馆通常称为复合图书馆,它是目前存在数量最多的图书馆形态。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部分其实质就是实体图书馆的一个门户网站,少数拥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大部分都只是购买的数据库或数字文献而已。特色数据库用户极少,购买的数据库往往只对本馆读者开放,对于新出版的数字图书或期刊里的数字文献进行全开放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暂时还没有。

纯数字图书馆对文献知识的数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让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并获取巨额利润。目前各复合图书馆花在数字资源购买上的经费越来越多,资源重复现象十分严重,使不少图书馆不堪重负。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为了适应知识迅速扩散的要求,而如今它们为了各自利益,对知识扩散有所阻碍的一面正在扩大,我们就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建设一种更有利于知识的迅速扩散,以传播文献知识为己任,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新型数字图书馆模式,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新方向。

2 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的比较分析

数字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搜索引擎比起来还是相差很远。尤其是复合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借阅量急剧减少,数字文献又受制于数据库生产商,地位十分尴尬。复合图书馆、纯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三者之间是竞争合作的关系,建设一种既拥有纯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的优势,又能为广大复合图书馆所共享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就要通过对比各自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取长补短,错位竞争。

首先,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资源来源与利用方式不同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搜索引擎用程序不断到网络上搜集整理网页,它只是为用户指出资源在哪里;数字图书馆收藏的是数字化的文献知识,或者是数据库,都要买下来才可以使用,并且还要受到知识产权的约束。其次,搜索引擎与纯数字图书馆都是市场化的产物,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剩下的都是拥有强大经济与技术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它们拥有全球最顶尖的计算机人才与服务系统;依附于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数量庞大,但却是一个松散的概念集合,各自为政、技术落后,并且缺乏竞争,不存在优胜劣汰。另外,它们的使用成本也各不相同。复合图书馆因为版权的限制,其文献知识资源使用范围比传统图书馆大不了多少,用户使用成本主要是到达图书馆所需的成本;搜索引擎的使用成本则是网络接入费用,随着网络的普及,成本已经算到了日常支出里,基本可以被忽略。纯数字图书馆则通过建设数据库然后卖给复合图书馆为主要收入来源,对用户来说就是收费的成本,服务时间与地点都不受限制。

数字图书馆受制于知识产权的限制,使得数字文献传播范围有限;搜索引擎在传播网络信息时得心应手,可是当它进入文献知识的传播领域时,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谷歌计划将上千万图书数字化,建立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网上图书馆,许多人都在担心它是否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牟取暴利,从而给它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一引起争议的计划经过几年的阵痛,还处在舆论的争论与长期的诉讼中。中文搜索引擎的领导者百度,也在2011年卷入了“百度文库侵权事件”,最终百度不得不撤销其文库里大量的文学作品[3]。英国出版商协会主席西门说道,“你有权争论谷歌的网络图书馆是否应该存在。但是,既然它已经存在了,我们便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宝库,虽然不尽完美,但是这项计划的确为人类提供了更广泛的阅读途径[4]。”可见,如何让文献知识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是目前的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都想解决的难题。

综合来看,搜索引擎拥有广大用户,纯数字图书馆解决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复合图书馆最需要改变,尤其是它的数字图书馆部分。搜索引擎与纯数字图书馆都有盈利的压力,当为了更好地盈利而阻碍知识扩散的时候,如果它们不进行调整,必将为人们所抛弃。纯数字图书馆曾经是技术创新的最大源头,为人类文献数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它却趋向于通过垄断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既阻碍了别人的进入,也降低了自我创新的能动性,正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技术发展的障碍[5]。如何借鉴搜索引擎与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它们的问题,建设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图书馆模式来加速人类文明的传播,是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3 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国家图书馆所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其实只是一个门户网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有部分特色数据库是对外开放的,但大部分资源的借阅基本上还是受地域限制的,对于使用率高的期刊数字文献与新出版的数字图书却无能为力,只能说比普通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更进一步,但离真正的数字图书馆还有一定差距。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扩散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保证信息公平的重要机制之一,应该借鉴纯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的经验,建设一个高效的文献知识传播平台——国家数字图书馆。所谓国家数字图书馆就是由国家投资,统一管理全国数字文献资源,为全国人民免费提供数字文献借阅的一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它既要能像搜索引擎一样,服务于全国乃至全球用户,也要像纯数字图书馆一样解决好知识产权的问题。

国家数字图书馆要坚持几个原则:(1)公益性原则,不向用户收费,注重信息平等,争取更多合理使用豁免权;(2)统一性原则,由国家图书馆出面,联合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共同构建一个面向全国用户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避免全国公共图书馆各自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3)以数字文献为原则,数字图书馆要立足传播数字文献知识,并且把它做好,至于数字文献知识以外的东西,就不一定是数字图书馆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了。

3.1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

鉴于我国目前的纯数字图书馆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盈利为目的,最终导致其偏离了公益性,不利于知识的迅速扩散的问题,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金应该是国家全额投入,全民免费使用。只要把全国几千个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等所投入建设数字图书馆部分的资金集中起来,就足以建设一个免费开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首先,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联合各省级公共图书馆,构建出一个国家数字图书馆平台,在各省设立分站与网络镜像站点以满足全国用户使用;然后,制订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化运营,进而把下级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接纳进来;最终打造出一个全国一体化的、从上而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系统。国家数字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知识基础工程,最终目的是要让全国人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借阅到数字文献,用户的使用与关注就是其前进的动力与生命线。

搜索引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在于它确实在很多方面有其科学合理的地方,例如它的盈利模式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它将成本与盈利转嫁给在网络上需要进行推广的、想被用户搜索到的那些商家,虽然用户使用是完全免费的,但它为用户与商家牵线搭桥,最终使二者同时受益。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更是提升了它的优势与盈利能力。国家数字图书馆也可以灵活地进行一些将关注度转化为利润的尝试,进而适当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当然,国家数字图书馆要保证不影响搜索结果的科学性、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前提下来进行一些有益双方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润。例如,针对不同IP地域的用户可以在搜索结果旁边提供附近的图书馆信息,针对不同内容的搜索结果可以提供相关畅销书的广告,或者是该书出版社的广告,这些应该是用户乐于见到的。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用户越来越多,关注度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与之合作,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3.2 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文献出版量正在逐渐减小,数字文献将逐步取代纸质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就为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如今各出版社都已采用数字排版技术来出版纸质文献,也就是说新出版的纸质文献都有数字化版本而无需进行二次数字化加工。国家数字图书馆只要把在此之前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截止到2009年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就超过了327TB[6],再加上各图书馆现在拥有的数字资源就十分可观了,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完整地收藏新出版的文献资源。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也转化为对各类数字文献的采集、加工、保存与利用[7],而其中关键的就是如何使数字文献迅速地被传播。

对于数字文献,我们要尊重其知识产权,但又要让它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创作,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服务中既要保护著作人的利益,也要维护公众自由阅读和接受知识传播的权利,还要引导公众自觉遵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8]。避免恶意复制是数字文献在网络上传播的关键,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图书馆对纸质文献采用的借阅制度的利用方式来加强对数字文献的利用,从技术层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最终推动数字文献的创新与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平台可以通过相关软件与技术,要求每个用户借阅数字文献时都要下载一个有限期的数字证书才能打开它,而借阅期限一过,数字证书失效,数字文献就打不开,相当于归还图书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负责数字文献的存储管理与借阅,成员馆只要从出版商手里购买数字文献的借阅权限就可以了。而数字文献的借阅权估价如下:现在的纸质图书采购一般都在七折左右,如果是数字版的图书,出版成本会更低,并且没有物流成本,还可以由国家数字图书馆统一直接从出版社购买,减少了中间商的环节,估计可以拿到四折以内的价格。由于文献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所以地市以下公共图书馆对阅读权限的购买只要十年即可,就以两折估算。

国家数字图书馆对数字文献的采购预算估计如下:国家图书馆可以以版本保护为由向全国所有出版社征集数字文献,确保对数字文献的全面保存,并且购买数字文献的10个借阅使用权限,大概相当于买了4本纸质图书的价格;省一级与地级公共图书馆也购买10个借阅使用权限;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买5个10年期限的借阅使用权限,相当于1本图书的价格。全国34个省级与333个地级公共图书馆系统与国家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文献永久借阅使用权限就达到了3680个,而县级公共图书馆约2856个,那么10年期限的借阅使用权更是高达14 280个,而实际支出却仅仅相当于6776本纸质图书的价格。所有这些购买的借阅使用权限统一放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平台,1本书拥有的借阅权约1.8万个,足够全国用户使用了。一些县级以下的小型图书馆与图书室就完全可以免费加入,不用分担经费。而10年之后随着知识的更新,3680个永久借阅权限应该足够了。

实际上全国公共图书馆对1本书的购买加起来远不止1万本,可是还很难满足全国用户的需求,因为大量的图书闲置在书架上。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一直是个难题,大家都知道共建共享的重要,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各图书馆管理体系、资金来源、技术构架、服务范围各不相同。传统图书馆只能采用一种协作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而国家数字图书馆却为打造全国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契机,让共建共享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从成本上说,建设好国家数字图书馆不需要国家追加投入,只要把原来分散的投入改为集中使用就足够了。随着无处不在的国家数字图书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各图书馆对纸质文献的购买自然可以相应减少。而以上数据还仅限于公共图书馆,在不超过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借阅权限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从而节约大量经费。针对那些借阅量过大,超出国家数字图书馆所拥有借阅权限的部分,则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借阅量分配购买相应数字文献的借阅使用权限上交给国家数字图书馆,如购买更多复本量的教材。最终把科研院所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都接纳进来,全国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就形成了。对于上网的个人来说直接登录国家数字图书馆就可以借阅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图书了,最终建成泛在图书馆,进而促进信息公平。

3.3 国家数字图书馆开放数字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除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字文献以外,还存在很多开放的数字文献资源,是没有所有权或放弃所有权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资源。公众共享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of the Commons)是一个国际公共资源文献共享空间,它提供免费和开放存取的全文文献,向用户提供有关共享资源、公共集中资源和公共财产方面的国际文献[9]。开放的数字文献数量多,并且可以在网络上高速传播与复制,国家数字图书馆应该加强对这类资源的收集,进行统一开发与利用。例如,把一些经典名著和没有著作权保护的优秀作品制作成数字图书,供全球所有人免费获取,并且主动免费复制给所有的图书馆,避免各图书馆重复制作。对于一个小型图书馆来说,也许只有几万册图书,而有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的这些数字文献,加上其他资源,这些图书馆只要提供一个场所与阅读设备就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并且这类图书馆是可以迅速复制的,这对国家软文化实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简称OAJ)越来越受欢迎,数量增长迅速,是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家数字图书馆通过对OAJ的广泛收集,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利于知识的传播,还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资源。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已经有很多不付稿费,并且由作者出版面费来发表文章,这与OAJ模式已经较为接近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要鼓励OAJ的发展,甚至构建自己的开放存取平台,为广大作者提供OAJ的发表与存取服务。最终形成集聚效应,就会有更多的作者把版权出让给国家数字图书馆而不是出版社。OAJ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结合一定会带来知识的高速传播,进而大大促进知识的扩散与创新。对于非OAJ的传统期刊,则可以仿效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生产商的运作模式——买断。

4 结语

由于信息的迅速增长,人类知识越来越多地借助外界来存储,而人类的大脑则主要用于思考与创新。搜索引擎与国家数字图书馆都是为了节约人类在知识寻找中花费的时间,搜索引擎的工作对象是网络信息,它的使命是信息的传播,迅速是它的特点;而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对象是数字文献,它的使命是知识传播,权威是它的优势,两者是竞争合作的关系。只要能为用户解决问题,他们既愿意成为搜索引擎的用户,也会是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忠实粉丝。国家数字图书馆应该争取成为搜索引擎那样的网络重要节点之一,让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立冬.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J].图书馆杂志,2011(5):2-5.

[2]黄立冬,周吟剑,颜昌茂.文献知识学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2(9):5-9.

[3]中国新闻网.三天承诺到期百度文库超99%文学作品已删除[OL].[2012-03-05].

[4]Jason Gilliam,刘云溪.谷歌高调重启其数字图书馆计划——上千万图书被收录[J].海外英语,2010(1):34-35.

[5]郭一平,王亮.Google向左,数字图书馆向右[J].中国教育网络,2007(1):64-66.

[6]申晓娟,周晨,韩超.《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38-46.

[7]郑燕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9-43.

[8]张彦博,罗云川,王芬林.《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指南》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59-63.

[9]刘燕权,田硕.公众共享数字图书馆——国际文献资源共享空间[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

作者:黄立冬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3年02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国家图书馆学术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