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

2017-03-09

相关话题

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经常找一些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来看看,那么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陈道明的道歉卡

2014年1月15日晚,在北京人艺偌大的演出现场,观众座无虚席。再有40分钟,话剧《喜剧的忧伤》就要开场了。在一号化妆间里,演员陈道明已经化好妆,正在默默地等待着登台。这时,有工作人员告诉他,来了很多记者,想要采访他。陈道明却淡然地回答:“这就是一次平常的演出,记者不用采访我。”

其实,熟悉内幕的人都知道,这场演出并不平常。去年11月,《喜剧的忧伤》正在进行第三轮演出。主演陈道明因工作太累,积劳成疾,加上连续多日演出,导致病情加重。26日晚上,突然高烧不退,引发肺炎,无法继续登台演出。剧院不得不宣布该剧停演三场,并承诺于今年初进行补演。而这次将要进行的演出,就是补演的第一场。

下午5时许,陈道明和往日一样走进人艺剧场的后台,大家都对他的身体情况十分关心,他精神抖擞地说道:“没事,死不了!”不过他的面色仍然蜡黄。他的助理悄悄告诉大家:“他这次真的是病得太厉害了。医生说,要是那天晚上他坚持演了,很有可能当场休克,那就太危险了。就连住院期间,因为他身体太过虚弱,担心外界病菌传染,医生都不建议我们去探视,只能通过电话和短信问候他。”在住院期间,陈道明因惦记着未完成的演出,几次要求出院。但医生说,按照他的病情,病愈需要两个月,让他最好先别演出,但他却没有听从医生建议,仅仅40多天就重新回到了舞台。

虽然已经排练了两天,但演出前,陈道明却顾不上吃饭,在化妆间和另一位演员又进行了一次对词。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别太累了。陈道明却挥挥手说道:“别把蹭破皮当成骨折,总说我生病这点事,显得我太矫情了。我希望大家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戏上,因为我的原因,已经让观众白跑一趟,虽然给他们发了一张道歉卡表示歉意,但更要用精彩的表演来回报观众。”

正如陈道明所言,这次来看演出的观众在检票进场时,每一位拿着2013年11月26日《喜剧的忧伤》票根走进剧场的观众,都惊喜地得到了一张“《喜剧的忧伤》补演”特制明信片,正面是剧照,背面则是主演陈道明亲笔留言。陈道明在上面写道:“歉,又辛苦您一趟。”道歉卡上还盖上了一枚专门设计的一个补演章,上面印着剧名和补演场次。

道歉卡和补演章是陈道明要求做的。他对其他演员和剧院的负责人说:“观众是因为喜欢我们的戏才来观看的,人家掏了钱,买了票,就是为了观看演出,不管什么原因,造成演出推迟,我都应该向观众道歉。”他特地出钱做了一批明信片,还专门制作了三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补演印章,为这三天来看戏的观众现场盖章留念。有观众欣喜地举着明信片表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跑了两趟,但值了!”

陈道明是个注重细节的人,当他听说因为演出时间调整的缘故,上次已经买过票的50多位观众选择了退票,他立即与剧院方面商量,不再把这些票重新出售,而是以此作为开展公益活动的契机,把这些票转赠给了北京十几所大学和中学的话剧社。

19时30分,《喜剧的忧伤》补演第一场正式开演。令人惊讶的是,台下的观众和演员仿佛达成了默契,开场时没有任何人鼓掌,剧场里安安静静的,气氛和平日的演出毫无二致。

直到演出结束,观众们积蓄已久的热情才突然迸发出来。在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中,陈道明深深地鞠躬致谢。台下,掌声持续不断,台上,陈道明一次次返场致谢,来回返场5次,观众还是热情不减。盛情难却之下,另一位主演何冰干脆拉着陈道明,让他对大伙说两句。一直鞠躬致谢的陈道明,终于动情地说出一句朴实的话:“对不起,让你们辛苦跑了两趟,希望大家今后常来看我们的戏。”

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一生只做对一件事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的小人物,离婚、失业、独居,甚至因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

就是这样一位众人眼中的小人物却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创办了一家特殊的网站。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这个界面简陋的网站上,随便输入任何一个汉字,人们都可以找到它的字形在历史上演变的过程——小篆、金文,甚至还能回溯几千年,看到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这样的汉字字源网站即便是在中国,也绝无仅有,更不要提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于网站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它的创办者——那位满头白发的美国老人,也一时间成为热门人物。甚至被网络称为:2011年,第一个感动中国的外国人。

网站的火爆是他所没想到的,更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因网站而成名,在他60岁的花甲之年。为了创建那个网站,他花费了20年的时间和全部的存款,他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却几乎没有人觉得,那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20年的时间很漫长,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他一个人在寂寞中坚持着……

他就是理查德·希尔斯(RichardSears),家住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位普通老人。38年前,当希尔斯突发奇想开始学中文时,这个物理系的大学生只是希望了解那些说别的语言的人会如何思考、交流。他来到了台湾,在街头拼命跟人聊天,并且在那里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

口语练好了,希尔斯又开始张罗着学认字。可是那些毫无逻辑的汉字笔画总是让他一头雾水。于是,这个已经步入中年的男人再一次“突发奇想”,研究起了古汉字。

可在英文书籍里,关于汉语古文字的书籍只有一本。并且,关于词源的解释,不同的书籍也不相同。希尔斯又琢磨着把不同的解释都输入电脑,这样自己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的词源。为此,他先开发了一个小程序,到了2003年,又把它们搬上了互联网。

现实里的希尔斯是一位电脑工程师,年轻的时候,他在硅谷的一家IT公司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雇用了一位中国妇女,教她用电脑,并且从几百本书里把汉字不同的字形扫描到电脑里。但现在,这个曾经一身结实肌肉的帅小伙,已经身材发福、头发花白。

在希尔斯眼中,有些东西比金钱更加重要,只可惜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身边的人们几乎没人能理解他的坚持,其中也包括他最终选择离婚的妻子。

为了寻找那些古代的汉字字形,他跑遍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几乎所有大学的图书馆,查阅了几百本书。看得多了,他甚至还能提出自己的解释。比如汉字“金”,说文解字形容它字形的来源是“金在土中”,可希尔斯觉得,它的象形文字应该来源于“钟”的形状,因为这样才能让人立刻明白“金属”的概念。

只有网上一些学习中文的人会写信给他,夸赞他做了一项“伟大的工作”。这些人并不知道,希尔斯已经连租用服务器所需要的每年47美元都快付不出来了。当生活的艰辛与精神的富饶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种悖论时,他陷入了绝望之中。

生活还要继续,网站还要办下去。当希尔斯成为网络名人时,他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给自己92岁的母亲过生日。这个2年前才退休的中学数学老师,是唯一没有抱怨过希尔斯工作的家人。

面对来自中国的鼓励与赞扬,这位美国老人内心又一次燃起希望。“感谢上帝。这么多年过后,那些中国的朋友终于让我的母亲相信,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他笑着说。面对这种迟到的肯定,他的笑容里有一种自豪,虽然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早已无法用金钱去衡量。

我不知道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默默耕耘而无怨无悔,付出青春、汗水与积蓄,饱受质疑去做一件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20年的时光令他失去了太多,但毫无疑问他也收获了许多。

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就要把它做好,这是理查德·希尔斯的信念,很幸运,他的宿愿变成了现实。因而,他也成为2011年第一位感动中国的外国人。

有关名人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走得最远的纸条

大学毕业后,她在塞尔维亚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从事销售工作。她干得很卖力,业绩却不理想,这让骨子里不服输的她深感失意,却一直找不出原因。

有一次,公司组织一场名为“让纸张行走”的趣味比赛,规则很简单,就是给参赛选手分发白纸,由选手自行在纸上发挥,再以编号而不署名的方式,让纸条在其他员工中自由传递,最后比较哪张纸条传递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

比赛考察的其实是选手的感染力、交际力。她第一个报了名,下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她苦思冥想了3天,决定以本国历史上的阿尔巴尼亚族起义为背景,展示一群民族英雄形象,再以本地的特色谷物、牛羊图案为背景,寓意革命给人们带来新生。她生动逼真的描画把白纸装饰得严实精细,幻想起问鼎桂冠的情景,她不禁满意地笑了。

她来到组委会,无意间瞥见同事索姆托的作品,竟然仍是一张白纸,忍不住调侃:“你是碰运气吗?”索姆托摊开白纸下方的一行小字:“恳请您以自己的名义在上面添上一笔,再传递给下一位员工。”然后他认真地说:“可别小看这句话,它能帮我夺取冠军。”她笑,心想凭一行小字就能夺冠,痴人做梦吧。

所有的纸条都被组委会分发给员工,一切都在悄悄进行,没有选手知道作品流传到了谁手中,也不知它在哪个员工那里就中止了。过了半个月,组委会终于回收到一幅作品,是索姆托的,白纸已被画上了一只巨大的黑鸟,流传过78位员工之手,稳获第一名。

行走得最远的纸条,除了一句恳求,竟再无他物?她想不通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居然败给一张白纸,于是悻悻地找索姆托探询原因。

索姆托说:“如果你是传递纸条的员工,在他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之间,你会选择传递哪个?显然是后者。我们做事不如意,通常不是因为想得太少、干得太少,而是以自己的立场想得太多,替他人想和做的却不够呀。”

她陷入沉思,这才知道世间最有亲和力的作品,并非某个天才殚精竭虑的创造,而是那些尽可能多地承载他人智慧、期待的东西。纸条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能在心底忘记自己,尽可能多地吸纳他人有益的意见,自然比常人走得更快更远。

在比赛中名落孙山,她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此后,她转行做了警察,到科索沃独立时,又被任命为国家警察部队副总指挥,并于去年4月当选为总统。

她的全名叫阿蒂费特·亚希亚加,年仅35岁就成为科索沃首位女总统。朋友都羡慕她的成就,说她是上天的宠儿,她摇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是习惯了赶路时,少夹带自己需要的东西,多捎带他人想要的东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