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导语:我们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其实是我们练习朗读的最好时机。然而我们的指导并不到位,很多孩子朗读托音情况严重。朗读没有感受,没有思考,所以朗读没有什么活力。真正好的朗读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语言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样,原本无生命的语言文字符号才能生动鲜活起来。
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做好全文“三步读”。小学阶段,语文内容篇幅较短,图文并茂,内容极富儿童情趣,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习朗读的极好教材。教师应拿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把“三步读”训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步读”——读正确。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借助拼音,用普通话轻声自由朗读,强调在读正确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心到、眼到、口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懂句子,按句、逗号正确停顿,逐步达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读,不顿读,不唱读的程度。
“二步读” ——读流利。结合讲读课文教学,讲读结合。以读促学,强调在读重点段,结合教师的问题设计,读重点词语等。通过练读,使学生在读熟,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从而使读与讲相得益彰。
“三步读”——读得“有感情”。在学生读熟,读流利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训练带感情地朗读,加强情感,体验强调在“有感情”上下功夫。有感情的朗读胜于讲解,能收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词句训练目的,进而把重点段落和全文的篇章,通过朗读消化、理解、吸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问读结合,以问促读,读中有思。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层浪,读无问,则无思,有口无心,毫无进展。设问导读,读思结合,以致读熟成诵,正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教育思想体现。
三、导读结合,以导促读,读中有导。在整个朗读教学中,至始至终都应渗透教师的指导。教师的范读要用自身的情感引发,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临其境,随教师的感情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发挥范读激情的效果。
四、多样化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抽读评议、体会读,整体设问有感情的朗读等形式, 只有靠经常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让学生朗读有样可依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
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还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一定非要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就范读,也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范读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可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范读全文,可以为了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范读一些重点句段,或者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这样,学生有榜样可以学习、模仿,就为提高朗读水平打好了基础。
二、努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也是这样。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的朗读。充分利用课课堂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或者结对子朗读,彼此欣赏、指正。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教师再及时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
教师还要把握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
三、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多读多练
朗读课文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大致说来,可以穿插使用以下八种朗读形式。(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但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宜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但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8)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朗读
学生的朗读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提高,还是有差别的,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不断提高朗读水平。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学生学习朗读,特别是开始学习朗读时,无论是指名读或齐读,学生在朗读往往出现丢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我们要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有些学生丢字、添字。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真地看着书来读。在这里教师就要严格要求他们仔细地看课文,一字一句地看在眼里,然后再准确地读出来;有的学生读错字,是受方言的影响,如:学生对平舌音分不清,这时我们就要利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正音:此外对于低年级有部分学生唱读,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掌握.。
二、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朗读和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可以加深理解。不同阶段对朗读要有不同要求。初读课文时,要求做到正确朗读,不读错字、不添字,一字一句读准确,理解全文后,则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品位欣赏,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恰用朗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方式多种多样。分别有范读、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等。对于这么多的朗读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恰当的选用,才能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避免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
四、注意教给朗读技巧
朗读的技巧有很多:有停顿、语调、重音等。教学中,主要上在实际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模仿体会。如:“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里的“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词语。所以,这三个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山”次要重音。因此,我们要说明,同时也可以范读,让学生模仿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